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家人正安静地吃晚饭,十二岁的我突然说道:"我今天找到了一个鸟窝,是个斑鸠窝。"听了我这句话,母亲抬起头,慈祥地望着我。父亲却依然像往常一样默默地吃着饭,仿佛对我的话没听见似的。我想,也许父亲只顾着吃饭了。我见父母亲都没有说话,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我今天找到了一个鸟窝,是个斑鸠窝。"  相似文献   

2.
大爱无形     
金翔 《文化博览》2006,(1):59-60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从小就得到父爱并懂得父爱的人。因为我对父爱的认识是经过漫长的恨才转化而来的。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目不识丁。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也不知父亲是没进一天学堂,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个赚钱的高手,儿子是个用钱的高手,父亲一笔生意进账上百万,儿子一挥手就能用掉上十万。父亲常常劝儿子:"学些本事,不要只顾着吃喝玩乐,万一有一天我破产了,你可怎么办?"儿子从来没有当回事,他如此能干的父亲怎么会破产呢?他想:就算他死了,也会留下一大笔遗产给我。然而造化弄人,父亲真的破产了。儿子的生活一落千丈,曾经的"好朋友"都消失了,儿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呆在房里准备自杀。父亲破门而入,用力给了儿子一个耳光:"没出息,钱是我赚的,也是我赔的,与你不相干,我都没想死,你凭什么死!"儿子被打醒了,不知所措,问父亲:"现在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叮嘱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  相似文献   

5.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象从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等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象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个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成老茧的双肩,我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  相似文献   

6.
远远地,便望见了一棵高大的古树,古树上有一个鸟窝,筑在树顶三个枝丫的中间,像一颗美人痣,点缀着风景似的,让小山村多了几分魅力和神秘。鸟窝里住着两只阿巴鸟,整日唱着甜甜蜜蜜的歌,它们相亲相爱,滋润着日子,也做些传宗接代的事。让人奇怪的是它们的儿女,一长大就不见了,不知跑到何处闯风光去了,一年倒也见它们回来一两次,向父母"阿巴阿巴"地叫着,报些喜忧。当儿女们一走,就又只剩下两只老鸟,但它们不寂寞,仍然做些该做的重复事,依恋着古树,依恋着小山村,  相似文献   

7.
故事一在新泽西,有一位愚钝无比的小男孩,无论老师如何努力地教他,他仍然无法学会从1数到10。无奈之下,老师与同事商量后,决定请他的父亲来学校一趟,好好沟通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竟然如此差劲时,老师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盛怒的父亲立刻把自己的孩子叫了出来,当着老师的面大声呵斥道:"你这么大了,连从1数到10都学不会,将来长大能有什么用?"这个学不会10个数字的孩子眼珠飞快地一转,笑嘻嘻地说:"我可以做一个拳王争霸赛上只需要数到9的裁判。"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布鲁斯·富兰克林。在今天的美国体育界,谁都知道布鲁斯·富兰克林是全美职业拳击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裁判![感悟]其实,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美好特质与潜能。而且有时候,不甘心往往是最好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这年夏天,老教授带着他的两个学生进溶洞考察。溶洞在当地人们的眼里是一个"魔洞",曾经有胆儿大的人进去过,但都一去不复返。他们在漆黑的溶洞里走了14个小时,这时一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晶溶洞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兴奋地奔了过去,尽情欣赏、抚摸着那些迷人的水晶。待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负责画路标的学生忽然惊叫道:"刚才我忘记刻箭头了!"他们再仔细看时,四周竟有上百个大小各异的洞口。那些洞口就像迷宫一样,洞洞相连,他们转了很久,始终没能找到退路。老教授在洞口前默默地搜寻着,突然他惊喜地喊道:"这儿有一个标志!"他们决定顺标志的方  相似文献   

9.
萧戚 《文化交流》2016,(5):54-57
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笔下,一把油纸伞,写尽江南的小巷、江南的姑娘。这是我们记忆里的油纸伞,也是最能代表江南风情的油纸伞。今天,我来到一个名叫"余杭纸伞展示馆"的地方,在余杭瓶窑塘埠村的一座山坳里,掩映在竹林中的余杭纸伞,又从记忆中走进了我的视线。40后手艺人:复活纸伞工艺展示馆的创始人叫刘有泉,今年已  相似文献   

10.
那时不懂你     
苍虹 《文化博览》2006,(6):61-62
我们曾是六口之家。父母亲,三位兄长和我。我们家女人的地位很高,父亲单位的人对我父亲说:"你老婆是‘常有理’,你女儿是‘惹不起’。"父亲一笑,不置可否。母亲是小学教员,她是个很优秀的小学教员。常常半夜三更才回家,说是找学生家长去了。有一天她拎着一块砖头回来,阴着脸。我们大气没敢出。过了许多日子,据父亲透露,是一个学生从母亲的背后扔的,母亲把这块砖头带给他家长看,让他挨了一顿好揍。我的三位兄长义愤填  相似文献   

