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西南两所高校一至四年级967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较高,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246名成人学习者为被试,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研究结果如下:成人学习者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青少年;男性的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性;专业性质在个人一般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上差异显著;父母文化程度在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特殊心理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上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28名示范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示范高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显著高于一般高中学生,女生社会自我、家庭自我及道德自我显著高于男生,在其他因子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66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27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低于常模;(2)贫困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低于贫困男生;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许多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诸因素得分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得分高于男生;相关分析发现,除个别个人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领域以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同自我灵活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诸因子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指出了培育自我价值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的自我价值感,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都表现良好;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显著好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女生的自我导向学习显著好于男生,而男、女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初中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都显著好于高中生;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导向学习之间相关显著。因此,要进一步帮助中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找到有效的学习策略,以促进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谢倩 《华章》2007,(8):133
自我价值感与个体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自我价值感量表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状况,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004名回、藏、维吾尔、蒙古、汉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特点进行跨文化的测量和考察发现: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民族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大部分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民族大学生内部自我价值感的得分存在着性别差异。文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正确评价自我和悦纳自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通过调查问卷法来了解中职生的自我价值感的现状,发现从总体上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中职校的男生和女生在社会取向特殊家庭价值感维度上差异显著;中职校的男生与女生在个人取向人际价值感维度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核心工作。我国地域广阔,区域特征千差万别,中职德育工作亦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需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直观体现;德育供给涉及多方主体,区域特征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身心状态区域差异明显,法治观念和职业认知均需加强;德育创新案例不断涌现,因地制宜体现区域德育特色。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职德育工作实效,建议加强德育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推动区域内外高质量德育资源共享,实现中职学校德育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科专业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的均衡发展是衡量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职业教育为国家建设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可靠保证.应用信息熵原理,对学科专业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以及学科专业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评价发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科专业大类在招生数量上差距较大,专业规模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也很不均衡.针对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以社会需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以促进学科专业在各类中等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原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法对河南、江苏、广东三省5000多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近一半被动选择就读职业学校,学生主动选择就读职校的原因呈多样化.影响学生就读职校的原因很多,其中:社会观念、学业基础、家庭经济背景、资助政策等因素是学生选择职校的内在理性原因.基于此,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职校,应该持续引导社会接受职教观念的转变,不断提高农村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加大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制度及政策的演变历程做了一次比较系统的梳理,试图揭 示出重要政策出台的相关背景及原因。文章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制度政策演变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政策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季蕾 《成才之路》2020,(7):70-71
文章以中职学校班级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群体——中等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中等生的特征,从多一些目光的停留、多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多一些批改和展示、适度批评、巧妙运用社交工具、每学期至少两次当面深度交流六个方面阐述如何辅导中等生,以达到提升中等生的成绩、能力、自信心、身心健康水平等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对福建省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的实施情况展开调研,了解学生对当前资助政策实效性的看法、评价以及资助政策地区适应性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资助政策实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中职学生资助系统发展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由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变的原则,通过数学与专业的融合,使数学深入专业课,达到数学技能与专业技能的衔接,并对专业理论起到深化和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8.
截止目前,广州市番禺区中等职业教育仍以公办教育为主,优质学位比较充足;计算机应用、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幼儿教育、文秘、物业管理等专业招生规模较大;加工制造类、商贸与旅游类所设专业数最多,信息技术类专业招生规模最大,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数及招生规模较大;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学校能积极适应企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并积极开展双证书教育;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但是,番禺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专业设置重复,造成资源浪费;中职的办学定位仍有待明确;中高职合作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政策引导;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健全;职教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仍不尽理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课的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微课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虽然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文章主要介绍了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中的应用及其特点,并阐述了微课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课的教学理念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Burnout become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all walks of life.Scholar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the burnou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but little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eacher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This thesis summarized the general status quo of teacher burnout,the major resources and further proposals to cope with teacher burn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