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正>去年11期刊载的《巴金档案征集记》一文,述及上海市档案馆为南京肉联厂牵线搭桥、向巴老约稿一事。而我,便是当年那位带着肉联厂同志寻到档案馆的牵线人之一。1988年,我在上海第二商业局档案室工作,有一天接待了三位南京肉联厂的同志。那时上海市场供应的肉类很大一部分就来自该厂,因此我们局和他们的关系也较密切。见面后,南京同志开门见山,希望获得帮助,代为联系巴金先生并请他为该厂即将到来的厂庆题词。  相似文献   

2.
胡风的一切,对于知识分子毕竟是很重要的,对胡风进行理性重评,不能不在知识分子心中激起波澜。80年代中,有的知识分子,早已想到自己的良知责任,例如巴金所写的《怀念胡风》,就襟怀坦白地承认自己良知上欠了胡风的债,他写怀念的文章,是为了还债而写的。  相似文献   

3.
钦鸿 《出版史料》2005,(4):76-77
早就想写写诗人叶平林,原因有二。一是胡风对他的笔名有误解,二是多年前我曾与他有过一段交往,十余年过去,仍时有怀念。胡风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作家司马文森时,有这样一句话:“说实在话,他于三十年代在左联时,用日本女人的笔名‘平林杏子’发表诗,就使我感到他太轻薄……”(见《胡风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版,第二八二页)这里有绝大的误解。据我所知,司马文森从未用过“平林杏子”的笔名,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联时期,署用“平林杏子”的笔名发表诗歌的,却是一位严肃的进步诗人叶平林。叶平林,一九一四年冬月初三(阳历十二…  相似文献   

4.
有学认为,胡风思想的核心就在于他的“真”,而鲁迅当年说他是“直”。一个“真”字加一个“直”字,这就使胡风不免像长满了细刺的仙人球,不但抓起来扎手,就是谈一谈也富于刺激性  相似文献   

5.
正巴金是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我因工作关系,幸运地与巴金先生结缘,并持续了20多年的友谊。初见巴金1980年代初秋的一天,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告诉我,巴金家中有一批外文书要捐赠给"上图",他嘱我前去巴金家了解—下情况,听听巴老的想法。这可是一份美差呀,想着快要与心中仰慕的巴金见面了,我激动极了。早在读初中时,我就从国文老师那里借阅小说《家》,书中的人物情节让我浮想联翩,"巴金"这个名字也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中。也正是这位国文老师,帮我改名为"斌如"。我原名"慧英",他认为太俗,且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文武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4年新年钟声的敲响,巴金这座不灭的灯塔,已经101岁了。众所周知,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金庸语),但有相当多的人不知他也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出版家,究其原因,大概以他在文坛的光辉掩盖了他本来也光亮的另一面有关。就此,我曾撰文《巴金的另一面》①来拾补此事。事实上,巴金在编辑出版方面的资历积累,异彩纷呈,厚重如山。从他1921年在成都编辑第一个刊物《半月》算起,至今已历84年,参与编辑或主编的大小刊物不下20个,其中主编《收获》长达46年,这是一份惊人的成就。举目当今编辑出版界,有谁堪比?。回顾巴金的这段茫长的编辑经历,值得咀嚼的地方很多很多,但我觉得,他甘当伯乐,对有潜力青年作者大力提携的做法,尤为可圈可点,值得做编辑的回味借鉴。在此,我愿撷取巴金在1979年重任《收获》后,就他对新作者及其作品的发掘进行探索。“多出人,多出作品”的办刊方针《收获》创办于1957年,是享誉国内外文坛的大型刊物。在创刊之始,巴金就确立了“多出人,多出作品”办刊宗旨,在发刊词中,主编巴金、靳以就说:“我们愿意以‘收获’作为作家和读者的桥梁,让读者表示对作品的意见,让作者倾听读者对作品的意见……,使他的作品更成为人民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7.
胡正强 《出版史料》2003,(3):122-127
一1922年暑期,胡风与同乡学生胡缄二、陈方等一起筹建了“新蕲春学会”,宗旨为革旧迎新、传播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思想,并准备出版《新蕲春》杂志。1923年春天,胡风在南京补习报考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期间,在宛希俨的指导下,与胡缄二等开始编辑出版《新蕲春》。胡风为杂志创刊号撰写了一首宣  相似文献   

8.
忙巴金百岁华诞的那一两年,与李舒接触比较多。尤其是为了给百万字的十六开巨著《巴金的一个世纪》配插图,我经常去向李舒商借甚至讨要他手中珍藏和李舒亲自拍摄的巴金照片。巴金去世那一天起到巴金第一个冥诞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同几位同好合力赶制《浓浓乡情忆巴金》时,也得到李舒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文学大师巴金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李舒的这本关于巴金的书名叫《老巴金》,本来早就该出版以献给巴金百岁华诞的。拖到2006年1月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舒说的“出版社和我一直没能联系上”,当然是一句幽默了。因为,我就是巴金故乡…  相似文献   

