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密地动仪     
提起地震,人们便会想起张衡发明和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记录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然而,自东汉末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谁能知道地动仪究竟是什么样子。而今公众看到的地动仪既非原物又非出土文物,而是后人根  相似文献   

2.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此后的1800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经验的积累,地震仪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现代地震仪的出现,让陆地地震强度、  相似文献   

3.
人类史上首台验震器于1700多年前消失后,中外科学家一直试图使它复原。中国科学家近日取得阶段性成果——张衡地动仪之秘初步破解。中国地震学家和考古学家近日宣布,通过大量理论计算和科学实验,失传千年的张衡地动仪的复原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地动仪的科学复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文化》2008,(1):20-22
关于地动仪,最为人熟知的是南北朝时范晔在《后汉书·张衡传》中的一段描述:"……形似酒尊……中有都柱……"因成功地验证一场人没有感觉、地动仪却启动的陇西地震而声名远扬.不仅如此,现代地震学之父米尔恩在他的地震学专著中,肯定了自己的地震仪设计来自中国张衡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地震仪是一种监视地震发生、记录地震相关参数的仪器。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此后的1800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经验的积累,地震仪不断得到  相似文献   

6.
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古代科学家就已掌握了一套预报地震的技术,制造出了精妙绝伦的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外形像一只圈足的酒樽,直径8尺:樽上有个隆起的台盖;樽外附有8条龙,龙首朝着8个方向;龙口中含有一粒铜丸;地面上有8只昂首张口的蟾蜍,准备承接龙口中落下来的铜丸:樽中有一根高而细的铜柱,被称为都柱。都柱在接受到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后即向波源方向倾倒。在都柱周围构架了8条通道,使倾倒的都柱只能往一条通道中滑倒。倒到尽头,都柱敲动一个像弩机装置似的牙机,利用杠杆传动,使龙首张开口,铜丸便跌入蟾蜍口中。人们闻声检丸,就可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据当时的献记载:“验之以事,台契若神。“地动仪甚至可以测到发生在数千里外而在洛阳并无震感的地震。这台仪器不仅博得古人的赞叹,就是在今天看来也令人叹服,足以让人对其发明——张衡心生敬意。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时间,德国境内出现了一种怪异的、令人无法解释的现象:上千只蟾蜍忽然不断膨胀自己的身体,直至将身体鼓至极点,最后爆炸。它们的内脏也在爆炸中弹至一米高的地方。在蟾蜍自我爆炸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德国汉堡市奥顿纳地区,在当地一湖中,竟然浮满了蟾蜍尸体,而这片小湖也被称为“死亡之塘”。据目击者称,其诡异景象宛如“科幻电影”。这种奇怪现象使得德国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困惑不已,他们通过研究,始终无法解释蟾蜍自杀的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湖泊中藏有不为人知的病毒,才会让蟾蜍中毒身亡。生物学家也推测了蟾蜍自我爆炸的原因,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8.
悉尼大学的生物学家理查德·塞恩在研究甘蔗蟾蜍——一种体形庞大、浑身长疣、色如烂泥,原产于拉美的陆生蟾蜍时,发现这种蟾蜍的卵总会神秘丢失。难道是被澳洲淡水鳄和袋鼬这类大型食肉动物吃掉了吗?后续调查揭示了"偷卵贼"的真正身份。让人震惊的是,偷卵的竟然就是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乘公共汽车,我看到一个人扛着一个大网兜上了车,里面是鼓着肚皮的活蟾蜍。这么多的蟾蜍在一起,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同时心里也明白,这些蟾蜍是用来吃的。看着这些小生命等待着被人类处决,我心里一阵难过。我想知道俗称"癞蛤蟆"的蟾蜍平日吃些什么,究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如何?带着这一问题,我决定对蟾蜍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马克·奥榭及其同事在东南亚的东帝汶进行调查时,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一条钩盲蛇扭动着从一只黑眶蟾蜍的后部爬了出来。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被蟾蜍吃下去的猎物还能存活。"一种有肺的脊椎动物能在被吃后存活下来,实在让人惊奇!"奥榭说道。动物幼体或一些小型海洋无脊椎动  相似文献   

11.
<正>海蟾蜍,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最大的海蟾蜍长达40厘米,重达3千克,所以它也被动物学家称为"蟾中之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蟾蜍几乎不怕任何食肉动物,因为它们皮肤里的液腺能产生剧毒。在澳大利亚,超过10亿只海蟾蜍荼害了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为了消灭这一物种,科学家学试了各种办法却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决定训练本土动物,使其对海蟾蜍有所防备。  相似文献   

