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展现不要讲述,要让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说话。给读者看你所看到的一切,用文字来描述一幅画面,然后,读者就可以跟随你的脚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视觉新闻的不断影响,读者对报纸图文并茂、图文并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能否做到图文并茂和图文并重,图片新闻有没有视觉冲击力和可读性,是报纸能否吸引读者的一个关键因素。可是,打开我们的一些报纸,版面上的图片画面语言简单,版面编排形式呆板,说明干巴枯燥无味。先说画面内容。现在一些报纸上的新闻图片画面简单,缺少信息,摆拍造作明显:不是首长接见,就是会议合影;不是板报前学习,就是展厅里参观……这样的新闻图片可以不分单位、不分年头,任何时候都可以换个说明词拿来就用。对此读者怎能…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是通过图片面面和简略的文字说明来记录、叙述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它与文字报道的不同是文字报道用文字符号来表述,而新闻摄影主要是用画面语言来表达。它将事件的过程通过瞬间形象传达给受众,运用摄影的各种处理手法,尽可能多地浓缩新闻信息和对事件的认知导向,传达给受众。文字作品常通过形象的语言诱导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构架画面,新闻摄影则直接产生画面。它最终转换给读者的是画面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和思维信息,亦即画面语言的表达结果。 新闻摄影的画面语言由事件形象本身具有的表述能力和记者素养决定,其中尤…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新闻信息中,电视、广播、报纸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广播和电视具有快速、形象的优势。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报纸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通过语言的“镜头化”,可以赢得读者。所谓语言“镜头化”,就是记者或通讯员把采访得到的新闻素材,通过语言文字,象摄像机对客观事实所摄下的画面那样,将新闻事实,形象化地展示给读者。运用“镜头化”语言撰写新闻,这在新闻通  相似文献   

5.
高明的记者,不是给读者叙述新闻,而是向读者再现新闻。再现的“诀窍”之一,就是把读者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让读者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到气氛……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字幕在电视媒体中广泛应用,字幕成为画面与声音的延伸,字幕可以弥补画面和声音的不足,扩大电视新闻的表现力,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作用,增大新闻节目信息含量,恰到好处的字幕能增强画面与声音的渲染力,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冲击力。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中的镜头是指摄像机每拍摄一次所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镜头是由画面构成的,但镜头并不等于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有时一个镜头由许多画面组成(傅桃生《电视新闻采编技巧》)”。不难理解,所谓电视新闻“第一镜头”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的电视新闻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或者属于一个镜头的多个画面。读者阅读报纸杂志,首先阅读的是文章的标题,不管文章写的怎样,一个新颖、形象、深刻的标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目。同理,观众收看电视新闻,进人观众眼帘的“第一镜头(画面)”恰恰具有文章标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其次才可考虑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是否恰当、完美。那么,是新闻就要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而相当多的新闻图片来稿,只注意了画面视觉形象的“好看”,忽视了新闻信息的传达。一些摄影者以为只要画面漂亮,就是好新闻图片。他们尤其忽视了最重要的“时间”要素,要么没有,要么模糊或者模棱两可。在信息时代,读者重视的是新闻的时间和速度。因此,要想提高新闻图片的信息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用画面说话。新闻图片也可以说是视觉新闻,它的冲击力在画面上,而不是在说明词中,如果图片本身吸引不了读者,说明词写得再好也起…  相似文献   

9.
10月16日,《大众日报》22版刊发一幅“省海洋与渔业厅和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首届黄河放鱼节”的新闻照片。照片画面上,参与放鱼的市民群众蹲在宽阔平静的河岸边,双手端着面盆,将盆中的鱼苗小心翼翼地倾倒进河水中,整个画面气氛平和静谧,温馨动人,这种人性化、亲情化的放鱼场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0.
王赢 《传媒》2014,(12)
正报纸美术画刊主要指在报纸上用精美的图片、简炼的文字等方式介绍各种艺术作品的栏目或板块,主要以书画、摄影等作品赏析或相关人物的介绍为主,形式多样,内容较丰富,多数是固定版面,定期出版。报纸美术画刊的直观形象性一般而言,当读者拿到一份报纸以后,美术画刊是读者用感官可以直接对版面形成一个简单认识的部分,读者在这里可以看到生动、具体且可充分激发人们思绪的景象和画面。物体及其自身的感性特点作为绘  相似文献   