11.
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离休以前是不重亲情的,至少在表面上,至 少在我青少年的记忆里。 小时候父亲从来没有抱过我们,这是我们长大成人工作后,母亲在餐桌上当着父亲的面说的。母亲还连声地逼问父亲:“你说你可抱过?你说你可抱过?”那时父亲已经六、七十岁了,他红着脸,支支吾吾地应付着,看上  相似文献   

12.
人才交流会上人山人海。我拿了三个版本的简历在人群间挤来挤去,一份简历上标明的是博士文凭,一份是硕士文凭,一份是本科文凭。挤来挤去挤了大半天,不是人家不要我,就是我看不上人家,这个累啊!远远地看见一个招聘台前围了好多人。走近一看,是一家不错的医院。旁边的招聘启事上写着"博士,年薪十万;硕士,年薪七万五;本科,年薪五万"。看得我心里砰砰直跳,转悠了这么久,就这家待遇最好了。不错,就是它了,今天一定要"搞定"这家单位。胳膊左右一晃,我一把挤到台前,非常利索地把博士文凭简历掏出来砸在桌子上。坐在桌子后面的一个胖子头也不抬,翻一翻:"博士?"我大声说:"对!…‘能不能做胃癌根治手术?"我一愣,心想刚刚博士毕业谁有那个能耐,声音不自觉低了一个调:"不会,但能做胃大切手术。…‘哦,留下  相似文献   

13.
农民: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儿子考上名牌大学了,虽然那高昂的学费不知上哪里去筹借。下岗工人: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又可以重新上岗领400多元的工资了,虽然闹了一场"离婚风波"。农民工:今天是个好日子,欠我的工资领到手了,虽然差一点儿跳楼牺牲了小命。患者:今天是个好日子,终于出院回家了,虽然住了120天,用了120多万元,账单上有一天就给我抽动脉血15次,静脉血11次,一天抢救我60次的记录。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让儿子当  相似文献   

15.
梦想     
"我背着空空的行囊,将回到久别的故乡……"每一次想起父亲临别辞行的话语,我都不禁潸然泪下,禁不住回眸,父亲远去的背影,正渐隐渐晰……我知道,父亲终于可以魂归故里了,回到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徜徉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地方,一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的错     
如果一个人上班迟到了,老板问他,他十有八九会说: "今天堵车了,所以迟到了!" "今天公车来晚了,所以迟到!" "今天下雨,所以迟到!" "今天……" 但很少有人这样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  相似文献   

17.
喜鹊窝     
我家老屋门前泡桐树上,多年来,一直有个喜鹊窝。远远望去,那喜鹊窝好像月宫中的桂花树。父亲常说,这喜鹊窝是人丁兴旺,家业丰盈的征兆。《本草纲目》里将喜鹊叫鹊。大概是人们都喜爱它,叫它喜鹊。它绿如绸缎的背毛和白如雪花的肚毛,黑白相衬、,美丽动人的尾巴,喳喳啼叫、报喜的声音,吸引着历来画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十年     
寒梅 《文化博览》2005,(4):63-64
1993年秋天,我如同打了败仗的残兵,跟在父亲的后面心情沮丧地走进了省城一所三流学院的大门.学院里草场茵茵,高楼座座,父亲一个劲儿地夸赞:"孩子,你看房子多新,环境多好."我漠然地看着他欣喜兴奋的脸,他怎么会懂得我爱的、向往的大学是老得斑痕累累的古旧建筑,穿插的是多人才能环抱的苍老古树,在幽静的小径上,有幽静的风,白发的教授.那样的一所大学在这个城市的另一角,我跟随了表姐去过一次,就再也不能忘掉.  相似文献   

19.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结果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我晕!现在的初中生不知道什么是缸?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第二个学生:"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老师,如果那个缸很贵,我总不会把我家最贵重的东西砸了吧?"我瞪了他一眼:"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第三个同学问:"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泡菜。"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  相似文献   

20.
鹦鹉之死     
一个孤独内向的年轻人,苦干无人交谈而整天闷闷不乐。为减轻寂寞,他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一个自认为最佳的解决办法——买一个能言善辩的巧嘴鹦鹉陪他聊天。年轻人兴冲冲地来到一家宠物店,将他的要求告诉了老板。老板指着窗边的一只鸟儿说道:"那只鸟是我这里最棒的,它会说1000个词汇,还会用50个成语呢,绝大多数场合它都能应付得了。"年轻人听后甚是中意,咬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