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人的主体性,既是培育和谐社会主体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德育的明智选择。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和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让学生的主体之光在德育中闪烁。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智面对的是课堂和课本,学生面对的是课本的知识,而德育面对的是社会,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德育的这一特点决定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本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功能在不断完善,合作教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强化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技能和合作道德的教育,有益于学校体育中德育内容的完善和德育对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已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应用于德育领域。主体发展性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自主德育意识、掌握自主德育方法、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逐步形成主体的现代道德素质。一、内化德育目标,变“外求、他塑”为“内求、自塑”外…  相似文献   

5.
孙玮 《湖北教育》2007,(7):16-17
"生活化德育"是指品德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通过主体道德生活实践,促进主体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道德教育。"生活化德育"在目标上强调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完善为目的,注重最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德育出现了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为根本目标的主知型模式。由于该模式以自由主义理论为背景,强调个人在道德上理性自主的哲学理念,造成了在实际道德教育中学生缺乏道德实践力量和个体与美好生活相疏离等问题。根据埃蒙.凯伦博士对道德上理性自主哲学理念的限制性修正,相应地调整、深化和改进主知型德育模式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实践方法,可以实现主知型德育模式的自我完善。西方完善德育主知型模式的经验对我国德育在道德情操的养成、道德自主和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生活实践的德育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必然要从给学生灌输使其服从回归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上来,本文以现代德育观视角,阐述网络德育中学生道德自主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及其条件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大学德育片面强调社会道德,忽视了个体道德的发展,造成德育的低效和迷失。大学德育要取得实效,必须重视个体道德的发展,树立德育人性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的个体道德批判和选择能力,建立师生的平等互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在发展学生个体道德的内容选择上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必然要从给学生灌输使其服从回归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上来,本文以现代德育观视角,阐述网络德育中学生道德自主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及其条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主体性德育就是要在整个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内化、自主控制的能力.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和自身道德控展追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学会能动地表现道德行为,学会超越“自我”的道德自省。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它具有四方面的内涵;第一.高校主体性德育把德育本身著作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一个家园,是一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有效的德育途径,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自主的体验中感悟道德的境界,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其终身  相似文献   

12.
白丽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80-82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反思并确立新的道德教育哲学取向: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精神追求和懂得生活意义的人;对生活意义的求索要建立在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相统一的德育过程中;生活德育是道德价值引导和道德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源泉;生活德育的重要方法是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提升学校德育的基础是德育教师、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德育目标"、"人际关系"、"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维度对西方德育实效思想进行梳理,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中职德育课不仅要帮助中职生形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行为习惯,更要激发中职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中职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道德主体意识"。教师应尝试变革现有德育课程模式,为师生的平等交流创造条件;教师应接受学生的缺点,不仅要管教他们,更要信任和关心他们;对中职生的偏差行为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与班主任联合,针对该学生的特点采取德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德育是关键。它既有宏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信念的导向,又有微观上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要坚持德育的科学性,又要讲究德育的艺术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增强实效性。工作实践的成功与失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德育是塑造心灵的过程,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根据学生思想发展和内心活动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德育入情、入理、入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从心理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由他律转为自律,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一、内化德育目标,认知导行1.…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我国大学德育面临种种挑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感受源和道德感受渠道作了分析 ,并提出大学德育应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对中西方道德教育传统的考察分析 ,确立了“学生自主选择与教育者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有机结合”为我国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基本原则。通过实验性研究和实践 ,总结出“认知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对中国德育来说,最为需要的不是德育技术层面的改造,而是新的德育理念的创生与培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的道德人格,应是这样一种新的德育理念。这绝非“世纪末情结”下的无病呻吟,而是“选择的时代”给德育提出的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也是德育主体性得以彰显的实践要求。 一、培养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现实背景 “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与“被动服从式”道德人格相对的一个概念。前者的本质特性是“自主性”和“选择性”,后者则是被动和甘于服从。因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道德人格类型。在“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里,道…  相似文献   

17.
生活德育,就是重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德育。生活德育强调将道德教育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联,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本身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让学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自主地建构道德经验,提升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活动性德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个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自主提高道德认知、克服困难、规范道德行为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思想素质,而且要有从事专业的真本领,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应从德育和英语素质两方面着手。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是靠家庭、学校、社会长时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林泳强 《班主任》2001,(12):3-4
道德情感是道德的生命力,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从德育过程看,不管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如何崇高,如果没有道德主体的情感体验,道德标准和要求就不能真正成为道德行为的动力.而道德情感的培养又是德育过程最复杂的一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着力于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