11.
高明的记者,不是给读者叙述新闻,而是向读者再现新闻。再现的“诀窍”之一,就是把读者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让读者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到气氛……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一) 现场描述,是维系新闻真实性的一大要素。没有现场感的新闻,就象没有香气的花朵、没有奏响的乐曲、没有动感的电影镜头一样,难以很快赢得读者的信任及征服读者。当然记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细枝末节都“转播”给读者。但是,记者应当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生活>杂志在1978年复刊阋中这样写道:"图片的魅力就在于使人惊奇,使人受到教育,使人快乐,感动、久久难忘……必须是人们看到的、美丽的、能够吸引人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图片既能激活版面,抓住读者眼球,又是一个独立的新闻品种,它不仅能给受众现场感和视觉上的冲击,而且使报纸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3.
含蓄美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特色,新闻要增强可读性,也要注意含蓄美,尤其是写通讯、特写、访问记和报告文学。相传古时一商贾看到店中有一幅画——《引马过河图》。画面是人拉马退,却无缰绳。商人给店主留下定金,不几日来取画,看到画面添上了缰绳,说什么也不要了。因为破坏了画的含蓄美。含蓄美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有限去展示无限,启发读者、听众  相似文献   

14.
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通过照片画面的可视形象,传递新闻信息。其典型特征是简洁、率直,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版面编辑如何运用好图片  相似文献   

15.
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有其特殊的作用,穆青同志曾将它与文字在报纸上的作用喻为“腾飞”的两翼。优秀的新闻图片,通过画面艺术地表现内容,达到主题鲜明、主体醒目、主次分明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记得1990年8月,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召开时,  相似文献   

16.
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是新闻照片的一大特征,要求新闻照片要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心灵、对读者有着强烈感染力的画面形象。如果新闻照片缺乏形象表现力,仅靠文字说明来传达新闻内容,那就失败了。形象表现力好的照片,会使读者一目了然,看到照片如见其人其事,如身临其境,照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情、意、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新闻照片主要由主体形象和背景形象构成。下面,我就新闻照片的背景形式,谈谈自己粗  相似文献   

17.
一幅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它有无形象价值。而形象价值又必须通过能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含义、具有形象表现力的现场与人物的活动来体现。只有具有形象表现力的新闻照片,才能满足读者的视觉要求与对新闻事件的了解。靠读了文字说明才知道照片内容的新闻照片是不成功的新闻照片,或者不能称为新闻照片,因为它没有形象表现力,不能从画面上给读者带来一点信息。当  相似文献   

18.
《旧手巾板洗后会去哪?》以头版大图的形式,采用互动手法,直接向读者提问,因而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活生生的现实就在你面前,尽管是一幅极普通的新闻图片,画面也很简单,但画面背后涌动的社会信息却关系你我他,关系每一个人,这就让静止的画面产生了动感,餐具安全事关民生。9月25日,该图作为一版大图刊载于《沈阳晚报》,社会反响强烈,这给摄影记者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第13届全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新疆军垦报摄影记者廖周炎的新闻摄影作品《朱镕基的心颤动了》被评为银牌奖。这是新疆多次选送全国参评作品中获得的最好奖项。 作品介绍的是朱镕基副总理1993年9月来新疆视察时,途中收到兵团基层职工来信,看后在心理与群众所反映的疾苦产生共鸣时的瞬间神态。画面上的副总理形象鲜明突出,占主要位置,神态深沉而严肃,初看就吸引读者的视线,细看耐人品味,发人深思。该作品所以获得成功,是由于它抓住了新闻摄影中特写形象所独具的魅力,发挥了形象新闻宣传的独特作用。 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繁杂的场面中,应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典型形象,以娴熟的技巧,凝固生动的瞬间,从而使主题思想通过主体形象表达在画面上,并揭示其内涵。主体形象生动、鲜明、突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读者视觉上、思想上  相似文献   

20.
关于“立体”辞书上这样解释:“在同一画面上,同时表现某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比方把人像的正侧面同时表现。”当今世界的新闻媒介竞争非常激烈,谁家办得好,谁就会拥有众多的读者。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也有一个竞争问题。报刊新闻写作采用“立体化”,是同电视、广播竞争读者的重要一环。写新闻讲“立体”化。也就是说,新闻所叙述的事件、人物,要给读者留下“立体”感觉。新闻的立体感就是要使读者感觉到新闻所叙述的事物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有何特征。它的不同的诸侧面。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使读者通过读“立体”新闻,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迅速地如临其境,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