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而不屈 邹韬奋先生出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去世,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 1936年10月19日,上海举行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邹韬奋先生发表了一句话演讲: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相似文献   

2.
短文之最     
最短的演讲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各界代表举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时,出版界代表邹韬奋演讲说:“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最短的杂文 1946年,蒋介石派特务殴打上海赴南京请愿的反内战代表,公然制造了“下关惨案”,引起了公愤。当时,  相似文献   

3.
王晓维 《语文知识》2005,(10):29-29
1.老舍《茶馆》:先后相继关了门。《茶馆》第二幕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先后”与“相继”语意重复,应去掉一个。2.唐弢《琐忆》:不期而遇地晤见。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却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与“晤见”连用语意重复,应改为“我却与鲁迅先生不期而遇了”。3.汪曾祺《胡同文化》:羊尾巴、狗尾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辅导》2023,(29):37-48
<正>1开场交际话题导入1936年10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演讲,他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的一句话演讲,振聋发聩,表现出鲁迅先生坚韧不屈的抗争精神。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整个会堂有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候丘吉尔的出现。这时,丘吉尔在随从的陪同下走进了会场并慢慢地走向讲台,他脱下大衣交给随从,然后又摘下了帽子,默默地注视着所有人。一分钟后,丘吉尔说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丘吉尔说完后穿上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这被称为世界上最简短最震撼的一次演讲,也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演讲。  相似文献   

5.
短文之最     
最短的演讲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各界代表举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时,出版界代表邹韬奋演讲说:"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相似文献   

6.
语词修养     
这是一个幽默的故事:工头看见贝克在车间里抽烟,很生气说:“在工作的时候不准抽烟,贝克先生。”贝克答道:“是的,所以我在抽烟的时候不工作。”工头的话批评贝克违反工作纪律,贝克则调换工头话语关键词素的位置,不仅搪塞过错,还为怠工偷懒找到理由,十分有趣。这让人想起语序与语意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如何纪念鲁迅先生逝世?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先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几位青年才俊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回应。鲁迅虽已过去,但是历史还在继续。鲁迅作为“历史中间物”却被延续至今。鲁迅关注的某些问题仍然存在,或者变异。鲁迅研究在当代还要继续。而且在重新审视鲁迅的时候,我们发现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遗产的“鲁迅精神”和“鲁迅思维”。它是鲁迅的精髓,相对于问题来说,这些更值得新世纪的青年一代关注。本期刊发“鲁迅遗产与当代青年世界”这组笔谈文章,旨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亦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先生在《缪思的左右手》一文中说:“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他用极形象的语言揭示出“诗歌具有跳跃性”这一特质。虽其如此,诗歌不管是叙事的、抒情的,还是说理的,大都可以被读者补缀成较完整的“事件”,其主旨、情感与哲理也大都浑然包孕在这寥寥几十字的尺幅之内。因此,我们隔着时代去复原诗中(主要指古诗)描绘的世界,就要善于整合文句,方法之一便是理顺语序。只有理顺了语序才能理解语意,进而读出种种好处来。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塑造了一个看似思维语序混乱,实则思维成果石破天惊而为世人所不容的思想先驱——狂人形象。狂人对封建社会的本质、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前无古人的反思,其思维成果震撼着沿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狂人取得如此辉煌的思维成果,关键是思维方法的变革。所谓思维方法是指人们为解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1986.10.19)这一天,我班搞了一次融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主题班会活动———思想节。虽然这次班会是以纪念鲁迅为主要内容,但班会名叫“思想节”,这是为了使这次班会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纪念、学习鲁迅,还包括了解、学习古今中外其他大思想家。而且“思想节”的“思想”二字还点明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了解、纪念思想家而活跃思想、启发思考、训练思维。班会前我做了这样一些准备工作:一是确立“思想节”的主题———“学习鲁迅,振兴中华”;二是商定“思想节”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许静 《文教资料》2006,(18):49-50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全面论述过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指出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指引青年应当如何生活、如何行动的,并且确认了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主将的崇高地位。凭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当之无愧的一个评价。在《呐喊》与《彷徨》中,虽然鲁迅先生描写的大多数是“老中国的儿女”的思想和生活,表现两千多年封建意识的积淀给国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性带来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但是在近二十篇小说中,均有多少不等的少年儿童形象。鲁迅先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刻画了这样两类不同的少年儿童的艺术形象:一是从肉体到精神受到严重…  相似文献   

12.
蒋玉军 《新高考》2009,(3):24-26
1.如何辨析语序不当的病句?语序不当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形:从语法角度看,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如多项定语、多项状语的排列;对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语序不当"还可能引起搭配不当。从语意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3.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鲁迅先生的名篇,文中有一个长句子,对梁实秋的无耻行为一针见血,揭露无遗。它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思维、一贯文风。由于其表现形式既独特,又复杂,所以作为句子的结构该怎样分析,长期以来,久持不下。请看:在《答鲁迅先生》那一篇里,很巧妙地插进电杆上写“武装保卫苏联”,敲碎报馆玻璃那些句子去,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党去领卢布”的字样来,那故意暗藏的两个×,是令人立刻可以悟出的“共产”这两字,  相似文献   

14.
语序是说话、行文中各级语言单位排列组合的顺序,它主要用来表示语法意义。语序变了,结构关系随之变化,语意也就大不一样。如“不很好”与“很不好”一字未改,只是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而不是不大一样。由此看来,语序对我们准确地表情达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千万忽视不得。我们试看以下事例:相传在古希腊,有人曾问大学者亚里士多德:“你与多数人的差别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大学者通过语序的变换,构成修辞上的回环,使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辛辣地讽刺…  相似文献   

15.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教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课文中心  审题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2)课文中能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是哪个句子?  默读后讨论、交流:  师:现在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生:课文先写许多人在万国殡仪馆悼念鲁迅先生的情景师:这句话得补充一点,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悼念鲁迅的呢?  生:应该补上“鲁迅先生逝世以后”。  师:很好!(板书:在殡仪馆里)  生:接着写鲁迅先生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师:注意,老师要求说说“写了哪几件事”,要说事情。  生:是写…  相似文献   

17.
我下面就语文教材中的几个典型例子,谈谈病句的几种类型。 首先,我们看看《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这句话:“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因数量词“六个”所处的位置不当,会产生两种意思:一是“六个”职员,一是“六个学生自治会”的职员。由此可以认定,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属“病句”,其类型为“表意不明”中的歧义句。据文意可将“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修改为“学生自治会六个职员”,从而消除歧义。像这样通过调整语序而使表意明确的病句,既可说是“语序不当”的病句,又可说是“表意不明”的  相似文献   

18.
论邹韬奋在新闻实践中的"三贴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重读有关邹韬奋先生的集,感触很多。笔认为,现在中央大力提倡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前,韬奋先生就在新闻实践中非常注意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韬奋先生是我国最早全方位地进行“三贴近”的楷模,他身体力行的“三贴近”作风,对于当代传媒人来说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敢于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敬仰的感情。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这篇课文时,  相似文献   

20.
1.课文分五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每段中找词语或句子作小标题。说说课文反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第一段:写“我”对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第二段:写伯父鲁迅先生在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