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正超 《天中学刊》2011,26(6):66-71
唐河方言中的否定标记[mu33nai42]和[mu33[]iou24]的本字分别是“没得”和”没有”其中“没有”和普通话中的“没有”功能相同,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副词;而“没得”则只承担了其中动词的功能,但比“没有”作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它们都经历了从受古汉语词组“无得”或“无有”类化为“没得”或“没有”的过程,然后词化为动词,“没得”在共同语中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2.
荆门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与普通话词汇的共同点较多,但由于荆门处南北方言过渡地带,方言词汇自成系统,有自己的特点,与普通话词汇有一定的差异。文章从词形(音节数量、构词语素)、词音(文白异读、合音、颤音)、词义(形同义异、义同形异)三个方面对荆门方言词与普通话词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荆门方言有进一步认知。  相似文献   

3.
荆门方言的重叠现象非常丰富,不仅有构词重叠,还有构形重叠,尤其是在重叠的构成形式、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方面,与普通话差别较大,表现力很强。文章试从语法学(包括形态学)角度出发,对荆门方言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的基本重叠式,特殊词缀的重叠式,以及嵌字格的重叠式进行共时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镇坪八仙方言中的“哒”既是助词,又是语气词。作助词用于句中动词之后表动作的完成;作语气词用于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句末,表示肯定、确认、假设、感慨、禁止或劝阻等语气。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南充方言“篾”、“鲰”之义逐条进行训释。“蔑”是小的意思,字又写成“蔑”或者“懱”等。“鲰”是脾气古怪固执,心胸狭小的意思。字又写成“邹”、“奏”或者“纣”等。  相似文献   

6.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7.
李秀芝 《考试周刊》2013,(73):20-21
普通话与方言二者存在于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中,而非你存我亡的关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方言电视节目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及方言电视节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方言电视节目应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亭立 《文教资料》2012,(13):29-31
在山西灵石方言中,"圪"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圪"字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构成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拟声词等,每种词性下"圪"字词还有多种组成格式;"圪"字不仅可以做前缀,还可以做中缀;"圪"字词表现出很浓的口语色彩和方言色彩。本文主要对灵石方言中的"圪"字词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其语体色彩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萧山方言属于昊方言区,它内部保留了许多中古的词汇。本文主要谈谈方言中“未”和“眯”这两个词的用法及意义,从而通过历史文献与其进行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0.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带”、“但”书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带”、“但”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带……带……”连用,相当于普通话“边……边……”、“一边……一边……”;有时也会带有场合含义。“带”有时单用,表伴随;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北疆汉语方言中“但”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大致相当于“如果”、“假使”。北疆方言表假设多说“但”,一般很少说“但是”。多数学者将“但”、“但是”并举并且合称“但(但是)”,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北疆方言里的“但是”,很可能就是“但使”在方言中的存古。  相似文献   

11.
“圪”在怀远方言里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兼作词缀和不表义入声音节。怀远方言中的“圪”与晋语中的“圪”相比语音用字相近,语法构词相似,语义表达相通。两种方言在“圪”字使用上的相似性应该为历史移民所致。  相似文献   

12.
语气词"咧"在汾阳方言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末,也可以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所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从"咧"的诸多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中可以看到,汾阳方言中的"咧"与其他语气词,如"哩、呢"的一些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3.
"圪"在怀远方言里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兼作词缀和不表义入声音节。怀远方言中的"圪"与晋语中的"圪"相比语音用字相近,语法构词相似,语义表达相通。两种方言在"圪"字使用上的相似性应该为历史移民所致。  相似文献   

14.
遵义方言的助词“把”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从“把”对数词和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X把”的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遵义方言助词“把”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陈燕 《文教资料》2012,(11):38-39
"得"是西昌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得"有三种用法:助动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西昌方言中的"得"。  相似文献   

16.
渭南方言中的"下",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本文就其与普通话加以比较,重点描写了它在渭南方言中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7.
荆门方言熟语具有言简意赅 ,生动形象 ;结构固定 ,样式各异 ;使用灵活 ,可整可拆 ;地域特色鲜明等特点。荆门方言熟语来源于民间传说、生活经验总结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等。文章列举了熟语近百句进行释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芮城方言“可”的用法进行了考察,并与普通话的“可”进行分析比较,芮城方言“可”能够用作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和独立词,有些用法尽管与普通话的“可”相似,但具体到某些句子和短语时又有明显不同,本文对这些不同之处也作了区分,突出了芮城方言“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格"是云南方言的一个有特色的词,基于田野调查我们对云南弥勒方言"VP"进行研究。云南弥勒方言"格VP"有一般式与特殊式,特殊的"格VP"问句有"格是VP"、"格有VP"、"格能VP"、"格消VP";弥勒"格VP"问句有两种否定形式,一种是在"格"的后面直接加上否定词来进行否定,另一种是在"格"的特殊句式中来表现;弥勒"格VP"的特指问句是在"格VP"中加入指示代词"那、哪、这"等构成;结合移民史及前贤相关研究我们对弥勒"格VP"的来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这种语言现象应是由明清时期江淮区的汉族移民将"K+VP"带入云南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临汾方言中,家字有种种独特的用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字可作为词尾附加于人称代词、指人名词等后面构成复数形式,类似于汉语普通话中的们字,但同时又体现出与们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