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法制史课程全程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理论意义这里所说的中国法制史课程全程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即是指借鉴其他法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整个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调查法搜集来的系统的典型历史案例(整理的或历史判例)进行分析教学,通过“案例简介”、“提示思考方向”、“列举当时的法律规定”、“问题解答与学理分析”等步骤,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这些历史案例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界定中国法制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从中国法制史课程自身的性质和特色、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现状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法制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并从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出发,分析得出中国法制史即中国案例史的结论,进而对中国法制史课程援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最后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师课前精心选取精当的典型案例、课堂上例举案例、解析案例和结合当时法律规定评价案例等方面,指出了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课程中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力图为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14门主干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相比其它核心课程,中国法制史课程在教材体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学生们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低下。对于这样的问题,笔者尝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从而改变中国法制史课程面临的困境,重塑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形象,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该课程,拓展知识面、开阔思维。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制史》课程是法律学科类法学专业(专科)的选修课。教材使用蒲坚主编、光明日报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参考教材是蒲坚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书》和《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学生可同时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中国法制史》音像教材。《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法律制度历史的了解与掌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中  相似文献   

5.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关涉教育目的。从“谁的知识”以及“什么知识”两个维度探讨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课程知识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应保有社会价值。课程知识应以彰显“有尊严”“包容性”“可生成性”等为基点,建立“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发生互动的教育场景,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内在品质,从而实现个体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也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法制史课程全程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理论意义 这里所说的中国法制史课程全程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即是指借鉴其他法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整个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调查法搜集来的系统的典型历史案例(整理的或历史判例)进行分析教学,通过"案例简介"、"提示思考方向"、"列举当时的法律规定"、"问题解答与学理分析"等步骤,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这些历史案例现象进行思考、判断,从而认识事例的本质,帮助无实践经验的学生从这些历史案例分析中,由法理与法制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中国法制史知识体系,以达到"更好地武装起来去加工新的信息和解决新的问题"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制史是伊犁师范学院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它也是历史学本科专业的一门考查课.因为对中国法制史特性认识不足,在教与学方面,我院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尚存有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达到预期教学目的,遵循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宋洪岩 《山东教育》2021,(11):40-42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提出了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组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绝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一定要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价值功能,应赋予学生生命发展的意义。本文以“原电池”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落实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依法创业”是大学生创业最底线的要求。但是现在我国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而创业活动要求创业者有更高的法律素养,因此必须在创业教育中特别强化法制教育。但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商”而不重“法”的现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展开法制教育。该课程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守法创业意识,普及常用的法律知识并向其传授法律技巧;并将其与经营意识、知识和技巧教学结合,开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法商结合”之道。而努力培养“精商明法”的大学生创业者,应成为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制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能够批判地吸收历代法制的精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提供历史依据.作为法学教学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应大力加强中国法制史德育功能的开发,体现其民族精神教育功能、人文精神教育功能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功能,发挥中国法制史课程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伯恩斯坦的“分类—架构”教育边界理论从“知识”与“权力”两个方面探索教育边界的实质性问题。“分类—架构”这一组概念抓住了课程教学的本质,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是由课程教学知识与师生关系在“分类”与“架构”两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所决定和支配的。本研究基于现象教学在本质上强调横贯能力的培养与跨学科主题教学,采用“分类—架构”框架解释芬兰现象教学的合理性与独特性,将“分类”和“架构”两个核心概念贯穿于全文阐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主体与教学逻辑的融合机理,并在“弱分类—弱架构”框架下探析芬兰现象教学实现融合的三条实施路径,解析芬兰现象教学何以成功,旨在为推动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促进知识共融与师生共生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2.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是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要求和改革方向。“建筑施工工艺”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课程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深度挖掘提炼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下的教学内容体系、有效衔接思政元素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形成了该课程思政教学的自身特色。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开展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效评价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然而中国法制史课程在教材体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学生们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低下,而案例教学法却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进行案例教学,关键在于案例库的建立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成绩评价和考核。  相似文献   

14.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及时更新学生理论思想,针对性解答学生疑惑的教育课程。在新时代推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改革进程中,要通过选择合理素材,融入时代环境,适应发展趋势,使该课程从知识教育升级为思想启迪,从教学内容拓展转向价值理念引领,从而有效解决以往该课程教学吸引力不足、实效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根本性提升思政教学质量。本文系统化论述了当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事”“时”“势”等维度探究了新时代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应考者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国家考试,命题是确保考试质量的核心工作。为做好法律专业(本科)“外国法制史”课程全国统一命题工作,特制定本命题大纲。一、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1.课程性质“外国法制史”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理论层次较高的专业课程。外国法制史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外国历史上各种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的本质、表现形式、内容、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法律发展史和法律制度史。前者研究法律的历史发展,也可叫做立法史,主要涉及各种法律的…  相似文献   

16.
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论与课程论并非是平行发展的,教学论较课程论根基厚实一些,理论体系更完善;教学论经历了“求善”、“求真”到既“求真”又“求善”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张力的过程,课程论是以“求善”为背景产生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平行的两个分支,目前,两者正处于分化期;现代教学论将从知识教育论转向主体教育论,课程论将逐步进行课程论的本体与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贯穿着“守”与“变”的协调互动.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上,在坚持专业基础的同时,应彰显通识性和实践指向;应主动对现有教材体系通过增补、压减与重构进行调整;教学素材选取上,应加强学生阅读原始文献的训练,实现自读能力的提升,注重素材的经典品质与实践属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取向,并有意识地从学术研究成果寻求智识支持;对于重点知识和基本学理规律,应在坚持内容结构的前提下,创新表达视角和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课堂构成要素——“学生学习”、“课堂文化”及“课程教学”三个维度检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整合的价值在于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遵循“课程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意向性”是现象学的重要主题,是意识的本质和根本特征,是行动前对于“做什么”的构思,且构思的内容清晰。基于问题、现实与发展的要求,高职数学课程建设基础需要“重新概念化”。文章通过回顾与慎思,重新认识课程的主体、知识、目标与形态问题:①课程主体意向性,“一体双元”——“人”作为课程主体的主要元素,知识作为课程主体的次要元素;②课程知识意向性,涉及知识的价值、教学实现、组织与评价;③课程目标意向性,从知识立意转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社会要求与数学价值三个课程目标维度;④课程形态意向性,课程形态要基于核心知识课程主线,呈现“过去—现在—未来”的课程时态,做好数学与专业融合,以及做好围绕核心能力的课程架构。  相似文献   

20.
张松 《考试周刊》2011,(37):30-31
作为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现行的中国法制史教材却呈现出泛滥而少精品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编写者因循守旧,缺少创新精神。要改变这一现状,从事法律史教学与研究的同仁就要积极"温故",从而"知新",进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