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朝高丽交聘考孙建民顾宏义⒇公元10—13世纪,东亚大陆辽(或金)、宋、高丽大三角的形势格局,使得中原的宋王朝和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不断调整与发展外交关系。宋人江少虞即指出:“高丽自五代以来,朝贡不绝。朝廷每加爵命,必遣使以奖之。”①可以说,高丽朝贡宋...  相似文献   

2.
北齐、北周交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齐、北周交聘通好后,双方使臣衔命报聘,络绎于途。通好求和、吊赠会葬以及商榷礼义是齐、周交聘的主要意图。齐、周统治集团由于在完成北方统一战略意识上存在差异,因此在交聘意图上,北周积极利用交聘为其统一战略服务,北齐则因政治昏暗而显得被动无为。  相似文献   

3.
契丹与吴越交聘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五代中原战乱之际,正是契丹兴起、南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对契丹与吴越的交聘进行梳理和考证,分析交聘特征及原因、交聘目的和内容,说明交聘双方在彼此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交聘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在唐代交往频繁,唐代东北边疆的渤海国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上的交往。渤海与日本交往的二百多年中,渤、日两国互相派遣使节。文章就渤、日两国之间的遣使交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传世文献记载为基本线索,结合新疆、敦煌及内蒙古黑水城等地的考古资料,分析了西夏与回鹘间的贸易关系.认为在北宋时期,由于受宋夏矛盾的制约,西夏与回鹘的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了南宋时期,宋夏矛盾消亡,西夏推行了多项优惠的贸易政策,加之天盛年间国力强盛,西夏与回鹘间的商业贸易和贡使贸易显现出繁荣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西夏文献序跋题记解读、翻译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为西夏学、西夏佛教史等研究领域提供出了大量有价值资料。当然,也存有不少未获准确翻译或理想解读的难题。这里在以往解读基础上,补充了关于“轩辕”“旹厮多”“诠义法师”“‘副’与‘判’”“僉院”“遇腾兰降法”等几处新的解读,以期为西夏序跋题记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提供些思路或解读方案。  相似文献   

7.
依据最近首次全文公布的《河西老索神道碑铭》,结合史籍中的相关记载,考定西夏遗民初到保定的时间,既不是在元代顺天路设置之后,亦非在张柔开始重建保州前后,当在元太宗灭金之战后和元代顺天路设置前,即元太宗六年(1234年)至十一年(1239年)之间,极有可能就在元太宗八年(1236年)。  相似文献   

8.
姚贾定交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贾定交是中晚唐时期诗坛上的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如同韩孟、元白的相识一样,姚贾定交意味着一个独具特色并对后世诗坛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集团开始形成和崛起.宪宗元和年间,贾岛为求逃禅应举,多次往来于幽州和京洛之间,路经相州时便在姚合宅中羁留.姚贾初识应在元和五年贾岛入洛和游赵之时,地点在河北道相州.  相似文献   

9.
“交露”考     
利用中古佛经,对名词“交露”旧有的解释作了补正,推测了它的语源:可能是音译词;认为动词“交络”和有关意译词的兴起,导致了名词“交露”的消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西夏历史背景,总结归纳了西夏服饰的主要特点,之后以榆林窟第29窟男性供养人壁画为例,结合相关文献及图像资料,对西夏武官之冠帽、发式、袍服等具体形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1.
建武十六年(40年),交肚雒将女子徵侧等起兵反叛,汉光武帝派遣马援平叛。依据对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可确定马援得到南征命令的地点在皖城。  相似文献   

12.
建武十六年(40年),交阯雒将女子徵側等起兵反叛,汉光武帝派遣马援平叛。依据对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可确定马援得到南征命令的地点在皖城。  相似文献   

13.
西夏对佛教道教在法律上的规定是多方位的,对其法律地位的确认、管理体系的完善、僧侣道士的法律保护、主要犯罪及刑罚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而又细致的规定。通过这些法律的规定,反映出西夏运用法律手段对宗教的扶持与利用,亦体现出西夏时期佛教道教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两峰草亭图》是扬州画派殿军罗聘的中年兴到之作.通过翻检清代诗人费融的《红蕉山馆集》,梳理出罗聘《两峰草亭图》的创作背景及二人的交往始末,并纠正了《两峰革亭图》收藏单位著录的不准确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两峰草亭图》是扬州画派殿军罗聘的中年兴到之作。通过翻检清代诗人费融的《红蕉山馆集》,梳理出罗聘《两峰草亭图》的创作背景及二人的交往始末,并纠正了《两峰草亭图》收藏单位著录的不准确之处。  相似文献   

16.
宋金两国的政治交往中,使臣交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体现着两国政治文化深刻的内涵.使臣交聘的政治内容,也自然成为了<金源纪事诗>的内容的一个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诗歌的记述,大略看到宋金政治交往的节略缩影.宋金使臣交往过程中文化的碰撞,使臣交往中宋政治决策的失误以及宋臣气节的褒扬,都是很有意义的内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在莫高窟北区石窟中发现的西夏草书契约转录为楷书,并做翻译、注释和研究。其中有贷粮契、贷粮抵押契和租地契。当事人有党项族和汉族,反映出当时民族间的密切关系和经济生活,可见基层社会贫富差距。证实张大千早年在莫高窟发现的契约也出于北区石窟。这些契约与黑水城出土契约比较,缺少违约处罚,利率偏低,当事人汉族比例大。与敦煌石室唐宋借粮契比较,西夏契约更趋简明,为高额有息借贷,女性有一定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苏联杰出的西夏学者Н.А.聂历山在整理研究和译释俄藏西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际西夏学早期研究状况和俄藏西夏文献的全貌作了简要介绍,尤其对我国学者至今了解不多的西夏宫庭颂歌和诗体作品如《新集锦合辞》和劝世教导类文献《贤智集》、《德行集》的部分内容作了力所能及的译释。我国学者经常提到聂历山的研究成果,但至今尚未见到聂历山论著的译文,现据《西夏语文学》译出,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希望为我国西夏学研究者提供某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刘春霞 《天中学刊》2012,(1):118-121
宋金南北对峙时期,沿袭宋辽交聘制度。在宋金交聘中,南宋向金国派遣泛使的人次繁多、名目丰富。在不同历史时期,宋朝所遣泛使的频率与目的各不相同。这是执政者对金军事、外交政策的体现;文人对遣使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是文人战争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西夏人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51页上的插图——"西夏人",是根据甘肃安西榆林窟第二窟段壁画西夏供养人武官和武官命妇像临摩的.微长而圆胖的脸形,高高的鼻子,修长的体态,窄袖紧身的服饰,不但描绘了西夏人的真实面貌,而且也反映了他们那时的风俗习惯和冠服制度.现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还保存着一些西夏时期修建的洞窟.在这样洞窟中有很多壁画和题记,是我们研究西夏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榆林窟又名"万佛峡",它与敦煌莫高窟同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石窟之一.榆林窟在甘肃省西部安西县西南150里的山谷中,洞窟开凿在山谷的两岸,因无文献可考,根据洞窟形制推测,其开凿年代可能在隋、唐及其以后.现存比较完整的洞窟,经敦煌文物研究所整理编号,东岩30窟,西岩11窟.两岩相距约百余公尺,从现存题记和壁画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