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8月,笔者在《教学月刊》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一文,从语文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2006年3月,笔者又在《现代语文》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教育观再探》一文,从语文的知识观、训练观、实践观、整合观、创新观、生活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两篇文章先后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复印。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课程改革和语教学改革的灵魂.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必须充分认识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2005年底,以贴近生活,贴近读,关注热点称的《北京学》在显要位置推出了聚焦教育问题的报告学《高考殇》,对恢复长达28年的高考制度进行了一次尖锐的、全方位的诘问与反思,并特别配发了《中国高考向何处去》的评论。章发表后,引起了广大读持续不断的激烈沦争和关注。被认为这是《北京学》继上世纪末掀起“忧思中学语教育”之后,又一次针砭中国应试教育现状,热切呼唤教育改革的大举动。据了解,中有多处对全国语高考命题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课是语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语课程实施的平台和支点,课教学是语教学的主体环节。正因为如此,《语课程标准》对选取什么样的:℃章作为课,规定了很高的标准:“具有典范性,质兼美,富有:疋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应该“质兼美”。  相似文献   

5.
现在使用的人教社版高中《语》教材(包括《语读本》,对一些字词按“旧读”注音,这就存在一个与现行规范标准相抵触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二: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语教学少慢差费的弊病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曾讲过他“最想说的”也是“最根本的、最紧要的”一个话题就是“目前的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我想,钱老师的话深刻地指出了当前语教学之所以走不出困境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目中无人”。新制定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以人为本 ,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业。语文是人文学科 ,是诉诸丰富情感的一门功课 ,它与未来公民素质的高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 ,给我们语文教师以深刻的启迪。《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一章开宗明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里 ,“人文性”被首次提升如此重要的地位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观作比较 ,不难看到二者的区别 :传统语文重视知识传授 ,而《语文课程标准》在重视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 ,则更为重视学生语…  相似文献   

8.
孙芳 《现代语文》2006,(11):6-7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准确地揭示了语与化的密切关系;语是化的工具,具有丰富的化内涵。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教育,不能只是对字、句读、段落的分析,同时也要担负起对民族化传承和认同的重任,让语教育绽放出民族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一篇《误尽苍生是语文》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大批判,时至今日。语文学科的改革浪潮虽几度“惊涛拍岸”.但“改革从来就是步履维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于漪)。因而语文课仍不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困惑。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应时出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新《课标》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这就明确要求语文老师应掌握现代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在新世纪的教育背景下,对话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语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那么,什么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它有哪些特点?怎样开放才能让语教学充满活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拟结合笔在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成为语教学研究的热点,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之后,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素养的整体提高。”较早提出语教学目标研究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王荣生博士.他在2001年12月发表于《教育探索》的《论语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中认为,分析语课程与教学目标,在我国主要有三种框架.一是借用我国传统的章评价“与道”的对举法.引申为“人性”与“工具性”:二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构建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三足鼎立的目标体系:三是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切分为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领域。王荣生认为.作为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能否成为有效途径.可用三个标准来衡量:清晰的概念内涵:框架的中义性和框架的解释力。依照这三个标准.上述三种框架都有较大局限性.他提议分析语教学的框架由同一级别的平摊分割模式改为两个级别的层叠蕴涵模式.自此拉开了语教学目标研究的序幕。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很多。关于语教学目标研究在数量上大丰收的同时.也呈现出了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据笔调研得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优秀语教师,无一例外地都从叶圣陶的语教育思想中得到过滋润和熏染。1980年8月18目,名学吕叔湘撰首次提出“圣陶先生的语教育思想”这一全新命题后,全国语教育界更是掀起了学习、研究叶圣陶语教育思想的热潮。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竟然与叶圣陶1949年8月负责拟定的《中学语科课程标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见拙作《语课程标准与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刊《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足见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在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们必须弄清两个基本问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目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育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语文教育是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下面着重从这些方面就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教学科学化”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求知”层面的语教学特质的规律探求;二是“求实”层面的语教学最优化的实践追寻。语教学从属于“科学世界”语教育,而非“生活世界”语教育;语教育是“交往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宏观架构起了语教学科学化的“科学世界”教育背景,确立起了语教学科学化的逻辑起点。言语技能训练是语教学的基本途径;言语形式是语教学的立足点;以交际言语为主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言拓展是语教学的总体趋向——为语教学科学化从宏观的教育走向中观的教学,从“应然”的教育目的走向“实然”的教学结果指明了方面。而语课是具有学科课程特点的活动课程则为语教学科学化从教育的微观层面即课程形态上找到了最终的落点。  相似文献   

17.
韩军的《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精神》一引发的旷日持久的关于语学科性质的讨论,终于暂时有了个“说法”。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学科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高秀杰 《现代语文》2006,(11):15-16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人性”成为语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人性”比“工具性”角度更科学。坚持了“以人为本”。比“思想性”内涵更丰富,包含了化性、人性品质及思想性等,它与大语观、大教育观一脉相承,强调“人性”对语教学改革十分有利。在《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还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都蕴涵着极强的“人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性”也渗透入了语“双基”之中。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要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对语“双基”进行再审视,而且应充分利用“人性”这一新理念促进语“双基”的合理实施。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不少老师对“对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产生了疑惑。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部分知名专家,教授,名师以及一线的老师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他们或微言大义,简明阐述,或独辟蹊径,一语中,的畅谈了他们心中的好课标准,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策划这一话题的目的只是想抛砖引玉,求教于方案,让大家都来关心和探讨这一话题,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更加有趣,更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20.
老舍先生的散《猫》是一篇经典章。综观许多优秀教师的教案,总脱离不了猫的特点,在“古怪”“可爱”上做足了章。近日一老师参加评比,在帮忙备课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讨论、思维碰撞,大家都有一个想法:跳出“古怪”看“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