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学生与文本之间往往存在着"智慧上的差距"。教师要着眼于翔实的案例,抓住调控的切入点,巧设调控的支点,让阅读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语文回归本真课堂。  相似文献   

3.
深入理解文本是读出感情的前提。学生只有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才能"情动而辞发"。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读出感情?一、有效对话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读出感情课堂上,教师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感觉、感情和感动,获得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情感,做到"情动而辞发","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要的就是关注课标与教材落实之需:让学生学"标"所需,学我所需,学中有乐;让教师教"标"所需,教生所需,教中有乐。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和老师对话。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让师生都在阅读中寻找到所需,在质疑中有获,在交流中学法,在拓展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抓实课堂、拓展课堂、走进生活,对达成课标要求,对发展学生素质作了积极的尝试。一、文本引领,走进生活文本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知识,获取内心体验,产生共鸣。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走进生活,与生活沟通。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中,最后在探究乌鸦被骗后…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了,理念新了,教学行为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了,教学思维也有了新的建构了,可是"走进文本"总还是让人们有着"穿着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总还是有着隔靴搔痒的嫌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走进文本"依然是在让学生被动地走进文本而非主动地走进文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些教师在打着"教师为主导"的旗帜下,虽在拒绝着传统教学模式的"低效",却在固执地实践着所谓新课改的"高耗"。本文提出了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具体策略,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贯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9.
"磨课",那采用一定的手段反复修正、完善、优化学科课堂教学。揣摩文本,品文悟情;研磨目标,准确定位;琢磨教法,顺学而导;打磨细节,精益求精都是磨课的基本策略。磨课,让课堂渐入佳境,让教师教得轻轻松松、有声有色,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一、教师潜心钻研文本,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首先就要潜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开展立足于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堂上,教师积极指导学生从朗读入手,领会文本;从语义入手,揣摩文本;从比较入手,品析文本;从其它方法入手,研习文本,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对话,进而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立足于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策略的成功运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方煦 《学子》2014,(12):7-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对话?让我们共同走进课堂教学,共同感悟对话的实施策略。一、对话应走向文本对话的课堂要求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切实做到深度把握文章的精髓,让自己、文章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共呼吸,同命运!只有教师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是指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本色的的认知。这一认知体现的是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最原始也最语文的阅读。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这句话  相似文献   

14.
诗意化教学能够激励教师成长。用诗意化打造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语言要诗意化,导语语言要精心打磨,评语语言让学生快乐;走进文本方式要诗意化;课堂对话层面要诗意化,采用教师引领、学生参与、环境契合等策略;课堂教学环节要诗意化,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仔细雕琢课堂导入,巧妙抓住重点难点,科学选择提问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中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让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感知,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地走进文本,并通过阅读获得感悟,进而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主要从设疑激趣、创设情境、品读句段三个方面来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继而激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因"趣"利导,巧妙寻找文中的矛盾冲突点、童趣写真处,让学生体验感悟;同时,教师要坚守儿童立场,创设情境,换位思考,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爱上学习。  相似文献   

17.
祝佩金 《语文天地》2013,(19):48-49
文本细读是"拿来主义"的活学活用,也是对语文学概念的一种活用。新课程标准将文本细读定位在语文阅读之上,因此,文本细读在教育过程中是从阅读角度出发,为阅读教学服务的。文本细读的要求标准就是让学生、教师走进文本,聆听文本,在倾听的过程中完成与文本的对话。一、文本细读的内涵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往往只关注如何搞活课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围绕"学导创"等阅读策略,阐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掌握文本知识,生成阅读素养,提高阅读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核心是"人",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堂的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改革。课堂中的"教"与"学"的本质是促进"人"(学生)的发展。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思想,我校本学期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三年内,我校将探索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策略;要加大科研力度,实现学校科研发展;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撬起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田俊红 《考试周刊》2014,(24):41-41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为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琅琅读书声,读是语文课上最美的风景。唯有"读"才能深入文本,理解课文的大意主旨,唯有"读"才能走进文本读出别样的风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