9.
“……倘使叶圣老不曾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做不了作家,也很有可能我早已在贫困中死亡。……”这是巴金老在1981年7月25日《致<十月>》的“随想录”中写下的话。当年,尚未成为作家的巴金在法国写了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25日,巴金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这位与世纪同行的老人,以他顽强的生命足迹和丰富的作品涵盖了整整一个世纪。在巴金百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各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祝贺巴金的文学成就和对文化的杰出贡献。20世纪以来,巴金获得的世界性荣誉是无人所企及的,巴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巴金以近千万字的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他翻译世界文化的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和丰富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构筑了一座世纪的文化丰碑。巴金对20世纪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11.
鲁迅十题     
中国有鲁迅,是中国之大幸。永远纪念鲁迅,继承他的遗产,发扬他的精神,中国就能长足进步。鲁迅的葬礼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56岁。10月22日,先生葬礼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葬礼之隆重,堪称20世纪之最。70年前镜头回放,依然动人心弦。葬礼由蔡元培主持,宋庆龄参加并守灵。著名法学家、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沈钧儒在上海人民敬献的大白幡上书写“民族魂”三个擘窠大字,由巴金和金仲华二人覆盖在先生的灵柩上。为鲁迅先生抬棺的有巴金、胡风、靳以、萧军、萧乾、张天翼、沙汀、黄源、曹白、黎烈文、孟十还、陈白尘、吴朗西…  相似文献   

12.
胡风在长期的出版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出版经验,并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出版经营理念,虽然胡风没有对自己的出版经营理念进行专门论述,但通过梳理胡风与巴金、艾青、路翎、王元化等人的436封信可以看出,胡风在出版策划、出版成本控制以及出版物的发行上都具有成熟的、系统的理念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谢伦伯格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谢伦伯格逝世的当年,美国档案学者弗兰克·B·伊万斯的《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的现代观念》中写道:“谢伦伯格在几个月前不幸去世,使档案界失去了一位理论领袖。”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当我们现在再评价谢伦伯格的理论观点时,还会感到他依然是档案界的理论领袖。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这个当年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团体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成就旷世大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里有多少偶然,又有多少历史的必然!1921年7月1日,19岁的北京大学外语系学生刘仁静正在京浦线的火车上,赶往南京。此去他是要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的年会,同他一道前往的,有少年中国学会的负责人之一邓中夏,邓已经为这次年会做了大量筹备工作。近60年后,刘仁静在回忆录中记述了这次旅行。他说,他是在开完了少年中国学会的年会后,在7月上旬从南京又  相似文献   

15.
问:王老,您好。我们知道您和巴金先生有着六十多年的友谊,现在,巴金先生的百年诞辰就要到了,您能和我们谈谈您的心情吗? 答:好的。巴金先生百年诞辰,和广大读者一样,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在1997年9月为《巴金书简》所写的《小序》中曾经讲过:“尽管我老弱病残,可我想,我们仍然有勇气跨入下一个世  相似文献   

16.
巴金在晚年写的回忆性文章中曾特别指出:"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1]与巴金相知甚深的作家萧乾也回忆说:"谈巴金而不谈他惨淡经营的文学出版事业,那是极不完整的.如果编巴金的<言行录>,那么那十四卷以及他以后写的作品,是他的‘言',他主持的文学出版工作则是他主要的‘行'.因为巴金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自己写,自己译,也要促使别人写和译;而且为了给旁人创造写译的机会和便利,他可以少写,甚至不写."  相似文献   

17.
1989年4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文汇报高级编辑、著名散文作家徐开垒去看望因第二次摔伤住院的当代文豪巴金。他想趋此机会听听巴金对《巴金传》下卷写作的意见。巴老却对开垒说:“我在医院里,正把你写的传记上卷,请李小林(巴金的女儿,《收获》杂志副主编——笔者)逐章逐节的念给我听,我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的,我都对小林讲了,请她记下来转告你。我希望先把上卷定稿。”徐开垒充满感激之情。一项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8.
我是因为拍摄电视纪录片《巴金晚年身影》,而得以在1999年秋天认识和采访柯灵老人的。想不到时隔不到一年,却传来了他远行的消息。那天早晨,我听着广播,既感到意外和吃惊,更感到痛惜与遗憾:我再也看不到这位可敬可亲的老人了,而他曾经是与我有约的呀!在《巴金》电视片拍摄的前后,我一共见了三次柯老。说起来可能很难使人相信,在初见柯老之前,我的心里似乎早就有他的具体形象了。细细寻思,那是三十多年前,因为他的《不夜城》被蹂躏,我反而专门去寻读他的美文,是那些文中所包涵的精神品格,在我心里逐步勾勒出了他男子汉的伟岸身影,我记不清当…  相似文献   

19.
名家印象     
三见巴金为辑注《巴金书简》,我到上海去向巴金的友人们讨巴金书信手迹,想见见巴金。几次挂电话去,都是巴金的家属接听,一口回绝说“巴金不会客”,弄得我极尴尬。不久就知道了:巴金上午只与一个年老的妹妹在家。我再一次到上海,就不挂电话预约了,上午九点去敲门,结果很顺利地见到巴金,还与他谈了不少话。  相似文献   

20.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更是"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的进步思想促使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在出任清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校长期间,他锐意改革,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