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滨 《精武》2007,(1):38-39
一、太极武道为李博与李春茂传授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八世祖李春茂,乃李伦、李仲、李俊、李岩之生父。李春茂拜千载寺、太极宫武道长李博为师,习十三势拳、剑、枪艺,学而有成,是太极拳传世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著有《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等太极武道著作。《李氏家谱》八世李春茂辞条:“春茂,字廷璧,号叶蓁,配赵氏、辛  相似文献   

2.
李万斌 《武当》2010,(2):34-37
(4)“元善从复始”记述《张三丰承留》。据《太极法说·张三丰承留》说:“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这“元善从复始”,元善者,即李元善也。原来,《太极拳宗谱·张三丰先师十三势法说》是唐村李氏八世李春茂得之于千载寺太极官博公武道传授,而秘传李家子弟,至十世李元善恢复张三丰先师十三拳名目传扬。  相似文献   

3.
截拳道是建立在武道共性规律基础上,以人体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科学为指导,高效地利用人体四肢乃至身体任何部位,实现无限制本能化格斗功能的武道体系。截拳道强调人类格斗的科学化,追求武道根本,而绝不强调标新立异的招式、套路等花叶枝节,因此在李小龙看来,花费种种心思创立独特的拳法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除非人类有三头六臂,否则就不存在不同的格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访谈法对日本武道在近现代的转型中技击的处理进行了梳理和提炼,认为日本武道在转型中恰当地扬弃了其技击传统,通过整合使技击成为武道技术体系的共同灵魂,品位提升的行为阶梯,契合现代体育的安全载体、精神教育的职能手段。并在比较学视域下对当代武术发展渴求技击回归的现实进行了审视和呼吁。  相似文献   

5.
一、日本武道的含义武道的产生包括武士及武士集团的出现、刀剑的广泛使用、武道技法流派的形成以及武道理论的成熟等一系列过程。公元9-10世纪日本武士登上历史舞台。在日本古代社会,剑被供奉在神社,是兵器中非常重要和神圣的一种。约公元11世纪,刀剑代替弓箭成为主要兵器,这大约是在日本源氏、平氏战争期间。到足利幕府时代,战争繁多,一些武士将实践中的刀法的经验、体会加以分析、整理,并使之体系化,这些武士成为后来各武道流派的始祖。从室町幕府中期至日本近代,日本武道技法流派相继形成,并自成一派。江户时代以后,武…  相似文献   

6.
杜杰 《体育科研》2020,(6):44-51
中日武技发展,离不开武术组织的保障。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日本武道组织机构深入研究,认为:(1)日本武道组织属于实体的民间组织,受日本文部科学省监管;(2)日本武道组织与日本体育组织两者是平级关系,独立法人互有交叉;(3)日本武道组织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民间组织;(4)日本武道组织是单项目实体组织、多项目联盟组织;(5)日本武道成立了全国都道府县立武道馆协议会,专门负责联络全国武道场馆,奠定了武道发展的根据地;(6)日本武道成立了日本古武术协议会,专门负责制定、筛选、联络日本民间各古武术流派。基于结论提出建议:(1)中国武术机构需要分类管理,设置相应的单项管理组织;(2)设立专门的传统武术管理组织与学术研究组织,对传统武术拳种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3)提升中国武术总组织的地位;(4)重视具有中国武术文化特点的武术场馆建设,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5)切实推进武术协会实体化工作;(6)注重中国武术民间组织自下而上的“生长”规律,制定相应政策,创造适应民间组织生长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默知 《健身科学》2010,(3):F0002-F0002
道,指人生幸福的真谛。即心是道,当我们于心中开掘出道的宝藏,我们就是世办上最富足的人。那么此处为何说要“学贫”呢?  相似文献   

8.
禅与武道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宗思想在历史上对日本武道文化的影响,似乎要比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大一些。对禅与武道融合后的核心理论以及与各文化艺术学科一致的精神修养境界等问题,做了评价、探讨;提出了禅意可以作为一种调节心理的方法,为运动理论和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9.
武术被列入高校公体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授课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使武术公体课既能体现项目特征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与国际武道接轨,是当前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的主题之一。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通过对现有高校武术和武道教学做了基本比较,对当前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劣做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借鉴“武道”教学的模式改革现有高校武术公体课教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两件汉代博具介绍杨波六博是战国至汉代时期非常普及的一项娱乐项目,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反映了这项活动在当时的普及程度。据文献记截,秦汉时期的博具主要由博局、棋子、著或组成,这...  相似文献   

