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繁曝出的高考滥加分事件偏离了高考加分政策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理念,使高考加分政策异化为加分教育和腐败通道,不仅侵占了弱势(特殊)群体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也增添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信任危机。为了保障高考加分政策回归公平正义,必须对现行政策进行完善。具体而言,可通过改善决策参与形式、采用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等措施,来消解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侵蚀,去除权贵势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频繁曝出的高考滥加分事件偏离了高考加分政策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理念,使高考加分政策异化为加分教育和腐败通道,不仅侵占了弱势(特殊)群体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也增添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信任危机。为了保障高考加分政策回归公平正义,必须对现行政策进行完善。具体而言,可通过改善决策参与形式、采用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等措施,来消解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高考加分政策的侵蚀,去除权贵势力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考加分丑闻暴露出高考加分政策背离了教育公平理念,异化为加分教育和腐败通道,既侵占了弱势群体和特殊人才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也增添了公众对该政策的信任危机。为治理加分政策异化现象,要控制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的不利影响,可采取扩大决策主体范围、施行加分项目听证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考加分政策是对分数一元化标准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缺陷的有益补充,试图把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倾斜性地分配给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和特长生群体,增加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然而,因加分政策本身设计不完善,在权力、金钱、文化等强势资本的侵蚀下,加分政策目标被异化,执行过程陷入失灵困境,成为强势阶层获得加分的捷径,滋生了腐败温床。可通过改善决策主体参与形式、健全政策执行中监控机制、构建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矫正高考加分政策失灵,使其回归维护教育公平正义之正途。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了该政策出现异化,产生诸多不和谐现象,成为高考制度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绊脚石。鉴于此,高考加分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是对高考加分政策回归理性的实践探索,是改革高考制度、推进高考公平和效率相协调的重要一步。高考加分项目的改革应基于现有的试点作出诸如去除"软标准"、保留"硬条件",保持上下一致,规范高考加分操作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2,(9):13-15
■评选机制的两个异化■在教育改革中促进教育公平■对学生评价应走出"三好"怪圈■国外重视教师评估焦点提示: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中,三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被异化为加分的工具。三好学生在升学、择校、毕业诸方面,能够得到一些实际的好处,甚至能够在高考中加分。这种"荣誉的含金量",使纯洁的荣誉变成实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正高考决定着许多人的命运,一分之差,就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激烈竞争中,高考加分逐渐变成家长和学生眼中的"唐僧肉",甚至引发了一系列"高考腐败"。高考加分政策,究竟促进了公平,还是拉大了教育不公?加分政策又该如何调整?"谁没加分谁吃亏"近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3年文理科分数段统计表显示,在"火拼"最为激烈的两个分数段,每1分就集中了1000名以上考生。  相似文献   

8.
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其公平与公正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考制度的权威性。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高考加分制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受到各方肯定,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忽视了高考选拔人才的效率而颇受争议。高考的公平与效率之争又一次在加分政策上凸现出来。只有通过统一标准、规范程序、透明操作、强化监督、严惩违规等途径,才能使高考加分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使加分政策成为高考制度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高考加分政策通过竞赛优胜加分的方式来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其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间,由于操作的人为性和趋利性影响,高考加分政策已经异化为一种权钱的交易,扭曲了教育的公平原则,拉大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的差距,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高考前夕,全国31个省(市、区)相继出台高考新政。从媒体报道看,加分项目的调整与变化分外吸引眼球。高考加分政策事关考生的切身利益和教育公平,本期新闻视点,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个备受关注的教育民生话题。现象: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水"高考加分政策是指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高考加分政策"作为高考制度的补充与完善,其初衷无疑是美好的。可是由于政策执行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策执行主体的"有限理性"与"经济人"特性,"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经济、社会资本侵蚀而失真,背离了政策制定的预定目标,政策的执行结果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我们应透视加分政策失真现象,分析政策失真的原因,进而提出对"高考加分政策"的改进意见以及对策,以期建立一套真正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加分模式,既体现高考加分的初衷,又不损害教育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2.
王灏 《广西教育》2014,(27):1-1
正2014年高考录取工作已趋近尾声,但河南、辽宁曝光的高考加分造假事件,使得"高考加分政策"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高考加分政策从高考制度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如影随形,其初衷是为照顾特定群体、鼓励特长、表彰优秀。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得从宽录取"到"奥赛冠军",再到现在的"道德标兵",加分项目在政策更替中增减。目前,教育部规定的高考加分项目14项,而各地自主制定的优惠政策多达192项。  相似文献   

