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影视作品不能象小说那样自由地铺陈,大版地叙述。除连续剧外,放映时闯一般控制在1——2小时内。因此它的银屏形象——人物塑造,只能是“少而精”,做到单纯与复杂,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统一。具体来说,它多集中全力.塑造好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而围绕在主要人物周围的其它人物形象,却可多可少,可浓可谈;至于人物群像也是这样,应有主有次。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要求的提高,戏剧表演及传统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者与学习者。而戏剧表演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集合了舞台表演、戏曲与歌舞等艺术,是我国文艺界地位极重的艺术形式。而为了使舞台效果更加完美,就需要表演者具有很好的表演程式功底,并把握好其与塑造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以"功名富贵"为中心,采用了单点突出、定向发展的方法来刻画全书的主要人物。书中人物在对待功名富贵的向心或离心的变化中,受到一次次的检验,人物性格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有序的演进。这种人物的刻画方法与"功名富贵是全书的第一着眼处"的构思紧密相关;与"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互为关联;也是夸张、讽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星 《考试周刊》2022,(23):67-70
笔者与同事们交流发现,对课文《景阳冈》,学生们大都喜欢第三部分“打虎”的情节,课堂上也能大致体会到武松的武艺高强、动作敏捷利索。但仅仅感悟到此,还不足以领略到《水浒传》这一经典名著的魅力。笔者教学此文“打虎”部分,引领学生抓住“闪”和“乱”传神词眼研究,设文对比推敲、咬文嚼字研读,真切感受武松的机警智慧和紧张惧怕。带领学生品读“哨棒”“酒”“榜文”等事物,体会小说人物描写的独特艺术,为课堂注入思辨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巨著,在塑造人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人教版九年级课文《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它的第十六回,讲叙了杨志在押送生辰纲的路上被晁盖一伙用计将生辰纲劫走的故事,这一事件是导致晁盖等人聚义梁山的主要原因,也直接导致杨志被逼上梁山。文章在精彩的故事情节叙述中将人物的形象塑造得个性鲜明、呼之欲出,体现出了高超的人物塑造艺术。现就其艺术特点作一些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就在于小说把对历史的宏观理解与对人物个人命运的把握结合起来,写出了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这一个"。小说在塑造李自成形象时,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李自成的个人命运和起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深层原因。在刻画李自成形象时,小说既真实再现了历史生活,又能跳出历史,大胆地虚构。同时,小说中具有独特个性的其他人物也构成了李自成形象的重要对照或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的小说叙事艺术重视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和精神,即在塑造人物时强调形神兼备,写形传神。而使作品中的人物通向“传神”的彼岸的重要桥梁是白描。它是贯穿于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罗淑是20世纪30年代在小说创作上极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独辟崎径,注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四川沱江流域农村农民生活的真实面貌,用心细细地写出了他们血与泪、丑与美、苦难与抗争,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活又极具个性和地方色彩的人物形象。这在于她对人物心理、细节、语言描写技巧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从认知科学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并指出因为圆形人物的塑造符合大脑对外部世界的经验划分,所以圆形人物比扁形人物形象更丰满,艺术魅力也更持久。  相似文献   

10.
电影《智取威虎山3D》融合好莱坞商业元素、武侠片精髓及时下流行元素,成就了红色经典到商业大片的转变。相比前文本,影片淡化了旧人物刻画上的意识形态色彩,强化了其辨识度与趣味性;新人物的加入,则在丰富影片情感因子的同时升华了影片主题。但影片过度渲染场面的壮观,又使得人物在性格化塑造上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人物塑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已经展示了娴熟的技巧,为以后小说的崛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并且提供了重要的提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人物塑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散文中的人物塑造已经展示了娴熟的技巧,为以后小说的崛起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并且提供了重要的提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胭脂》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之一。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揭露了封建官僚的昏情和渎职,故事情节曲折迂回,人物形象鲜明真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魏峨、双戈改编的彩色故事影片《胭脂》,基本保持民原著的进步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但由于改编观念的偏颇,在对胭脂、吴南岱、宿介等人的形象进行再创造时,对他们的性格和思想进行了净化和拔高,表现了概念化的倾向,使得影片没能忠实地再现原著之神,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也比原著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4.
孙爱玲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6):16-19,27
毛氏评点《三国演义》,提出奇绝人物说,强调了典型人物的塑造;总结人物描写经验,体现了对小说艺术的理解。毛氏的小说人物塑造理论,对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蓝天有情》的改编中,编导约翰.鲁安把主人翁置于各种各样的两难境地,进而构建出一种“矛盾统一的整体”形象,突显了影视人物形象的特殊魅力,揭示出各类人物形象所蕴藏的张力之美.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传统民间叙事文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作家之一,在人物塑造艺术方面,他的小说表现出与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所特有的文学趣味和艺术手法的密切联系。本文从通过事件表现人物、通过行为刻画人物、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彰显老舍小说艺术创作的传统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姚瑛 《成才之路》2011,(5):14-15
《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广为后人所知的一首叙事诗,诗中描述了一个叫秦罗敷的采桑女子,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调戏的故事。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劳美丽、泼辣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金瓶梅》人物塑造的模糊美:(一)肖像描写多是“略貌传神”让读者去“意会妙悟”;(二)用人物性格表象的多样化、复杂性合成性格的完整性;(三)借事件因果联系的扑朔迷离铺设一条模糊过渡带使读者去想象再创造;(四)借用不同人物互相抵牾品评去表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9.
尹圆圆 《考试周刊》2012,(27):18-19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众所周知的四大经典剧之一,其中红娘这一角色塑造得颇为成功。她身份卑微,虽只是一个丫鬟,但语言、行为却很令人赞赏,她支持崔张恋爱婚姻,反对封建家长干预,是剧中最富光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电影、电视连续剧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电视剧塑造的经典人物,会一直留存在人们心中.影视剧主要的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剧中特效的制作,人物的选取,形象的塑造,演员的表演以及议案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而这其中,故事情节作为基础,保证了影视作品的连续性,人物塑造作为砖瓦,构建了影视作品的细节,所以人物的塑造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形象设计作为人物塑造最基本的手段,也在影视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演员的挑选,妆容的塑造,服装的修饰,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勾勒出影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