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具有信息加工系统的人在阅读句子时出现了一系列眼动行为之后便获得了新的信息,从而构成了课文意义的心理表征。目前解释眼动行为的模型主要有最简控制模型、视觉控制模型和认知控制理论。跳读、词汇加工、视敏度、注意和强化学习都是影响眼动的主要因素。本文述评了这些模型及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语言理解眼动研究的争论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动记录法是当代心理学界进行语言理解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可以看到,目前这一领域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眼动控制的本质、串行抑或并行加工两个问题上。而在未来,对语言理解的眼动研究将会集中于口语理解的眼动研究、眼动与ERP的结合、宏观层面语言理解、语言理解的个别差异、不同语言间的眼动比较研究等方面,未来语言理解研究的新成果将会更多地建立在眼动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选取三年级大学生为被试,以朝向眼跳和反向眼跳为任务,采用EyelinkⅡ型眼动仪记录眼动数据,分别考察朝向眼跳和反向眼跳的重复任务与转换任务的成绩差异。结果表明,眼跳类型对重复和转换任务的成绩差异有影响,朝向眼跳条件下产生了转换代价,反向眼跳条件下产生了转换收益,结果支持任务转换的反应系统可塑观。  相似文献   

4.
伍忠丽 《文教资料》2006,(14):142-143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指称意义是相对应的,但其文化内涵却各有异同。了解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对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某些动物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以期能够为读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眼动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眼动跟踪记录并分析受试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眼睛观看的位置和眼球运动的形式。眼动参数包括时间的和空间的两类,最常使用的时间指标是注视时间,而最常使用的空间指标是眼跳幅度。近些年来,眼动技术被引进二语习得研究的过程中,例如英语阅读、听力、朗读、默读、单词识别、句法分析、语篇理解和中英文阅读对比,这些给二语学习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值得借鉴的实验成果。  相似文献   

6.
学习困难儿童观看图片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学习困难儿童(学困儿童)观看图片过程的认知加工及眼动特性。要求被试观看图片后回答相关问题,并对观看过程中的眼动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发现,与学习优秀儿童、学习一般儿童相比,学困儿童提取图片信息的效率低,完成认知任务的质量差;在眼动参数上,学困儿童的注视次数多,眼跳距离小,与其他两组儿童相比差异显著。结果提示,学困儿童认知加工效率低与眼动模式差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与阅读:眼动控制的理想观察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论文主要阐述了近来出现的一个关于阅读活动中眼动控制理论的模型。“Mr,Chips:理想观察者模型“,该模型特别重视视觉的、语义的和眼球运动的信息的整合过程,模型以字母为认知加工基本单元,强调视觉广度的概念(单个注视中所能识别的字母数目)。模型为人类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提供了一个量化体系,同时还为一些应急行为(如回跳和最佳注视位置)等提供了新的诠释。模型还是第一个就各种盲区对人类阅读的影响做出解释和预测的量化模型。该文还深入讨论了模型的特点,并展望了其在文阅读眼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口语理解的视觉——情境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情境范式将听语言刺激与视觉情境相结合,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对口语理解的内部加工过程进行研究。该文首先以“Tanenhaus”等人于199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为例对此范式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引入表征语境这一重要概念。之后从口语词汇通达以及句法加工两个方面对此范式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词汇推理是二语阅读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本文从读者因素和篇章因素两个方面对影响词汇推理的因素展开分析,读者因素从二语习得者的词汇知识、对主题的熟悉程度和二语习得者的语言水平三个主要方面来展开讨论;篇章因素主要从生词因素和语境因素这两个方面展开阐述。随着未来对词汇推理研究的深入,我们将会对词汇加工的过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典和扩展模式的基础上介绍语言的四个维度及其认知加工模型。语言的四个维度是:以时间维度为基础而延伸的三个隐喻性空间维度:(一)横向层次维度——语义→词汇语法→语音书写;(二)纵深相位维度——概念、人际、语篇的语义、词汇语法和语音书写范畴;(三)竖向级阶维度——词-篇连续体;语言过程是在经典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前提下,以语言‘实例化’为着眼点,采用工作记忆原理加以阐述的一个认知模型,意在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的社会属性及基本范畴补足应有的认知加工环境;并以现在主义认识论为出发点,将关注重点从系统转到语言使用的过程上来,恢复语言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篇阅读中的笔画数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识字量测试、拼音测试、阅读理解测试、正字法测试、快速命名测试五项测试任务从小学五年级120名学生和小学三年级132名学生中筛选出五年级11名阅读障碍生和三年级12名能力匹配生,利用眼动技术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篇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及其视觉认知加工特点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总注视时间三项指标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目标词的眼动指标上也差异不显著。