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兆炜 《学语文》2004,(4):11-11
《变形记》是现代派文学大师、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作品,《促织》是中国蒲松龄的作品,两文虽然所处时代、国家不同,作者不同,创作背景不同,内容、主旨不同,但两文在运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反映人的异化的悲剧性、控诉社会的摧残人性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两文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两篇文章,下面加以比较分析两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变形记》与《促织》在成时间,政治气候和写作土壤等方面的比较,剖析了蒲松龄在《促织》中所蕴藏的深刻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陈佳 《上海教育》2013,(15):78-78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其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在其内容和表现方式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这部作品的节选被安排在了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年级教材中,因此这篇课文的教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同属变形母题,都有作者的自伤自哀、讥讽社会的浓厚色彩.从美学特征、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主题思想与创作动机、艺术特征等方面对两篇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为理解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中国清朝作家蒲松龄的《促织》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都是小说,都写到人化为虫子的故事,都极富想象力,都揭示了社会的不合理,且同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本文侧重探究两篇文章的不同。《促织》是文言短篇小说,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而《变形记》是现代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虽为短篇,而篇幅颇长,且带有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中的审美现象"物化"与西方现代派创作中的"异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卡夫卡与蒲松龄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这种"变形"的母题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对现实的控诉.  相似文献   

7.
人变动物的题材是古今中外作家借以表现主题的常用母题题材。《变形记》是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促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传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人变虫的题材,《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促织》中主人公成名之子魂变促织。不论是人变甲虫还是人变促织,都是社会重压下产生的悲剧,展现了异化社会中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蒲松龄对小说题材的选择?有的同志认为,《促织》开头虽然点明故事发生于明宣德年间,但这是作者“托名前代”的“曲笔”,是为了“避开文网的迫害”,是一种“借古讽今”的笔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缺少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有着共同的“异化”主题、反讽意识和现实与荒诞水乳交融的创作手法,因而《促织》可称为东方的《变形记》;但是二者在主题的深度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等方面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0.
蟋蟀,《释诂·释虫》中释为“蛬”,别名促织,又名趋织、蛐蛐儿,因八月桑蚕巢茧,蟋蟀繁衍正炽,其鸣声如“促织”,故名。蒲松龄以此为文名,涵用本义,勉人走正道也。在蒲氏《促织》前,《明朝小吏》中有一个“骏马易虫”的故事:“帝酷好促织,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数十金。时枫桥一粮长,  相似文献   

11.
《变形记》新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变形记》问世至今,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总是把目光集中在推销员一夜之间变成甲虫上,强调作品对使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那使人变成虫的力量”的认识。本通过对卡夫卡创作作品时思想情感状况的分析,指出该作品其实是作灵魂中“可怕的和恶心的”东西的艺术表现,作通过写出来而把它们从心底赶出去,从而获得灵魂的解脱和安宁。  相似文献   

12.
《促织》是蒲松龄小说中的精品,一直以来有关其主题的阐述也相对固定,就是: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3.
1.导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给蒲松龄的高度评价。我们这篇小说写的是?“促织”(学生答)”。讽没讽刺贪官污吏?“讽刺了(学生答)”。通过一只小虫子也能讽刺贪官污吏。可见蒲松龄确实是位高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先生的小说,去领略这位高人为我们创造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促织》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力作《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倪文锦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三册中选人了这一篇目,在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对其主题作了这样的说明:“…通过成名一家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吏治腐败的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作者对清代黑暗统治的不满……”毋庸置疑,作为一篇“浮白载笔”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的写作意图并不难去把握,但若将《促织》一文的主题这样概括,则未免有失偏额。下面笔者就谈一坦白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学语文》2004,(2):19-20
卡夫卡和马尔克思是近现代西方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星辰,中学语言课本节选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变形记》与《百年孤独》。在作品中他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反映出人类生存的某种精神状态——孤独。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促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尖锐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深受压迫的下层人民遭遇的同情,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促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成名因缴纳促织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的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寄托了作者对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在这篇小说里,细节作为情节的构成单位,无论是景物细节、场面细节、行动细节,还是语言细节、肖像细节、心理细节,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的名作《促织》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文中有这么一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此中“好事”,人教版高四册《语文》(必修)没有加注,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没有译文;翻检旧版教材,课本亦无注,《教学参考书》译作“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高五册第127页,  相似文献   

19.
《变形记》是世界学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章讲述了小推销员格里高尔在沉重的工作、家庭负担和心理重压下变成了一只甲虫,最后被家人无情地抛弃、悲惨地死去的故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了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20.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