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译旅游材料中的跨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而译者则是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进行沟通的桥梁。毫无疑问这种跨文化沟通需要跨文化意识,旅游资料翻译尤其如此。但很多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如人意,由于对外宣传的受众是特殊的群体,要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译者必须以受众为中心,分析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其它特点,以便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因此,本文作者认为跨文化意识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资料的翻译主要为了对外宣传,最终目的是要让国外普通旅游者看懂、听懂、读懂并且愿意接受,因此译者必须从跨文化视角对待翻译。本文以泰山旅游资料的英语文本为例,主要从英汉旅游文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差异,景点名称的翻译,历史文化词的翻译,古文和诗词信息的翻译等四个方而来解析旅游资料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旅游外宣资料有其特定受众与特殊目的,因此,此类翻译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上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外宣资料的文本特点及其针对的读者群,指出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从而达到对外宣传、招揽游客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关联理论及最佳关联原则为依据,通过实例分析最佳关联如何引导译者翻译英语旅游公示语中的双关语,并使译文在受众最小的认知努力下获得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与原文相当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为归化和异化翻译法在不同类型文本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旅游文本属于典型的"呼唤型"功能文本,以传递信息、诱导行动为主;同时,其间蕴涵着大量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信息。因此旅游文本翻译既要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又要在语言形式上通俗易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结合文本的不同功能和交际目的 ,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归化异化翻译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旅游外宣翻译指的是旅游文本材料的翻译,能否得当地翻译外宣材料不仅有利于中国旅游业走向国际市场,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从而较强各国各民族的交流与了解,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的适应选择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选择,包括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鉴于中外旅游文化在旅游目的、价值观、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译者在翻译旅游外宣材料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语言、文化、交际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障碍?采用什么样的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传达文本信息,传播中国文化?这将是本文作者集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魏天婵  张昆鹏 《海外英语》2011,(14):189-190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两种翻译策略,无论译者选用那种策略,都应该考虑翻译的语境和文本的特点。旅游文本中邯郸成语英译策略的选择不仅应考虑译文的流畅,也要考虑文化传播的效果。邯郸成语历史感强烈、喻意鲜明深刻,译者应结合邯郸成语的特点,灵活运用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它的译文,也决定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作为应用翻译重要内容的旅游资料翻译,它特别注重信息传递,其翻译过程涉及到翻译目的、目的读者、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等诸多因素。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有关原理,以《中国文化胜迹故事》英译为个案研究,指出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的适应性以及旅游资料翻译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伟 《海外英语》2013,(9X):161-162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是文化沟通与传播的纽带,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翻译毕竟不是创作,因此译者的主体性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而得到充分发挥的。论文以中华特色美食为例,从翻译的标准出发,对旅游英语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特征及表现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既要有创造性又要有自制性,以促使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更加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译者理解原文的主观体验过程和找寻准确语言进行表达的客观描述过程,是突破客观界定,使译者能够自如运用主观思维,并使译文更具风格特色的先驱产物.本文依据翻译目的论,以中国各城市官方宣传资料为例,以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为指导,旨在阐释翻译目的论对旅游翻译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旅游英语翻译中确立读者接受主体地位能很好地吸引英语为母语的游客,传播中国文化.为此,译者在翻译准备时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环境,翻译中关注读者主观性理解及心理需求,翻译后密切注视读者的接受反映.  相似文献   

12.
我在旅游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是旅游资料英译中要解决的难题。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认为旅游资料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章,其核心是读者,其英译而应以传递信息为第一要务。结合汉译英旅游资料,对功能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译者在旅游资料英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传递出原文的核心信息,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灵活运用增译、省译、改写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较好的沟通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静 《考试周刊》2012,(37):86-87
旅游文本面向的是特定读者群——旅游者。译者翻译这类文本时,应考虑旅游者作为文化他者的阅读习惯及接受水平。本文强调旅游宣传资料英译时应以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为指导,通过增译、减译、改写的方法来发挥译者的读者意识,传达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陈一龙 《考试周刊》2013,(94):83-84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旅游翻译对旅游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本文试图探析国内旅游英语翻译的"内伤",以阐明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料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信息内涵,又要使译文被目的语读者接受理解,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致。笔者从语言学视角,以"顺应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例论述了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见解,同时亦提供了相应的语用策略以提高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本翻译有时会受到译者所处时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诗学观的操纵。文章从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入手,探讨了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在旅游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操纵策略,以消除中西方语言文化上的隔阂,确保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旅游宣传文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将其与旅游宣传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旅游宣传文本翻译行为人的特点以及其翻译要求,提出了适于旅游宣传文本翻译的三种翻译方法,即减译、增译、改译,以期为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料的翻译是一种文化解码,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因涉及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等对旅游景点的翻译影响很大。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旅游资料翻译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结合某旅游景点的翻译实例,提出旅游资料翻译应以译语受众为中心,以目的法则、连贯原则为指导,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内容上不仅要阐明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应具备可接受性;语言表达上必须准确、简洁、通俗,富有吸引力,能雅俗共赏;形式上应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原文,能够吸引异域文化背景的游客,以有效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省主要旅游景点解说翻译为例,从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调查分析海南旅游资料创作和翻译存在的问题,继而从政府和译者两方面就海南省旅游翻译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以促进国际旅游岛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即提倡使用语用等值来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本文以语用等值的理论为框架,从跨文化的视角,选择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一个方面,即景点介绍语的翻译,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