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论萧纲的宫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作品不同的情感指向,萧纲的宫体诗可划分为情感型、非情感型及情感转移型三种类型,每一类型内部又有不同层次,其在情感表达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侯爱华 《天中学刊》2010,25(4):76-79
萧纲为宫体诗的领袖和旗手,他不仅爱好文学,创作诗歌,还提出了“文章且须放荡”的宫体诗创作纲领。其理论是一种有悖于封建礼教的、新变的诗歌理论,具体要求是“寓目写心”、“吟咏情性”以及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讲求行文之美和声韵和谐。  相似文献   

3.
浸染着南朝文学独特的审美情趣的萧纲宫体诗,从古典诗歌题材到审美表现领域,都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历史意义。文章从审美指向、审美形式和审美情感三个方面,展现出萧纲宫体诗精雕细描出来的一幅幅美丽画卷,并由此探讨其审美贡献。  相似文献   

4.
宫体诗是中国诗歌史上华美的一页。宫体诗不仅形成于乱世帝王——萧纲的宫廷,而且宫体诗讲究格律、辞彩华丽以及追究声色描写的艺术特色都与萧纲的宫廷教育背景、诗歌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甚至于宫体诗的后来的声势渐大都与以萧纲为中心而展开的一系列文学活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夏冬梅 《家教世界》2013,(2):182-183
关于宫体诗的界定,学界主要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进行界定,存在诸多不足。萧纲是宫体诗的创作旗手,他的宫体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把宫体诗从萧纲整体诗歌中抽取出来,再进行界定,有助于得到完整的宫体诗定义。  相似文献   

6.
梁简文帝萧纲的文学思想中一个显著的方面是注重文学的艺术形式美,并以其地位的特殊而影响当时众多的文人,使宫体诗的声律、对仗更加趋于成熟,是律诗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作为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和类型,宫体诗从产生至消亡,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宫体诗学则延绵数世纪,其内涵伴随中国诗学的发展已成为其中不可缺或的审美要素.它的产生、发展、繁荣,绝对有理论的支撑和思想的指导.但现在的宫体诗理论,似乎只是一些任人掇拾的书信和理论的碎片,这其实是一种 误解.作者以萧纲的"文学放荡论"为核心,结合萧绎和其他宫体诗人的序跋、书信、言论,从整体上考察萧纲的宫体诗学理论,包括诗歌的发生论、本质论、创作论、功能论和新变论.考察宫体诗创作和"文学放荡论"之间的互动关系.把"立身"与"文章",把身边真实的世界和文学幻想的世界截然分开的"文学放荡论",既是宫体诗审美意识新变的产物,反过来又指导创作,促进审美意识的新变,在中国古代诗学上,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萧纲一入主东宫便陷入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并在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首先,庶子身份使萧纲继承太子的合法性,始终受到怀疑与挑战。其次,萧纲始终未能获得梁武帝的鼎力支持与信任,反而因为梁武帝宠幸佞臣、放纵诸侯王,而受到多方牵制处于孤立无奈的地位。萧纲表面上是升迁了,实际上是威望下降了、失势了,仕途的暗淡与碰壁便是他转向诗歌、大力提倡创作宫体诗的最为现实的背景与动力。  相似文献   

9.
梁代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而萧衍及其子萧统、萧纲、萧绎与这个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总的来说,萧纲和萧绎乃宫体诗的旗手,提出过宫体诗的重要理论;而萧衍和萧统对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则有铺垫之功。  相似文献   

10.
简论萧纲咏物诗创作的诗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萧纲发扬踔厉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咏物的传统,几乎无物不咏,并且体物细微,穷极巧妙,有的作品还达到了情与景会、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萧纲咏物诗以其成功的艺术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表现力,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普遍诗化。  相似文献   

11.
李纲以爱国著称于世。他的爱国情感不仅展现在彪炳史册的政治业绩中,还蕴涵在篇数不多的《梁溪词》中,读他的咏史词,一个以国家民族为怀的爱国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特有气魄浸透文字,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身为翰林大臣的扈从诗人随扈皇上往来于大都与上都之间的经历,丰富了他们的人生视野和创作素材。恢弘的草原景象、变化无常的气候、诗人的怀乡情怀、粗犷的边塞生活、豪迈的民族精神、深沉的历史积淀等,培养了诗人豪迈、乐观的主体情感。这使他们能够敏感地把握住具有鲜明边塞特点的诗歌意象,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鲜明边塞况味的诗歌作品,形成了浓郁的边塞诗风。这是盛唐以来边塞诗风的赓续,也是元代民族与时代精神特点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建炎元年(1127),李纲罢相落职鄂州,开始了他的荆湘贬谪生涯。建炎三年 (1129),更远谪雷州、琼州,即所谓岭海、海外。每到一地,李纲都要用诗纪其行,抒其愤,写其忧。在这些诗中,李纲每每自比于屈原,表示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和刚直品德的仰慕,同时,用儒家思想观照屈家思想,对屈原不注意讲究斗争策略,保存有生力量,以适应现实政治斗争需要的偏激情绪表示了枇评意见。又以其特有的人生视角,陶写山川,以缓冲心中激愤,分流心中不平之气。这些,是对屈原思想的重要补正。  相似文献   

14.
狄葆贤认为:古诗"可转移风俗"、"可抒写性情"、"可备史乘",他赞许欧美人看重诗歌、诗人,凡是与诗歌有关的遗闻轶事、生卒年月都有记载。从艺术的演变和发展来看,狄葆贤认为:以绘画开始,书法是不参与的。从一个社会和风俗的演变和发展来看,狄葆贤认为:人心风俗之改良,以诗为向导,而法律是不参与其中的。作者赞同他的朋友王义门的观点:诗是心理学,并认为这句话说得好,很耐人寻味。下面笔者对这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华岗"把革命实践同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民族问题有深入研究,包括对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研究,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西康乌拉差徭的研究,对土地改革、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三者关系的研究和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辩.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出华岗对民族相关问题的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一种无形的话语,与表面有形的话语相互交织,构成了诗歌完整的结构和意蕴,对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具有巨大的作用。《凤凰涅槃》对节奏性的追求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代中国文学中诗歌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与诗人们对节奏的把握有关。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中小学通过采用弹性学制、开设劳动课程、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产劳动知识等方式来开展生产劳动教育,推动了根据地的社会生产和教育事业的普及,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以文化科学教育为主,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坚持以生产劳动为纽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