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霞 《现代语文》2004,(10):37-37,33
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作品的空白点起了一定的作用。关注空白,聆听空白的召唤,走进空白的期待视野并填补空白,会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在唐宋诗人的笔下,有许多写笛音的诗词。唐代有许多边塞诗写笛声的。寄托了边疆戍卒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律《从军行》。全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在寂寥的边塞,传  相似文献   

3.
金哲 《现代语文》2004,(5):11-11
涵泳法.要求人们在充分尊重作品的基础上,熟渎成诵,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统一起来,也就是把“我”(欣赏者)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从而获得身l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审美感受。它有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说别的,但就《李义山诗集》中的“无题诗”而言,就如天上璀璨的繁星,放射出迷人的光彩。单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所咏也非一事一物,取材较为广泛。内容丰富多样,难以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由数十个学院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0年9月从美国到英国,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鉴赏,掌握方法指导鉴赏,就是抓住材料中的基本篇目,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解释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欣赏作家的语言艺术。其目的是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何指导鉴赏,方法具体多样,概而言之,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树立整体观,切忌胸无全局,单篇独赏。每类(或每个单元)乃至每篇课文在整个教材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颁布,教育界一场大规模的学习、讨论、变革正在展开.此时,读一读西方文论是有益的,笔者认为它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影响和直接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荒诞,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也是西方文学研究和文艺批评的重要话题,“我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时代”,这一句话像歌词的迭句一样频繁地出现在许多荒诞文学的小说或戏剧的台词中,被西方人反复咏唱。  相似文献   

9.
意义的解读,是学阅读的第一步。作家对生活和世界的洞察与观照、热情与理性、诗意与哲学的意蕴,总是随着他的情感的走向网络交织在作品里,使得作品气韵生动。而这一切,都只有通过意义的解读才能把握到。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左右尊卑的问题:有时“左”为尊,如信陵君“虚左”请侯生(空着左边的位子,让侯生上坐);而有时则右为尊,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还有司马迁不惜笔墨叙述鸿门宴的坐次安排,是何用意?这些都涉及到我国古代左右尊卑的问题,弄清了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解惑”,而且可以深达其旨。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使学生把握文本,获得知识,展开思维,培养能力呢?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三读。一、让学生读出自我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通过阅读,把握住文章作者的思想脉络,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使自己时时处处与文章“通电”,在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  相似文献   

12.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妙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我以为都没有切中要意。领会这一妙句之“眼”在哪里?在“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伤”字上,在“酒醒”之后的“愁更愁”上,一句话,在于借物寄情的贴切,在于烘托渲染手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13.
人生难免独处,独处之时或百无聊赖,或黯然神伤,或自得其乐,古典诗词深入细腻地刻画了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种种独处心理和精神状态,描绘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独”形象。  相似文献   

14.
15.
段大明 《学语文》2005,(3):0-31
世纪之交,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机普及率的迅速提高,一种以手机为接收传送工具、以超小荧屏为阅读对象的全新文化形态逐渐形成。这种文化形态最显著的特征是有限字数的符号传送(70个汉字或160个英文字母为一组),而传送的文字内容、修辞方式、结构形态、思想灵感以及由此带来的阅读感受,都带有明显的文学的特点。由于这种文学样式诞生的时间还不长,尽管它们极富文学灵感,作者读者人数众多,但由于它的“俗”,因而文学界、评论界对这一文学现象并未十分在意,至今仍未将其纳人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教学艺术之一,“模糊教学”源于著名的模糊集合(弗晰集合)理论(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1965年提出),即人脑具有模糊思维的能力,可以依据事物的模糊性对事物进行综合识别和判断。在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模糊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收到独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贵曲,那么课文分析呢?那种“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式的“这说明了什么”“这表现了什么”的分析法之所以常常令学生昏昏欲睡,就是因为常常太直、太干,把文思、文势、文意、文脉、文味、文气、文采等文章赖以存活的神情理趣,肆意割裂、肢解,使其原本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变成风干硬化的“木乃伊“,怎能不失败呢?赞可夫  相似文献   

18.
无言的结局     
孤星残月,天地似乎凝固了。我坐在阴嗜潮湿的牢房中,思绪回到了从前……  相似文献   

19.
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内蕴往往具有丰富性,多义性,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自由解读空间,也决定了对它的解读必然是多元的,另一方面,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具有两个极点,一个是作者,一个是读者,作品不帅作者单方面完成的,而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再创作共同完成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陈萍 《学语文》2005,(4):32-33
宋代文人特别嗜好瘦劲的梅花,李淇写成《梅花百咏》,而张道洽一人就写了《梅花诗》达三百首之多。可以这样说,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泛滥”盛行的时代。宋代盛行梅花与宋代文入追求风雅的生活不无联系。风雅成为宋文人们的共同追求,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普遍认为作诗最忌一个“俗”字,凡诗词必得高雅。有人曾问诗人赵紫安在作诗时如何脱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但能保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林和靖甚至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