两组被试均发现显著的笔画数效应。以上结果支持了发展性阅读障碍只是一般的发展落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词汇系统理据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单纯词汇、合成词汇和外来语。英汉语的单纯词汇存在语音理据和文字理据两种不同的理据类型,理据性程度差异很大;合成词汇在理据性方面颇多相似之处;而在外来语方面,英语借词和汉语写音外来语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本文依据英汉语单纯词汇、合成词汇和外来语的理据性及其在各自词汇系统中的比例和重要性,认为英语词汇系统整体的理据性比较低,而汉语词汇系统整体的理据性很高。词汇系统理据性类型和程度的不同情况,会对语言自身和语言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双语词汇表征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cinreich首先从宏观上提出了双语的两种语言问可能存在的三种关系类型,但此种类型的划分以及据此通过实验研究而建立的双语词汇表征模型采用的是用一元化的观点,不能正确反映语言间的关系。在确立了双语两种语言中词汇联系与概念联系并存之后,双语词汇表征模型从基于语言特征和基于双语语言水平的两种模型的对立发展到语言因素与双语语言水平因素并存的模型,实现了模型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为探讨语言的加工机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的时间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视觉呈现图形命名的方式研究汉语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的时问进程,结果发现,实验一中,SOA为57ms时,语义干扰词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语音干扰词则没有效应;实验二中,SOA为157ms时,语义干扰词没有效应,而语音干扰词出现促进效应,这表明汉语语言产生中词汇加工也存在两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英语史和汉语史中以a为代表的词汇音义变化,通过详实而复杂的语料对比两种语言变化的异同,总结以a为代表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变化的规律,并指出了语言史料对比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理词汇是上个世纪语言学领域提出的一个较为新型的研究课题,也是语言习得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层面向语言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双向层面迈出的一个突破性步伐.在心理词汇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语义产生的作用举足轻重.文章综述和分析了目前普遍认可的两种代表性的语义组织模型:激活扩散模型和层级网络模型,通过对比两模型异同之处,提出了心理词汇重建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基本材料是词。词汇是目前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词汇识别也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汉语词汇的几种表征与加工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并且汉语词汇的横向、纵向研究发展迅速。回顾以往研究我们发现,汉语词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双字词使用频率的研究、汉语双字词语义作用的研究、汉语合成双字词的研究,以及汉语成语加工的研究。今后汉语词汇加工研究的重点是:寻找出汉语词汇通达的规律以及通达过程中的眼动机制和脑机制,建立汉语词汇识别的认知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词汇量过低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学生在初中与高中须掌握3500个单词。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主要靠大量的强化记忆,缺乏系统的词汇教学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的指导。而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该理论认为语言系统中的词汇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该理论为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眼动研究方法,考察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词汇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来确认他们在语素理解、语音和正字法加工中缺陷的眼动表现。结果显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多种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多项眼动指标的结果都有体现。这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素理解、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得到了眼动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会出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的概念意义相同,但内涵意义却有显著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列举英汉动物词汇文化涵义的异同,总结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提醒读者在交际中考虑到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涵义,避免在交际中由于错误理解而产生误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