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岩小说是言情小说,作品中作家独具匠心地对情的酿制,对爱的理解,理想性和现实性并重,思想教化和情爱色彩并举,极至其外,悲情其中,构成了爱情与金钱、地位和阴谋的结合体,以至海岩笔下的青年男女身上爆发出来的爱情,往往炽烈奔放,汪洋恣肆,甚至无法收拾.也许这并不符合现实生活中流行的逻辑,但它始终指向人们的梦想,指向人们久已淡漠了的关于爱情的信念.这既反映了海岩对当今爱情的理解,又迎合了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海岩的小说以其鲜活灵动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广大读。但海岩创作的真正出发点是向青春的纵深处打捞理想和爱情。在当前日益浮躁的创作氛围中,给坛吹进一股清新的“海风”。既使学走进大众,又使学持守理想,这就是海岩创作给予当代坛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瑰丽的都市梦幻--海岩小说创作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岩已经成为当下的—个文化品牌。最近几年他的小说连续垄断畅销书榜首,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小说之一。现代情节的精心构造、理念化的人物塑造以及与当代审美文化的暗相契合使海岩小说营造了一个瑰丽的都市梦幻,这也使他难得地把小说的商业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几乎完美的结合起来,深得读者和制片商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作家海岩创作了大量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而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使其再度风靡.本文从海岩的创作心理与读者的接受出发,来谈读者关心的主题--理想化的爱情,如何在现实中被描摹.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是当代最为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创作追求上对“心灵世界”的关注,使她超越了许多拘囿于表现现实生活层面的作家,在人性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开阔和深刻。关于爱情,王安忆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它“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精神的一面,特别适合小说这种东西”。在她的笔下,爱情既是作家探悉人性内  相似文献   

7.
邓经春小说以人性为艺术视角,或讴歌人性的善与美,或揭示人性的复杂变异,或剖析旧的观念、旧的体制对人性的压抑、扭曲和戕害,体现了作家的人本精神.此外,其小说在结构布局、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也颇见功力,具有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莫山洪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4):23-26,48
宋代爱情话本小说突出地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强烈追求,着重表现了女性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这种追求达到了真正的“现代的性爱”,反映了市民对宋代理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符合人性的理解。这种追求也使宋代爱情话本小说极富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徐訏骨小说的主要笔力集中于人性的反思,他淡化小说中人物的社会性,而主要表现其作为社会人的生物性、自然性等共性,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性”意识;现实背景只作为人性表现的衬托幻影而存在。徐骨小说具有“寓言小说”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思考和人性的探求是石杰小说的两大突出主题。石杰对生命的体验是苦和空,但又能超越苦、空,达到顺生的境界。石杰肯定自然人性,反对戕害人性,但又能以“性善”作为界限,走向生命和人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海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他以爱情作为小说叙事的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挖掘;他站在女性价值的立场,对女性致力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认同与肯定。在女性叙事视角中,他探讨了女性的悲剧生成;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的女性文化作了新的演绎。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与深挚的女性关怀而显示出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海岩小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爱情观以及对情爱与性以及人的生存的深沉思考和探究。海岩的小说极具故事性,其中真正动人的是故事的情爱内涵。同时海岩小说的故事充满了悲情。悲剧具有审美快感、悲剧冲突使得故事情节狂澜迭起,这也是他的小说为广大读者广泛接受、走俏市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莫言继承了古典中国鬼魅叙事的传统,建立了属于自我的鬼魅小说世界。这个鬼魅世界由在野之鬼与祖先之鬼组成,在野之鬼是今世的人相,祖先之鬼是前生的人相,二者互为印证,共同构成了由表及里的人生世界。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今时代的旗帜和灵魂,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和中国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5.
雕塑艺术品不只是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和视觉上的美,还要有思想、有感情,作品《人与自然》的灵感来源于最近(包括中国在内)召开的关于生态安全的国际会议,顺带联想到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品中一张张抽象的脸,一张张目光呆滞的表情,就是想让观赏者能直截了当地理解作者创作的动机和表达的意义,并产生无限的联想。  相似文献   

16.
《红字》是霍桑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探索主体心理深层的“不可饶恕的原罪”。《红字》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清教思想及其根源值得梳理和反思,作品中反映的人性懦弱与人性罪恶,以及人的内心焦灼与灵魂的苦痛需要审视与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一种字体的确立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字形的正定,一是代表字体的确立。颜氏家族是一个传统小学和书法兼善的家族,他们在楷书字体确立过程中,在字形正定和代表字体确立两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与萨特人的本质学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萨特突破了传统人性理论的窠臼,否定人有生而具有的普遍本性,认为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是特殊的;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创造性。但萨特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创造的,而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下,通过人的自主实践活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颜氏家族自颜回以降,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才。这与颜氏家族优良的、传统的家风与学风是分不开的。颜氏家族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好学、尚德、孝悌、淡泊四个方面,其学风可以概括为经世致用、积累相传。研究颜氏家族家风与学风,可以昭示后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