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记者和编辑如何用笔和录音机,把平常人的声音、姿势行动等完美地表现出来;播音员如何心领神会地发挥吐词和发音技巧,把一篇稿件或一组节目完美地、准确地播报出来;二者共调动听众的收听兴趣,使听众赏心悦目,激起喜怒哀乐的情绪,像磁石一样地把听众吸引进报道描述的新闻事实中去?达到“听”中有“看”的效果。这些始终都是摆在同行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提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辉 《中国广播》2006,(9):33-35
广播受众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声音是广播媒介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一般认为,广播的声音有播音员的声音、嘉宾或听众的谈话、现场录制的声音和音乐。在广播新闻节目里,最多的声音形式是播音员的播音。过去广播新闻记者过多地依赖文字,习惯把新闻写成文字稿,然后通过播音员播报,现在这种形式仍在大量使用。目前,新闻播音员的播报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近几年来经常可以听见的播音员说新闻。播报形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给听众增加了新鲜感,也能让新闻更具可听性。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那就是记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播媒介是声音,诉诸于人的听觉,是为耳朵而存在的,这是广播媒介的本体。它是一种经过放大、提升的人际之间的口耳传播。因此,广播改革应该回归广播本体,从单向灌输模式到平等的互动模式,从一人独自到对话讨论,从书面雅言回归大众口语。广播新闻回归广播本体就是要把新闻“说”出来。 主持人说新闻 珠江模式的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改革,改播音员为主持人,变播为说,曾经如一夜春风,为广播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而新闻节目作为最后一块禁地。却依然“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4.
版面是报纸等字载体的概念,报纸新闻是新闻以字的形式在报纸纸张空间的集合,排版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笔认为广播新闻节目要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  相似文献   

5.
对于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来说,他不是演员,不是简单机械、见字出声的传声器,他是一名党的新闻宣传员,一名进行有声语言再创造的语言工作者。因此,播好广播新闻,应是电台播音员的主要任务,娴熟地把握新闻播音语言的表达规律,应是电台播音员必须具备的一项过硬的业务基本功。  相似文献   

6.
在广播宣传中,新闻节目是最受听众欢迎的节目之一.新闻是每个播音员的重头戏,搞好新闻是播音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播音员都应当信心百倍地、极端负责地把听众所关心的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他们.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声音的文化,一个优秀的广播新闻记者,应该能熟练地使用两支笔:一支是用来书写的笔,另一支就是话筒。广播记者要能够用录音机和话筒录制出真实、生动的典型音响,通过话筒的“描写”,将信息准确地、全方位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能够领会作品的深刻主题。 那么,如何才能用好话筒这支“笔”呢? 一、在采访中要尽可能地用话筒,尽量避免用笔。  相似文献   

8.
怎样播新闻?     
新闻节目在广播里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广播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消息报道出去,边远地区的听众和首都的听众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报告的最新消息。无论在内容上数量上和时效上,广播新闻都能新,多、短、快地满足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各方面新情况的要求。广播新闻的全部稿件都是通过播音员的有声语言报告给听众的。在这点上,广播新闻既  相似文献   

9.
节奏是播音的主要表达技巧,尤其是现时期的新闻播报,对节奏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对节奏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学家认为:节奏是使美的内容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节奏是艺术的生命。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轻重缓急的规律,是乐曲结构的基本要素。在播音中,节奏应该是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尤其是新闻播音,从某个角度上讲,是否顺心入耳, 节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在采制新闻中都十分注重细节的表现,因为一件好的新闻作品,除了题材独具慧眼的选择、角度的新颖、布局的巧妙等因素外,细节的感染力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主题是新闻的灵魂,那么细节就是这灵魂的依托和血脉。细节有长短,无论是精细的刻画还是素描式的描绘,都十分具体、生动。广播新闻中的细节是依靠声音来刻画的,所以有人说广播的细节是听出来的。听出来的环境氛围。新闻中的环境描绘对表现新闻中的人物和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江西省获奖作品《惠农政策让农民吃了定心丸》的采制中,除了记者的现场口…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写作除了具有与报纸、广播新闻的相同之处外,还有它特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口播多写,为画面少写当摄像机对准播音员时,播音员占据了主要画面:他带着一定的权威播读新闻,观众听着他的播报;播音员和观众之间有一种感情上的交流。播音员播读的稿件为各种没有画面的新闻留下了一个位置:快到播出时间发生的突发性新闻、无法拍摄的极短的消息,录相效果不佳的新闻、没有视觉形象的  相似文献   

