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学信息化挑战校长领导力——首届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高峰论坛",旨在围绕学校教学信息化的现实需要,探讨新形势下中小学校长如何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这对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领导力或技术领导力与课程领导力等已经逐步成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中的一种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中小学校长经常谈论与思考的话题。但是不管是信息化领导力还是技术领导力,从中小学校长的角度去分析,主要还是要求中小学校长能深入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因此,作为中小学校长应该正确把握自己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与角色,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1研究目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管好、用好校园网,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了每个学校研究的新课题,现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校网管强则学校网络应用好。因此,建设好学校网络管理队伍对于促进农村中小学落实有关信息化目标,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学校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日趋显著。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用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用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健全制度,推进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奠定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立足实际,发挥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加强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经过努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管理形成了有效的整合,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顾春英 《考试周刊》2014,(16):129-13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为了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中学生的自学历史能力,本文从信息化及其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入手,通过分析中学历史及其教学要求,提出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提高自学中学历史能力的方法与策略,希望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保障着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推进,有效的学校信息化管理是学校教育信息应用推进的重要保障,本文最后具体阐述了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校信息化领导共同体主要由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中层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三大结构组成,分别起到战略规划、协调推进、落地实施的作用。本文探讨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推动学校整体变革、技术企业迎合实践、打造为教育服务的技术产品以及校长转换角色等措施,重组学校结构,实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力量的汇聚,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共同体构建提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办本科学校不单要做好日常学校教育工作,更应该发挥出继续教育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推进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弥补当前继续教育的缺陷和漏洞,进而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路径,确保学生获得更多有质量的继续教育。本文就民办类高校的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做简要研究,以期提升该项教育的质量,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上午好!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已经举办了九届,今年是第十届。作为一个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IT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部、国家语委1月22日在京召开全国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信息化,既要重视发挥语言文字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作用,又要自觉主动地适应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指出,刚刚召开的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强调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性、超越式的系统变革活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校长,更应不断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除了使自己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广博的科技素质、锐意进取的创新素质外,还要有现代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才能真正率领学校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这种"一把手"负责的规制管理中,学校校长扮演看学校信息化的管理者、领导者、创造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对学校的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与多位校长的接触采访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些离教育教学一线最近的基层管理者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其运用的思想与行动已经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学、科研与管理平台的校园网成了中职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是各中职学校必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其规格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中职学校教学与管理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构建一个经济实用的校园网,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层面信息化,打造数字化校园是今后中职学校发展的趋势,也中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性支持力,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作用日渐凸显,而对其作用的评价尤为重要。文章从学校整体层面考虑,以校长、中层管理团队、教师等三个层面综合阐述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层次分析法设计、构建了一套整体层面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性支持力,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作用日渐凸显,而对其作用的评价尤为重要。文章从学校整体层面考虑,以校长、中层管理团队、教师等三个层面综合阐述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层次分析法设计、构建了一套整体层面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力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地区,宜兴市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作用,利用坚实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平台,为区域内各校广泛参与网络教研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提供给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校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大面积提高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处关中.在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深化,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发展迅速。西安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以西安教育网为基础.建立西安市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快资源、协作、管理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从学校向全社会辐射,最终建立数据体系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是目前教育部及各地政府关注的热点,利用系统观的思想,以区域为单位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农村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中的"系统观思想"在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以浦东新区区域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为例,介绍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方案与经验做法.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多种手段直接区域推进,针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影响因素提供人力资源、软件平台、相关标准、制度、评估等支持与保障因素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11年6月10日,浙江省丽水市召开了市直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会议提出了“市直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根据计划。今后五年,丽水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导向,以满足师生发展需要、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普及与提高,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力度,推进市直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综合信息化工程”是密云县加快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工程,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作为一名边远乡镇小学的一名网络管理员,深刻感受到学校网站是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发展的良好平台,要充分挖掘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要聚焦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方面。然而根据团体动力学和分布式领导理论,"领导"不再是个体领导者单向的、静态的、线性的活动,而是组织内不同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动态地分享领导角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决策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自觉运用信息化思想和技能,通过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信息文化等活动来影响学生、同事和校长以便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能力和过程。它由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四个方面构成。这四个构成部分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影响,通过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信息化专业发展活动和学校信息化环境规划和建设活动中发挥作用来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