11.
放出“彪马”李素安在当今世界众多体育名牌中,Puma以其鲜明、强烈的动物形象和创新、领先的经典设计独树一帜,并因此赢得体育界人士和运动休闲爱好者的广泛青睐。那么,Puma到底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它在国际、国内体育界有何建树?与Nike、Adidas、...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日本学校武道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梳理,得出体系化的日本武道各项是日本学校武道发展的基础等结论,并基于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中国学校武术需要基于武术拳种形成完善的学校武术体系;(2)中国学校武术需要形成适应学校教育的教材、教法;(3)中国学校武术发展要重视学校武术类场馆建设;(4)中国学校武术协会(俱乐部)活动是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高校武术人才选拔的基础;(5)中国武术在学科建设方面走在了日本武道之前,要继续保持和发展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07,(19):98-98
经常来天地间下棋的,除了四大高,还有四大博。博者,博学,博士也。 今天先介绍王博王静。王博士江苏扬州人氏,80年考人北大数学系,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其时赶上擂台烽火燃遍神州,耳闻目染也学了个一招半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后浪推前浪     
发布这则广告时,爱博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小到什么程序呢?据其他同行描述,1998年爱博第一次参加福州全博会时,“连展位都没有,纪元(爱博老总)在过道里摆了一个小摊,像课桌那么大吧,一共才两个人。”可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一个小摊”,几年之后一跃为体博会上乒乓区展位最大的商户之一,成长之快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而它赖以起家的,正是“日本炸弹海绵”。  相似文献   

15.
颜紫元 《武当》2000,(7):57-60
吴鉴泉宗师(1870年-1942年)是宗祖全佑公之独生子。自小喜爱武功,精于马、步、箭、弓、刀、石,尤以马上的功夫有独到之处。能一手按在鞍上竖蜻蜓,马仍在快跑;并能镫里藏身,马上射箭,百发百中。对于家传之太极拳,在严父教导下,造诣益精深,又云游山川湖海,遍访名家巨手,切磋拳艺,于是大成。  相似文献   

16.
多少点打3NT     
覃祚军 《桥牌》2010,(5):33-33
多年前,我们学桥牌时,被告诫26点才能叫3NT和四阶高花;5 /5◆呢,则需要29点。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牌手的做庄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这个标准也就相应地降低了。那么降低到多少合适呢?有什么理论或统计上的依据吗?  相似文献   

17.
张国泰 《精武》2010,(8):14-14
龙形宗师林耀桂(1874~1965年),广东省博罗县仍图镇埔头村人士,有“东江老虎”称号,六岁随父庆元公学习海丰师南少林拳,于22岁因缘获拜罗浮山华首台寺大玉禅师门下深造,艺成把所学融会贯通,始创东江龙形拳。有“先学海丰成妙业,后从华首得真传”之说。  相似文献   

18.
七仙形秘拳     
高翔 《武当》2001,(6):5-8
“七仙形拳”系秘门武功,在历史传承中,门规森严,传递保守,故武道中人对此门知之极少。鉴此,笔者把此拳源流、拳法、兵刃、技击、功夫、劲力等加以概述,让学者了解其大略。  相似文献   

19.
昭和20年(1945年),我进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学习,在那里第一次听到“剑术”这个词。而当时社会上,则像今天一样叫“剑道”。从明治初的击剑运动时代开始,它是一种持刀剑或刺刀进行的格斗术。可是,柔道就叫“柔道”,由于柔道徒手空拳不使用武器,在战场上派不上用场,只属于军人的一种嗜好或教养,并不是实战的技艺。今天的“武道”其主体是剑道、柔道,也包括弓道和几年前叫“空手”而引人关注的空手道等。江户时代的“武道”主要意味着高居于农工商阶层之上的武士的道德规范。相当于今天“武道”的是包括游泳术、马术之类的“武艺”或“…  相似文献   

20.
杨黎明 《体育世界》2008,(12):41-42
采用历史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通过研究新发现的家谱史料,考证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播,提出“博爱千载寺太极拳”起源说。主要观点:(1)陈王庭与李岩、李仲三姑表兄弟依据“无极养生武功”和“无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创编“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2)李仲、李岩和陈王廷均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因政治原因,太极拳由陈王庭发扬光大,历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