12.
声音是广播的载体。许多业界人士认为,除了播音员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之外,广播音响或广播的声音元素主要包括人声(记者的现场口播和采访对象的声音等,这是第一音源)、音乐(第二音源)、音效(介于人声与音乐之外的一切声音,是第三音源)。对于广播新闻来说,除了各种介质传播的新闻所具有的共同品质外,  相似文献   

13.
广播新闻节目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的前沿主力仍然是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美感在展现新闻的审美价值、在反复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扩充新闻语言的理性力量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广播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美感的价值应得以正确认识并不断加以重视和挖掘。  相似文献   

14.
口播新闻和广播、报纸的新闻一样,其性质和任务是一致的、宣传上的要求也基本上是相同的。口播新闻主要是靠语言和声音进行传播,这与广播相类似。不同的是,口播新闻播出时,观众能直接看到电视播音员,以听为主,以看为辅,在听新闻的同时,又能看到播音员的形象表情,从中感到生动自然,使观众在亲切的气氛中获得新闻信息,效果强烈,容易接受。这是口播新闻的长处。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吸引力强,群众性广,这是它的优势。在同一时间里为千百万人同时收看,尤其是对于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已经来不及作图象报道,甚至正在发生的重大…  相似文献   

15.
广播是将声音传播给受众,广播节目必须具有声音美感,符合受众听觉要求。要把事件现场场景、人物的情感等画面的东西用声音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广播录音制作人员具有浓厚的文学功底和音乐素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本文从录音制作、音响合成、音乐运用等方面浅谈体会。  相似文献   

16.
借鉴故事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事实以广播的特有手段展现给听众,能够使广播新闻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学效应。注重人本因素、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等,把新闻事实当作一个故事讲述出来,是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现技巧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杨涛 《视听纵横》2005,(5):109-109
广播电台记与报纸字记的最大区别在于广播记可以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广播报道的一大优势。广播记出自己的声音,现场感强,有自己的声音魅力和个性特色,它比播音员播报更能体现报道的权威性、真实性、可听性,更具感染力。广播记必须善于用自己的口述和音响把听众带入现场。  相似文献   

18.
广播依靠声音传递信息。这样,广播就具备了声音感染力功能的优势。写作广播新闻,要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取得报纸新闻达不到的效果。在广播中,听众无法看到用文字描述的东西,而是依靠记者把新闻事件绘成一幅声音的图象提供给人们。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尽量写得生动形象,悦耳动听。我们向广大听众作报道,进行宣传,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理性的认识。但是,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如果广播宣传从概念到概念,就理论谈理论,没有充分的材料,空泛说教,就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老舍说得好:“我们应当把大道理先在心中消化了,而后用具体的事、现成的话写出来。”我们写广播稿应尽可能把一般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用看得见,摸得着,想象得出的具体事实,来代替抽象的概念。比如,“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毛泽东同志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  相似文献   

19.
广播的语言属于新闻语言,但是,广播语言跟报刊等新闻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特殊点,也就是说广播新闻语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广播的特点所规定的。广播有什么特点呢?这只要把广播跟报刊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广播跟报刊不一样,报刊使用的是看的语言,读者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收听广播就不同了,广播是通过无线或有线电波传送播音员的声音,用的是有声语言。收听广播不象看报刊那  相似文献   

20.
录音报道,作为一种广播形式,由于它的新闻素材多样性和在宣传上的特殊功能,在结构、语言方面也有自己特殊的地方。录音报道首先是要行文流畅。因为一般广播新闻都是由播音员播讲,相比之下,声音、语调比较单一。对听众的影响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录音报道则不然,它除了有播音员和记者的声音外,还有现场音响、环境音响和人物谈话的多种声音。这些声音弹性较大,音调、频率变化较大、较多,感情起伏比较明显,而在听觉上容易触发较多的兴奋点,稍有不畅,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