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合阅读》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一篇带多篇”。“一”是重点。首先是要抓好单元内重点篇目的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体现单元精神的课文是单元的重点篇目。《文言寓言三则》所在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其主题是“文言基础”,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以文言文写的《文言寓言三则》自然成为单元重点,要以本课的学习,带动其他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设想 1.高中语文第四册共两个古代散文单元(第五、第六单元),学习这两个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祭十二郎文》是其中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所以首先应从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安排学生自学课文,熟读文章,积累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相似文献   

3.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可以说是一篇老课文了,位于旧人教版的第一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的第一篇,是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文言文学习阶段首先遇到的一篇课文,编者这样安排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从中也可见这篇课文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在新的人教版中,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鉴赏的第一篇,其作用和地位同样重要。为此,笔者是这样来设计讲授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4.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根据文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网络查询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正>《陋室铭》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教授《陋室铭》,不少教师会围绕字、词、句,着眼于文意疏通展开教学,较少着力于此文的文体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教授此文应抓住铭文特点,注重文言积累,聚焦文人情怀。本设计活动过程注重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提供合宜有效的鉴赏支架,以此帮助学生深入文言意境,体悟作者情志,感受深厚文化,从而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单调浅显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丁锋 《语文天地》2015,(2):10-11
激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建构有效阅读课堂应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现以七年级说明文《凡尔赛宫》教学为例谈一谈个人的几点尝试。《凡尔赛宫》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不少西方建筑艺术相关概念学生缺少直观的印象,应作为难点加以突破。前两篇课文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巍巍中山陵》,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建筑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因此,《凡尔赛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必须从一年级抓起。但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这就需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语文一册只有两篇阅读课文:一篇是《小猫钓鱼》,一篇是《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材的第一个特点是课文带有注音,便于学生拼读汉字,第二个特点是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三个特点是课后提示简单明白,为学生指出了阅读路子。再说学生。他们的第一个特点是学习了汉语拼音,识了少量的字;第二个特点是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所以,教学一年级阅读课文只要充分利用以上有利因素,并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课程目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既是教学文言课文的标的,也是复习文言课文的准则。 学习文言文,基础是诵读。初中学生应逐步学会理解记忆,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第三册中的《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是需要背诵的经典名篇,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习要求中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保底要求,那么课外阅读的内容与质量,又要如何把握?语文教师又能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为例,说说如何"单元导读,随文课外阅读指导"。一、根据单元主题选择课外阅读文本,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人教版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按主题来编写的。我们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选择课外阅读内容,如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课外阅读我选择了《挑战自我》《我做了一件好事》《高尚的行为》《不寻常的百分》四篇课外阅读文本指导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1.
《河中石兽》是初中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唯一一篇文言文课文。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重点在于激发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质疑和思考。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辨能力,还要能从作者的寄托和情感出发,体会求真的思想内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简析】《古人谈读书》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一课由两则文言文组成,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第二则选自南宋朱熹的《童蒙须知》,  相似文献   

13.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七年级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开始。这一阶段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试结合本  相似文献   

14.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并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二省一市曾实验使用的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试验本)第一、二册,共有文言课文6个单元24篇。教材对高一文言文教学的大致要求有:(1)使学生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能读出语气,能熟读背诵8000至9000字;(2)掌握200至300个文言词,熟悉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3)能初步适应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目前修订本教材的这方面内容与要求大同小异,可见高一文言文教学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16.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从过去偏重字词的讲解,转移到指导学生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篇或段上来.这个转移是重新修订后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原大纲中的要求是“阅读文言课文.了解初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翻译文言课文的一些片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了解一些文言句式”.修订后的大纲改为:“阅读文言课文,能理解基本内容”,“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新旧大纲都要求“背诵基本课文的一些篇或段”.今年我区的中考命题就体现了修订大纲的精神.今年初中毕业会考暨初中中专招生语文试卷文言文试题共有五个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诸葛亮的《出师表》的主旨;第二、三,四题都是考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四册文言文单元有几个特点,一是注重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二是按体裁进行安排,三是与几个白话文单元的体裁大体相应。八篇文言文中,《核舟记》《活板》为说明文,照应了该册白话文第一、四两个说明文单元,与初二年级着重训练说明文的要求相一致;《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为记事写景文章,与白话文散文单元相应;《马说》《卖柑者言》《黄生借书说》主要是议论,照应了白话文议论文单元;《诗词八首》,则与白话文的诗歌单元相应。据此本册文官文单元的训练要求、安排及方式可作如下考虑: 训练要求:积累文言虚词和实词,初步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一些文言句式,逐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扩大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训练安排:白话文言穿插,教了某一体裁的白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旨在教会学生进行阅读。“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目的、任务或其他需求指向,而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并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最后获得指向性信息的一种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共设有三篇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前两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根据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同,呈现出层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我很惧怕教学文言文,感觉这样的课文,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枯燥乏味。然而,执教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后,我便不再惧怕。《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文章不长,但是纯粹的古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要想读通读顺、正确地理解,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跳出“八字真经”的框架,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我一直思索着。  相似文献   

20.
陈海梅 《语文天地》2013,(20):47-48
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从第六、第七单元(语文版)开始学习文言文。虽然学习之初,接触到的文章比较简单,如《〈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伤仲永》等,但仍有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觉得文言文既难读又难于理解,也会觉得学习文言没用,理由是"生活中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