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到《似水年华》中的一段对乌镇的描写,再忆2012电视广告年会有了更多的感触,也恰如回复张晓晖主任的一封短信"晓晖,这次是美景、美人、美好全程,是你和执行团队的辛苦和独特的江南女子特质思维,我们领略了,很高兴,很感激……"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08,(11):78-78
《金树华新闻作品选集》最近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142万字,三卷本。金树华同志是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高级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踏入新闻从业者队伍,连续从事广播新闻工作35年。在天津台当了10年记者,在中央台和国际台驻天津记者站工作17年,后任中央台地方记者管理中心主任。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记者协会副主席、中央及外地驻津记者联谊会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相似文献   

3.
披上一件破棉袄,蹲在街头争楚汉;泡上一杯无名茶,仰在床上读论剑,这是我退休后的两大心愿.可是时至今日,退休已然三年,酬志依然很难,总是被一些挚友拖着在学界游来荡去,这不又被拖到贵阳来参加中国编辑学会的第十二届年会!  相似文献   

4.
张安朴,在上海新闻界、美术界大名鼎鼎,圈内人都亲切地唤他"阿朴".已届花甲的他,是解放日报摄影美术部原主任、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出色的美术编辑工作,使他获得了"上海韬奋奖"和"上海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他卓越的艺术才情,使他获得了"绘画多面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12,(2):57-57
本刊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金树华和天津广播电视报编辑金丽琛撰写的《怎样做记者》一书,日前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2008,(5):47
忻才良是高级记者,曾担任《劳动报》总编辑、《上海经济时报》总编辑、《新闻报》副总编辑,著有《自学之路》《宠辱不惊》《火红的战旗》《随访情缘》以及《报端春温》等专著。  相似文献   

7.
<正>他曾经是蓝苹的丈夫1987年。法国巴黎。这一天,中国新闻社驻法国记者站在巴黎设晚宴,热情招待来自祖国的访法电影代表团。上海美术电影厂导演章剑萍随团访法,也躬逢其盛出席了当天的晚宴。在乡情浓浓、气氛热烈的盛会上,他与时在巴黎且应邀与席的马季良、陈润琼夫妇不期而遇。聊谈间,马季良对来自上海的章导演说:"听说上海成立了老新闻工作者协会,我过去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也是地道的老新闻工作者,可以做个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航商损失惨重,航商团体日益冷清,没有什么活动。抗战胜利后,中国航运业得到迅速发展,航运公司规模和数量都有很大增加,船员人数特别是高级船员人数急剧增多。  相似文献   

9.
我和福申相识,渊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上海出版工作协会主办的<出版史料>(季刊)上的一段"文字之缘".那时我们曾撰述、探讨、切磋1929-1930年上海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热潮中出版的<出版月刊>.  相似文献   

10.
活动会议     
《出版参考》2013,(24):25-26
学术出版走出去构建文化中国梦——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刊讯(记者韩阳)8月13日,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等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国  相似文献   

11.
正祖父李又然(1906-1984)生于上海,本名李家齐,笔名又燃、李则蓝、马义等。1926年秋在上海南洋高商英文专修班读书,后人上海群治大学法律系学习。1928年赴法国、比利时留学,先后就读里昂语言学院巴黎大学,在那里加入法国共产党,属巴黎中国支部成员。回国后在上海从事世界语运动,全  相似文献   

12.
追忆赵一曼     
正1932年9月,我由《东三省商报》社转到哈尔滨《国际协报》社担任副刊编辑。一天,同我单线联系的中共满洲省委委员金伯阳向我传达了党的指示,要我很好地利用副刊,来作为宣传革命和团结进步人士的阵地。我那时刚参加党的工作,没有读过马列主义著作,对于党内文件和宣传品也读得不多,对党当时的方针政策理解得也不深。选用来稿和自己写稿,都无人讨论,也不经谁审批,完全由自己决定,有时这个可利用的阵地也就不能完全合乎党的  相似文献   

13.
正我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出生于1896年,那时的中国国难深重,帝国主义列强肆意蚕食、瓜分中国,甚至要吞并中国,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满清政府和随后的军阀割据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父亲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在学生时代就有救国救民的思想,1916至1919年在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求学,五四爱国运动中,他是学生运动的先驱,并开始走上了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920年与董老在武汉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从此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艰苦奋斗,1943年9月27日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47岁。他的死重于泰山。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月25日,本人复旦博导陈鸣树先生来电,告之贾植芳先生前一天走了。92周岁高龄的老人,此前长期住院,又做了心脏“搭桥”,虽说不是太大的意外,还是心头一震。赶去贾府吊唁,由贾英(贾先生之女)陪着对先生遗像磕头,先生音容宛然,难以自抑,  相似文献   

15.
16.
丁日昌与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福 《图书馆论坛》2006,26(2):217-220
从丁日昌藏书、禁书、荐书、撰书、督导译书、编书和刻书等七方面来描述丁日昌治书活动,突显其弘扬传统文化和引介西方先进科技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7.
"金锭桥"是21世纪初新修筑的汉白玉三孔石桥,位于什刹海东岸的出水口处,万宁桥(地安门桥、后门桥)的西边.它的修筑完全是为了往来行人的方便.不仅如此,站在桥上极目西望,但见什刹海波光潋滟,微风拂来,清新而略带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肺,微波拥来,水声涛涛,岸线蜿蜒,垂柳依依.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8.
丁日昌藏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记旭 《图书馆学刊》2007,29(4):120-121
介绍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丁日昌的生平政绩、藏书事迹、藏书特点、藏书目录和藏书的流传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黄浦江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全面贯通开放的那天,我独自沿着风光秀丽的黄浦江畔,从最东面的杨树浦徒步走到南面的十六铺。我一直将上海东部的杨树浦和南部的十六铺这两个地方,视作自己人生中的两极。杨树浦,因杨树浦港纵贯区境南北而得名,为此,杨浦区曾经也称之杨树浦区。十六铺,据传是晚清咸丰年间为防御太平军进攻,当时的上海县将城厢内外的商号组建了一种联防的铺。因十六铺在所有的铺中规模最大,也就逐渐成了这块区域的地名。从杨树浦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与秦厚修相识已过七十年,她是我就读重庆中央政治大学时的校友,后来也成为了我政大同班好友马鹤凌的夫人。回首往事,厚修学姐的故事如画面重现一般,历历在目。书香门弟少年乐秦厚修,字彤熙,1922年农历十月初一生于湖南长沙宁乡。父亲秦卓年轻时上过岳麓书院,后考入上海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铁道工程系,加入中国国民党,当时为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机要室主任。母亲刘梦桃是当地有名的将门闺秀,其祖上刘典曾任左宗棠得力助手。1930年,厚修学姐八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