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战国楚地玉器看楚人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渊源、生活方式等原因使得楚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与中原以及其他地域甚不相同。战国时期楚地玉器数量大,种类多,造型精美。无论是质地、器形还是纹饰图案都具有典型的楚地特色与风格。玉器的拟人化和象征性很好的表现了楚人崇尚自然、表达浪漫、追求真善美等审美特征。从中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千多年前楚人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玉器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古代玉器作为物质文化被应用于祭祀、礼仪、丧葬、装饰、医药等领域 ;作为精神文化 ,以玉喻德 ,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古代玉器在中国古老文明发展史中发挥了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古玉化,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化一部分,研究古玉化对于弘扬民族传统化,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勾云型玉器的类型进行简单分类,介绍学术界对勾云型玉器文化内涵的各种解读。综合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对勾云形玉器的自然属性与功能进行解析,以此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勾云形玉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略论楚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楚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楚国及楚文化的有关概念,重点论述了楚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楚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着重探讨楚青铜器纹饰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装饰特征 ,阐明其相应的文化背景 ,指出楚铜器纹饰在审美上求奇、求美、花样翻新的价值取向 ,乃是楚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积淀的结果 ,同时又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关。在楚人独创精神的培育下 ,楚铜器龙纹逐渐演化成为具有楚域风格的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7.
楚国玉器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札玉的研究只是一种基础性的,其成就也极其有限。本文结合考古发掘的楚国玉器、专题性的论文,对楚国玉器特点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竹书是珍贵的历史资料。《鲍叔牙与陧朋之谏》论夏商二代灭亡的历史教训,认为统治者应修身正心。《庄王既城》论治国当奉行天人合一。《申公臣灵王》本于孟子学说,主张仁义存心。《平王问郑寿》论君子有过则改,日日维新。  相似文献   

9.
试论楚玉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玉文化作为楚文化的一枝奇葩,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于一体,积淀着丰富的宗教、道德、政治、美学等文化内涵,放射出楚文化璀璨夺目的光彩,数千年来深深影响着楚人的人格、民族品性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崇龙习俗和尚玉习俗都是中国古代有较大影响的民间信仰习俗,在史前社会已经形成。龙形玉器作为龙形和玉器融合的产物,最早出现于红山文化时期,并且成为红山文化的特色。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雅典文化和与其相媲美的楚文化,都是在遥远的古代,同时达到了人类艺术发展历史的顶峰的伟大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不同的是,楚文化及其艺术血脉千百年来一直在楚地民间广为流传,至今尚能在楚地的民间艺术作品中寻找出它们的踪影。楚地挑花刺绣,就是这样的十分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在造型和审美上与楚艺术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楚艺术品中的漆器出发,寻找其与枝江挑花艺术的联系,以加深对枝江挑花这一民间艺术的历史源流和价值的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红山化玉器可全面诠释“玉神物”说.红山玉器是取大地之精、类水之性、合人之情以悦天神的“神物”;是人沟通阴阳、合和天地的通神之器;是中华民族追求生命与精神的永恒,实现人与自然、天地合一这一伟大理想的珍贵物证;是接引中华民族回归精神伊甸园、皈依祖先神的灵物。  相似文献   

13.
从楚文字的构形系统看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个体字符的差别不足以反映字系的变化,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应该建立在系统比较的基础之上,战国文字国别之间的差异属于局部书写风格或个体字符的不同,从本质特征和构形系统上来说,战国文字仍然是一个整体,楚国简帛文字的构形系统可以作为这个整体的代表。通过楚文字构形系统跟甲金文字系特别是《说文》小篆字系各项参数的比较,展示出战国文字已是基本成熟的具有严密规律的汉字系统,但仍处在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4.
15.
《初中生辅导》2013,(16):41-43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约公元前340年,生于万里长江最险峻的山峡边的秭归(今湖北秭归)。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王室贵族的后代。他长得高大俊美,头顶高冠,穿着奇特的服装佩带长剑,身挂精美的玉器。20岁时离开秭归,来到祖先曾经居住的楚都郢(今湖北荆州),  相似文献   

16.
商标语是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形式,具有强烈的社会依赖性,它映射出不同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本文从商标语翻译的实际案例入手,对比分析商标中的文化内涵,探求有效的商标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商标翻译的功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两千多年来,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巨大。然而,对于这样一位文化巨人,其一生却颇多争议,其形象也在历史中不断地演变。战国作为孔子形象变化的最初阶段,再者诸子典籍对孔子的描述也十分丰富,因此,从战国诸子典籍这一视角可以一窥孔子形象的最初变化,对当时的学派纷争也可以有基本的认识。同时,通观战国诸子典籍,其中既有对《论语》中孔子本然形象的继承,也有针对孔子形象所进行的变异,而后者则是文章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从维吾尔谚语看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指导人们行为的符号体系,语言为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材料。维吾尔谚语在维吾尔民族文化结构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分析和研究维吾尔谚语的内容,可以层层递进挖掘出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来。  相似文献   

19.
韩晓慧 《海外英语》2012,(11):245-246,282
语言一种社会现象,它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其组成形式以及使用习惯不仅受到文化的影响,并且也是文化特性、差异的直接表现形式。该文章通过介绍语言、文化的基本内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词汇的内涵意义为媒介介绍了英汉文化差异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监察制度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监察制度的研究还存在许多分歧。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探讨,可以看到监察制度在前代已经存在并发挥了监察作用,就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战国监察制度的存在及其来源。在理解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去认识古代的监察制度,会使我们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