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探究政治漫画的概念组织结构:概念隐喻和转喻,聚焦政治漫画如何通过视觉图像和文字的互动来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构建和传达创作者的思想,进而影响公众思维。对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构建及操作机制,对语言隐喻和转喻研究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视觉图像分析理论,尝试分析3幅漫画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及文化内涵,并分析漫画创作者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对隐喻和转喻的源域选择的重要性,进而说明政治漫画如何依托概念隐喻将事件、人物、环境等不同要素进行整合,实现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5,(4):60-63
以Greenpeace的环保公益广告Breathe为语料,探讨非语言声音如何通过转喻激活始源域,冲破语言和文字的阻碍,与由影像转喻激活的目标域通过隐喻映射相互作用,整合概念,构建以转喻为基础的多模态隐喻语篇,有效传递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结合相关语类的多模态化特征,聚焦电视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建构机制,研究发现:宣传片诉诸动态图像及文字等异质模态构建了范畴-成员、符号-事物、居民-地点、方式-行为四种转喻模型,分别映射“和谐共生”理念、“世锦赛”、“赛事主办方”及其“欢迎态度”等宣传要素;而借助“感知上的相似性”、“蒙太奇”等手段建构的三个多模态隐喻则映射欢迎、筹备以及举办世锦赛三个相互承接的宣传主题;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互动性则体现在转喻对隐喻概念域的建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的基本认知机制,其不仅存在于语言模态中,还存在于图像、声音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中。电视公益广告为一种特殊的多模态话语,不断吸引着目标群体的注意力。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角度出发,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解读央视2018春晚公益广告《中国印中国节》中的隐喻、转喻现象,以此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中几个手势进行探讨。在分析手势语类、演讲手势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特征的基础上可见,在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中,转喻激活认知,促进转喻和隐喻相互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演讲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构建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电视公益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多模态话语,由文字、音乐、图像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互相协作编码而形成。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和情感取向,尝试分析央视2014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中的隐、转喻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郑燕 《海外英语》2013,(7X):261-263
近十多年来,国外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在Forceville等学者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以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文章探析两幅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具有较好的阐释力,为多模态隐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隐喻和转喻思维常见于多模式交际中,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主题意义.交通安全警示牌作为一类多模态语篇,通过引导受众参与隐喻或转喻的识解来实现其劝说功能.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劝谏式和警醒式两类交通安全警示牌的宣传效度展开对比研究,发现前者的言后效果更符合受众的认知心理,故宣传效度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角度,对华裔导演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一多模态隐喻性语篇进行分析,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在多模态隐喻语篇中的意义建构及其认知机制的形成过程。概念整合理论为分析叙事性的多模态动态隐喻语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也给予大学英语教学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益广告是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中选择两则广告作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其意义构建和认知基础进行解读。分析表明:两则广告中的多模态转喻主要涉及的类型为个体与集体、特征与实体等,多模态隐喻主要有实物隐喻、家庭隐喻、颜色隐喻、音乐隐喻等,这些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多模态语篇,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及其官方宣传片具有向世界人民传达和建构中国形象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视角出发,对宣传片中的隐喻与转喻现象及其意义建构进行解读,探讨该宣传片如何实现对中国形象建构的叙事功能。研究发现,该宣传片蕴含了由图像、文字、音乐3种模态所协同建构的人物隐喻、自然隐喻、音乐隐喻和图形隐喻4种类型,以及部分指代整体、地点指代事件和成员指代范畴3种转喻类型。通过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经验元素,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与转喻两种模式共同作用,构建了中国热情友善、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也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的奥运精神、科技力量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5,(6):13-17
20世纪90年代,Charles Forceville提出多模态隐喻理论,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的最新发展成果。基于Forceville的理论,对《美丽中国之锦绣华南》纪录片进行多模态隐喻的分析研究,旨在探讨该多模态语篇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及多模态语篇意义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实现。  相似文献   

14.
政治漫画是一种视觉语言型的舆论新闻话语,它结合了图像和语言两种符号。多模态隐喻指的是隐喻的一种,其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的符号形成。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概念隐喻、转喻与政治漫画的特征相结合,试图分析源域选择和源域文化内涵在多模态隐喻过程中对身份构建的作用,从而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李幸 《现代语文》2016,(4):100-102
当代多模态语篇分析多以平面广告、政治漫画和电视广告为主,对现今盛行的微电影广告分析却很少涉及。结合微电影广告的语类特点,聚焦模态与模态之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转喻之间的动态构建后发现:微电影广告多模态,很大程度上是在转喻的基础上实现的。该模态语篇不仅通过动态视觉图像、文字、声音等多个模态相互作用来加深受众多方位感受,也建立了产品与受众的直接联系,获得情感共鸣,从而起到推销产品和宣传企业营销理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常以场景形式呈现,具有叙事功能。漫画元素之间、不同漫画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多模态隐喻场景内部元素互动形成的单个多模态隐喻情节(微叙事)以及多个多模态隐喻情节联动构筑的隐喻叙事。两者的认知表征有所区别:前者是源域某个框架到靶域对应框架的映射,而后者是源域多个相关的框架联动到靶域对应框架群的映射。它们的叙事性都基于源域和靶域中框架元素之间对应映射产生的系列隐喻,由此发挥独特的语用功能,并成为抗疫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以《2018"当考拉遇见熊猫——中澳友好微视频大赛"宣传片》为研究语料,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对该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宣传片以多种模态的形式构建了"具体是具体"的隐喻、舞台隐喻以及其他更基础的概念隐喻,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大赛的主题及意义;同时运用大量的转喻,以部分或原型成员来代替整体,使宣传片在有限的时间内向澳洲人民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澳洲人民对中国的友好之情。因此,多模态的呈现方式使宣传片更加形象直观,能够让人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获取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新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语类,在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上呈现出鲜明的语类特征:具体到抽象映射的图文表征,语境关联性以及文化性。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隐喻的本质和操作机制,有助于信息时代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西安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多模态隐喻的产生和使用,受到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制约,是人类认知方式的体现。从架构理论的视角来研究西安城市形象宣传多模态语篇,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多模态隐转喻的概念内涵、认知特征和运作模式,发现隐转喻意义生成、理解的机制和独特功能;有利于创设更友好、温馨的交际环境,提升宣传语篇的品位和审美效果,获得公众的自觉认同,塑造积极开放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电影是集声音、语言、图像等多种符号系统于一体的动态多模态语篇。电影语篇中的各种模态符号系统均具有意义潜势,能够发挥概念、人际、语篇三大元功能。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模态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维度对电影《美女与野兽》(2017)的几个典型场景进行阐释与分析,发现电影语篇中的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之间存在相互补充、互为强化的关系,三者相互整合与协作,共同构建影片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