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8年1月白求恩率医疗队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支援抗战,1939年11月他在为战士动手术时不幸感染了败血症以身殉职,临终前留下的遗嘱,曾感动了无数的人宋庆龄召唤下来到中国白求恩为什么会从加拿大来华支援抗战呢?之前有各种说法,1958年白求恩传记的作者西德尼·戈登曾写信询问宋庆龄:"保卫中国同盟有没有以任何参与促成白求恩大夫来中国,或者帮助他从汉口抵达延安?"宋庆龄于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争取更为广泛的国际支持和援助,曾经应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进行了大量的对外宣传活动。在这些对外宣传活动中,有一份刊物所作的贡献颇为显著,它就是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出版的英语宣传刊物——《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CHINA DEFENCE LEAGUE NEWSLETTER)(以下简称《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3.
正在宋庆龄陵园里的东侧,是一片外国名人墓园,其中长眠着一位传奇女子——魏璐诗。为她立碑的是人民画报社、中国福利会和马海德基金会,赭红色大理石墓碑上魏璐诗的名字由中国福利会主席黄华题写。碑文介绍:魏璐诗,1908年出生在奥地利,1933年来到上海。受宋庆龄影响,投身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协助宋庆龄重建保卫中国同盟并担任中央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服务于中国福利基金会,1951年起先后任中国国际新闻局和人民画报社专家,1955年  相似文献   

4.
忱之 《档案与史学》2017,(12):27-29
<正>为人民的幸福全力以赴,是宋庆龄为人民谋福祉精神的具体体现。她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无数次举办筹款活动,她不仅是发起人和组织者,更是带头捐助者。战乱时期的1943年春,广东大旱,她举办赈灾游艺会,捐出自己的手提包义卖。1944年,湘南受灾,宋庆龄发起赈灾义演,带头捐赠了珠宝粉盒,并购买书画3幅。1947年,上海物价飞涨。为资助作家、艺术家渡过难关,宋庆龄决定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2006,(2):34-34
一篇新闻报道不能有虚构的东西,有了虚构,就不是新闻报道了。——爱泼斯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2005),出生于波兰,1917年移居中国。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名誉总编辑、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爱泼斯坦1931年在天津的英文京津泰晤士报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3年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结识并受其影响,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38年主编宋庆龄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通讯》,同年在武汉参加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939年撰写了《人民之战》一书,系统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头两年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吴继金 《兰台世界》2016,(1):126-127
抗战时期,广大爱国画家纷纷走出艺术的象牙之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抗战服务。其中,许多画家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的募捐画展,既宣传了抗战,又筹集了大量资金支援了抗战事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夏雨 《湖北档案》2010,(4):39-40
"一碗饭运动"原是美国医药援华会等团体于1939年首倡的。它每年举行一次,在美国人民和华侨中募集捐款,以购买医药和医疗设备,支援中国抗战。不久,"一碗饭运动"扩展到英国、加拿大、南美等许多国家。从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攻香港之前,香港暂时免遭战火,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回忆一下中共陕西省委在抗日战争期间创办的机关报——《西北》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七七”事变后刚半年,抗战正处在第一阶段的初期最困难时,日本在占领北平、天津、南京等地之后,正拼命向南推进。而我国内团结尚未巩固,陕西及西北形势异常危急之中,《西北》就在这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于1938年1月21日在古城西安创刊。毛泽东同志为该刊题写了刊名。该刊创刊号上的社论:《加强抗战力量的团结,保卫陕西》就是杨清(欧阳钦)同志写的。主编李初黎,发行人徐彬如。先以省委名义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版,后由西北周刊社出版,社址在西安许士庙街15号。 《西北》本着中国共产党“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政治主张与中共陕西省委提出的“保卫陕西”、“保卫西北”、“巩固抗战国防”和“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治任务为纲领。它是革命的向导,抗战的指南。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5,(2):72-72
印度洋地震海啸发生后,香港演艺界“老大”成龙率先站出,为受灾地区捐款。在成龙“做慈善,香港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的号召下,香港一系列募捐活动拉开序幕。周星驰将举办《功夫》庆功会的经费捐出,房祖名等更是亲赴灾区拍摄募捐宣传片,香港的各种大小募捐晚会、活动频频。  相似文献   