12.
发明简讯     
蟾蜍壳简称蟾壳,又称蟾蜕或蟾衣,是珍稀名贵中药材,对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为市场之需,浙江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经多年蟾蜍养殖和采集蟾壳的探索后发明了“蟾蜍壳采集器”,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该技术采集的纯天然蟾蜍壳未受“脱衣素”  相似文献   

13.
蟾蜍de养殖     
蟾蜍俗称癞蛤蟆、癞格宝,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药用动物,一般指两栖纲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用以制酥,效果最佳)、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东、华中、华北地区。从蟾蜍身上提取的蟾酥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人工养殖蟾蜍容易,成本低、效益快,很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4.
“天文是什么呀?”“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呀?”“为什么会地震呢?”“这次汶川大地震,地动仪的那颗龙珠掉了吗?”“宇宙到底有多大呀?”“星星都有什么样的名字啊?”“北极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吗?”“地球是怎么来的啊?”。  相似文献   

15.
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发明了测报远方地震的科学仪器。这项发明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超越感觉器官的局限,用科学仪器获取重要的大地运动信息。张衡注意到地震发生时,远离震中的大地会发生两种运动,一种是沿震中方向水平震动,另一种是垂直于地表震动。在远离震中的地方,地震时第一次发生的水平震动总是使地面背向震中朝外移动。在这一科学发现的基础上,他利用惯性原理发明了地震仪。当年,张衡在水平地基上竖起一根高重心直杆,用它做  相似文献   

16.
速力第一     
自然界中,生与死往往决定于俄顷之间。因为这时候所表现的是一种闪电似的反应,肉食者底迅速到无法辨认的攻击,牺牲物底间不容发的逃避,是动物生存的要素。伦敦动物园中有几位工作者,有一次想得到一张蟾蜍吞食蚯蚓的活动影片,应用了高速度的摄影机,一秒钟摄取三百张片子,他们刚刚把蚯蚓放在蟾蜍之前,那条蚯蚓立即便不见了。蟾蜍吞食蚯蚓的整个动作——舌头射出,摄取蚯蚓,再回进口里——一共不到一秒钟。研究蟾蜍生活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蟾蜍又叫癞蛤蟆,其耳后腺等处分泌出来的浆液,制成的蟾酥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材。因此,人工饲养蟾蜍取酥卖钱,农民能早日脱贫致富。一、蟾蜍的生活习性蟾蜍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沟边洞穴石块下,树洞里常是它栖息的地方,以蚯蚓、小昆虫为其主要食物。常夜间觅食,夏秋白天大雨后也会出现在路旁、沟边中空闲地  相似文献   

18.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3,(15):30-31
1.金蟾蜍金蟾蜍分布于哥斯达黎加的蒙特沃德雾林生物保护区,原本是一个常见物种,但后来踪影难寻。1988年,科学家发现了8只雄性和2只雌性金蟾蜍,而在1989年,仅发现了1只雄性金蟾蜍。科学家随后展开了大范围搜寻,但却依然不见其踪影,故于2007年8月宣布金蟾蜍从地球上消失。科学家认为,两栖动物常见的壶菌病、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都是可能导致金蟾蜍灭  相似文献   

19.
看天下     
烧烤美食竟是新物种在老挝石灰石岩层裸露地区,生活着一种长相奇怪的小动物,长胡须、腿短而粗,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这种动物一直以来都被当地人认为是“岩鼠”,而且经常被剥皮后出现在肉市小摊上,成为烤肉串。直到2005年5月,动物学家才确认了这种动物的真实身份:这其实是一种全新的啮齿类动物!Disco灯光诱杀毒蟾蜍在澳大利亚,一种名为蔗蟾蜍的有毒蟾蜍数量多达数百万只,它们释放出来的可致幻的毒液甚至能杀死鳄鱼和野狗。但谁能想到相貌丑陋的毒蟾蜍竟迷上了夜总会中的Disco灯光!2005年9月,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利用这种深色的紫外线光吸引…  相似文献   

20.
远离癞蛤蟆     
2003年8月31日,广东省台山市发生一起因食用蟾蜍(土名癞蛤蟆)中毒事件,2名小学生(一个9岁、一个11岁)和两名学前班的孩子(均6岁),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其中3人为一家的姐姐、妹妹和弟弟。据广东省台山市公安局有关人士介绍,8月31日下午,台山市北斗镇寨门墟一林姓农村妇女,在下田的时候捉到3只蟾蜍。她听说蟾蜍汤能给孩子消食,提高食欲,于是想在开学前犒劳一下孩子们,就把蟾蜍杀了,加入清水,又放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