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叶老的名言发人深思。人们不难获得启示:“教”只是手段,“不教”才是目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  相似文献   

2.
语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好语。“教是为了不教”,是指教到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自学这种学习的最高形式达到教学的终极目的了,就可以不教了。为了达到这个理想境界,我们必须在教学方法的探索、改革中不断努力,在学习方法的促成、改进中再接再厉,直到教师把学习语、钻研课、复习总结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化为己有,这时,才可以说比较接近“不教”的境界了。而在此之前,为了缩短教法与学法之间的距离,“寓教于练”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诗难读,更难教。诗歌教学是有层次有境界的。由于诗歌在语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因此,语教学的艺术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诗歌教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具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教师。个性化教学是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创新社会的必然要求。语教师要敢于并善于跳出现有教育的某些观念、某些程式,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以我为主,教出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的风采,使自己成为一位个性鲜明、特长明显、独树一帜的语教师,使语课成为“自己”的语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提高课堂效率,探寻秘妙之门,是每个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如果掌握“先学后教,预习有效;先教后学,课堂高效;不教而教,练习增效。”这几把钥匙,一定会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应着力追求三种境界。这里所说的“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格调。开放的语意境、自由的学习心境、互动的课堂情境,构成了语教学的“大境界”。语教师应在对课堂教学之“境”的追求中提升自己的课堂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名师的教学之所以得到广泛赞誉,关键是能把课教“活”,即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如何把课教“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力求达到三境界:第一境界——课的开头,力求“引人入胜”;第二境界——课的中间,力求“波澜起伏”;第三境界——课的结尾,力求“余音不绝”。  相似文献   

8.
语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提高语教学效益是语教学的生命。效益高低与否,与语教学工作不无关系,也是语教学如何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叶圣陶先生历来主张语教学要讲究效益。“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精辟见解,被愈来愈多的语教学工作所接收。他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受益,提倡学生自学,提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废除教师独霸讲台的讲授方法。  相似文献   

9.
叶老的名言“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一直以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最终目标,但这句至理名言长时间地为一些语文教师误解和扭曲。他们错误地认为,对课文逐字逐句的讲解和量化的“知识点”测试是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寻求“新颖”的课堂模式、实施“新奇”的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不由自主。  相似文献   

11.
赵亚波 《教师》2011,(3):45-45
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教学理论来看待课堂教学,教师认真讲,学生专心听,这种有条不紊的有"序"状态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但在这种最高境界的掩饰下,教者把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定位为同一层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处在“唯师讲”中,多数思维活动是低层次的,甚至是处于停滞状态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语教学就其学科功能而言,语学界尚有诸多说法,但语言作为语教学的媒介功能这一点却是公认的。章熊先生指出:“准确地说,语课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语教学沉思录》),这就很明确地说明了语教学中语言的运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必定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的手段。教学欲达到美的境界,必然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优美的教学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它可以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因此,语教学的语言美,常常是一位语教师孜孜追求的。  相似文献   

13.
郑炳元 《青年教师》2005,(11):23-23
我从事初中语教学多年。怎样才能教好初中语课?一直是我反复总考的一个问题。在反复思考、比较中,我认为一名初中语教师,要教好语课,应当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五个反思”。  相似文献   

14.
“自主作”、“成都巨变”、“对话作”,一堂堂形象而丰厚的课让我深感教学困惑的心豁然。“教语,学养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读是语学习链条的中心环节”;“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是教学”……一句句质朴而真实的教学经典让我理论贫瘠的心豁然;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教课文”的误区,进人“教语文”的境界,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课文”普遍存在,“教语文”仍是风毛麟角。为了搞清日前教师“教语文”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凋,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样的“教”就可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我们应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而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金燕青 《考试周刊》2010,(42):56-57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以求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美学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形象美是语文教学与美学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情感体验是语文美育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基本特征,创造美是语文美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美育不失为一种有魅力较理想的语丈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是语教学中的弱点,多数语教师则认为“读”是为“写”服务的,教读的目的是为了会“写”,“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老师教语,最卖力的也是讲写作方法,以便学生模仿、学习。完全忽视了教读的自身规律,没有训练目的,没有训练内容和方法。重“训”轻“读”;重“写”轻“读”,目前,这种现象在学校中普遍存在。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