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2世纪英格兰索尔兹伯里的约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所阐发的君主论、法治论、自由论、有机共和国论,展示出诸多近代特征,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展开做了出色的理论准备,在某种意义上堪称近代政治科学之第一人.索尔兹伯里的约翰的政治思想,为我们理解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中世纪渊源提供了一个颇有意义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他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理论是笛卡尔哲学体系的奠基石,在近代哲学史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所以增加对其的理解和把握对理解西方近代哲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近代初期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爱国者,也是首先锐意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政治改革家.他的丰功伟绩为中外所熟知,所景仰.我们纪念他,学习他的实干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祖国更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是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治经世之学。他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赞赏西方民主政治,提出了实行和平外交、变革封建教育制度、学习西方实用科学的见解,他的思想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大力倡导农业教育的重要人士之一,他提出了系统的近代农业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学堂,成为近代农业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高度重识农业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大力倡导近代农学教育和培养农业人才,他重视西方农业科学的引进与成果运用,重视农业教育、推广和农务管理的协调统一,推动了农政改革.张之洞作为晚清农业教育思想家的典型代表,首次把农业教育纳入近代教育体制中,为近代农业教育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孙训华 《沧州师专学报》2005,21(4):57-58,61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产生过许许多多的先进思想家,其中郭嵩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外公使,他对西方的亲身考察和了解对于当时国人而言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政治思想更是使中国的思想开始注入了一种新的血液."君民维系"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真正接触到近代西方的民主观念,从而也就揭开了中国近代走向民主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定位、认知及价值判断的演变,折射出国人经由认知"他者",进而"观照自我"的曲折观念嬗变历程.西方他者形象的不断重新建构表现出传统社会文化心态的急剧变化和生存演化中的无可回避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8.
林纾虽然具有极强的反西方列强意识,但他并不反对西学的输入.林纾对西方近代启蒙哲学所张扬的基本观念有所了解,并乐于接受,对西学的某些观点也能予以审视和反思.但林纾对西方的自由、平等之说,仍存在着理解上的肤浅与隔膜.这种现象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代西学东渐过程的曲折与艰难,有助于我们体味林纾面对西学东渐大潮时特有的复杂心态和观念.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晚清民初的翻译界掀起了“白话文之风”.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效传播了东西方的近代新思想、新文化和新观念,对中国社会转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扩大了汉语的实质内容,促进了汉语词汇的更新.其中,词汇新编、语言通俗化、言文合一等,反映了近代人学习西方文化、追求翻译语言变革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梁廷枏是清代广东的著名学者,治学涉猎戏曲、史学、政治等诸多领域.他长期从事岭南地区的学堂教育工作,曾参与粤海关的修志工作和广州的反英斗争.他较早接触西方文化,研究国际形势,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分子,但儒家本位思想和阶级时代局限阻碍了他对西方学习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