10.
王钢 《湖北档案》2023,(1):34-37
<正>“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地保卫着她……”当慷慨激昂的《保卫大武汉》的歌声响彻1938年大江南北之际,也许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的旋律谱自一位名叫郑律成的朝鲜青年之手。在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时期,为了支持中国人民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正义之举,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五月人们怀念宋庆龄名誉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时候,一本有二十五万字、九十幅照片,有一定份量和特色的《宋庆龄纪念集》出版了.新华社发了消息,各地报纸刊登了.《中国建设》5月号卷首发表文章,把它和另一本文物出版社编的画册等的出版,作为中国人民对"国之瑰宝"、一代伟人的深切怀念,并说"由于宋庆龄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书籍将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2.
2002年3月8日,我国第一批4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审定,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我国对于档案文献的管理正迈向新的阶段.在公布登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48件(组)档案文献中,我省申报的《1915年云南护国首义档案文献》、《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文献》、《纳西族东巴古籍》等3件档案文献榜上有名.3件珍贵文献除《纳西族东巴古籍》外,其余两件均为云南省档案馆珍贵馆藏.  相似文献   

13.
宋庆龄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开展的慈善救济活动,一方面对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扩大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对战争造成的中国广大难民起到了积极的救援作用,对战时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整合,对战时中国经济的改善和发展,对战时中国抗战的坚持和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代报刊史上,邹韬奋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战士、著名的政论家、出版家.他从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起,陆续创办了《新生》、《大众生活》、《永生》、《生活月报》、《生活月报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和香港版《大众生活》,从事新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全面发动内战,集结了160余万大军进犯东北.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来犯,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辽宁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投入到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支援了解放战争,并赢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6.
静恩英 《青年记者》2016,(2):106-107
民初创办于香港的《大光报》在抗战第二年迁至广东韶关出版,在随后的几年内,先后创办了粤东、粤南、连县等几个分社.《大光报》积极宣传团结抗日,为推动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大光报》的创办时间和创办过程尚存争议.笔者通过对现有史料的梳理,初步分析认为,《大光报》是在孙中山指导下创办的,创办时间为1912年而非1913年.早期《大光报》除了报道时事新闻,主要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基督教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近代史起始于何时,史学界争议不是特别激烈:就是1840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因此而签订《南京条约》,包括割让香港。中国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无力保卫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国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名恩润,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长乐。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5年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19.
茅盾主编《笔谈》的若干史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鸿祥 《出版史料》2006,(2):100-104
八年抗战,茅盾参与创办和主编过多种文艺期刊。其中,在香港编辑出版的《笔谈》(半月刊),32开,每期48页,虽薄薄一本,却是“对于鼓舞斗志、激发全体中华民族坚持抗战曾经起过不可低估作用”的刊物之一。(参见《国家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特别展》“展品介绍”,《旧书信息报》2005年8月15日)对于近现代期刊史、文学史以至中共党史研究,亦有不可忽视的价值。这里,仅就该刊的性质、作者及作品等,参酌茅盾晚年回忆录《我走过的路》及其他相关文献,作若干史实性考辨。一、关于《笔谈》的性质已故香港学者司马长风论述“战时文坛”,曾将茅盾作为抗战中…  相似文献   

20.
王金声是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的一名理事,据业内人士所言,收藏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墨迹、信札,他是国内拔尖的.为了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今年秋季,他把珍藏多年的《中国抗战大画史》《抗战建国大画史》《昭和七年上海派遣军纪念写真帖》《支那事变写真帖》及抗战铜墨盒等文物捐献给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他觉得,这些见证抗战胜利的文物放在博物馆远比藏在家里意义重大,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它们了解历史,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新民晚报》专门报道了王金声的这一义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