13.
陈芳 《中国职工教育》2013,(12):133-134
高考承载着为国家为社会选拔未来人才的重任,关系到成千上万学子和家庭切身利益。在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各异的中国,高考无疑给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不同条件的青少年提供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公正既是高考的初衷也是是保证高考权威性的前提。从2001年国家为维护教育起点公平采用高考加分政策以来,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规范各地区加分政策种类层出不穷,已远远偏离该政策制定的初衷,造假事件频频发生,滋生出了教育腐败,其中特长生加分政策备受诟骂和争议。本文着重分析特长生加分政策的程序公平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台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了高考加分政策出现异化,成为高考制度对公平和效率追求的绊脚石,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现象。鉴于此,高考改革加分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今年高考加分项目的调整是对高考加分政策回归理性的实践探索,是高考加分政策改革,推进高考公平和效率协调的重要一步。高考加分项目的改革应基于这次尝试做出诸如去除软标准保留硬条件,保持上下一致,规范高考加分操作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正>专版要目●高考加分历史沿革●31个省份高考新政出炉●专家圈点高考加分瘦身●2014年部分省市自治区高考加分政策汇总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本质上是对德才兼备的优秀者的一种鼓励,彰显教育公平。但多年来,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加分项目五花八门、分值高低不同、范围互有差异,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性,甚至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曾有网民  相似文献   

16.
高考加分政策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21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惊曝群体作弊丑闻,把高考加分政策推向风口浪尖。为何高考加分丑闻,诸如孝女、"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造假等事件延绵不断?本文通过案例回顾,分析得出产生争议的原因:一是高考加分对象、加分项目、加分衡量指标随意性大;二是高考加分政策程序不透明,从而导致权力寻租。笔者认为,由于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具有合理性,不主张将其取消,而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趋于完善,使之回归公平。  相似文献   

17.
高考事关千家万户,高考加分政策必然备受关注。近日,关于高考加分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高考加分政策应该坚持还是应该取消?这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显示高考公平,可失去诚信的高考加分却阻碍了高考公平。异化了的高考加分必然为人们所炮轰。事实上,关于高考加分,人们最关注的还是高考加分的标准问题。所以,目前对高考加分政策最大的争议,并不在于该不该取消,而在于哪些可以加分,给哪些人加分,可以加多少分,以及如何在三者之间形成令社会公众信服的匹配关系。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高考加分的问题还将层出不穷。为此,人们普遍期望能够通过信息公开与强化监督来完善高考加分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8.
《广东教育》2009,(7):112-115
高考事关千家万户.高考加分政策必然备受关注。近日.关于高考加分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高考加分政策应该坚持还是应该取消?这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显示高考公平,可失去诚信的高考加分却阻碍了高考公平。异化了的高考加分必然为人们所炮轰。事实上,关于高考加分。人们最关注的还是高考加分的标准问题。所以。目前对高考加分政策最大的争议.并不在于该不该取消.而在于哪些可以加分.给哪些人加分,可以加多少分。以及如何在三者之间形成令社会公众信服的匹配关系。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高考加分的问题还将层出不穷。为此,人们普遍期望能够通过信息公开与强化监督来完善高考加分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9.
胡博 《考试》2014,(12):4-8
<正>随着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教育机制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随之而产生的是大众对教育公平、公正、公开的渴望逐渐达到迫切的程度。高考加分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二十多年来,伴随着高考公平的呼声,这一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完善。2014年高考执行新的加分政策,这一举措看起来只是取消了一些照顾加分项目,降低了一些项目的加分分值,却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切身利益,备受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力图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作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高考加分政策的制定和演进。结果发现:制度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加分政策的产生;高考加分政策产生后的路径依赖使高考加分政策得以持续存在;而外界重大政治经济原因导致的关键节点促使高考加分政策发生改进。要想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必须立足于制度层次而不是简单的政策文本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