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凤凰卫视一直把直播重大新闻事件作为扩大影响,吸引观众的手段。由于注重新闻的时效性,追求独家新闻,善于发挥记的潜力,为记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因此它吸引了众多高素质的、勇敢的前线新闻工作,如巴格达硝烟中的闾丘露薇,以及报道2004年9月1日至3日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的人质事件的卢宇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卢宇光是此次报道俄罗斯人质解救事件中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1日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的人质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作为现场惟一的华文媒体记者,在枪林弹雨中为我们进行了现场直播,其置生死于不顾的勇气和对新闻工作的极大热情,让人感动。报道中,卢宇光凭借自身的经验,充分接近现场,用极富特色的声音和弥足珍贵的画面报道了新闻事实,传达了现场气氛。特别是9月3日下午的一段在战斗最前线的电话连线报道,  相似文献   

3.
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的人质事件,对俄罗斯和全世界的重大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普京总统日前宣布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和反恐措施,旨在加强国家统一和保障国家安全,这些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廖小菲 《新闻记者》2004,(10):16-17
从两次车臣战争到后来接连不断的恐怖事件,恐怖主义问题一直是俄罗斯政府和人民的"一块心病"。由于传媒具有的特性,正逐渐与恐怖事件形成共生关系。正如有学者所指出:"恐怖主义被广泛认为是不可避免地、象征性地与大众传媒联系在一起了。如果没有传媒的介入,恐怖主义最终也会彻彻底底地消失。"在报道恐怖事件时,传媒应以什么立场进行报道并对信息进行  相似文献   

5.
张林 《青年记者》2006,(11):21-22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美国因"9·11"事件发动阿富汗战争,打垮将本·拉登奉为座上宾的塔利班政权.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伊拉克,阿富汗相对平静,似乎成为"被遗忘的战场".但近年来,随着塔利班呈卷土重来之势,阿富汗那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相似文献   

7.
张林 《新闻天地》2007,(3):12-13
“恐怖分子打伤很多人,我们正在跑……恐怖分子冲过来了!向我们开枪……”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解救人质现场,他用最真实的、喘着粗气和些许颤抖的声音带来了颇具震撼力的现场报道——这个气喘吁吁的声音夹杂在枪林弹雨中,在第一时间通过卫星传到凤凰卫视,并同步进入了千万个关注此次人质事件的华人家庭。就是这个从前线传来的惟一一个华人的声音,让很多人记住了卢宇光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荆成 《青年记者》2006,(23):37-37
11月19日,有雾,入秋以来济南最大的一场雾。  相似文献   

9.
林琼 《云南档案》2011,(4):60-60
<正>时间就像一柄长梳,捋起缕缕青丝,留下岁月痕迹;又像一列火车,带走无限宁静,留下长长轨迹。人生道路上总有亲人陪伴,工作历程中总有同事扶持。2010年9月,我的人生中出现了一个拐点,自己通过公务员考试从马龙县调到富源县档案局工作。虽然仅是同市跨县调动,两县相隔也不算  相似文献   

10.
在出版社干了几十年,经历过不少人和事,其间常有一些闪亮的东西给我心灵触动,历久难忘,总想将其记录下来给后来者以点滴的启发和教益,也算我这个过来人的一点心愿.其中,丁春玲应该是值得记录的一位.  相似文献   

11.
当突发事件或灾害、灾难骤然降临,第一时间记录与告知,第一时间传播事实与真相,是新闻职业基本要求,亦是最大价值。紧急情况下,时间短促、任务紧迫,无法从容准备,需要记者抓住时机、敏锐判断、行动迅速、头脑冷静、忙而不乱,……这就是记者的应急能力。假如赶上了大事、要事和紧急采访,假如碰上了紧急情况,如何做到从容应对?如何快速进入、接近信源、发回报道?需要注意和重点规避的问题是什么?记者的个人行动如何与媒体的团队协作配合?媒体的应急机制如何建立?本刊这期就与您一起体会、感悟记者应急能力的培养锻炼。  相似文献   

12.
像我这样的人,当然要劳动改造啰。1959年8月,我跟着小队长从闵行摆渡到西渡,步行6公里,才到了我们的劳动基地——邬桥公社6小队。到了目的地,才知道这里不仅仅是《文汇报》的,而且是上海新闻界的劳动改造基地,那些受三、四类处分的右派,都集中在这儿。《文汇报》的右派,有陈钦源、黄裳、黄立文、徐凤吾和朱嘉树,连我共6人。其中陈钦源与黄裳一直是副总编辑柯灵手下的大将,我在解放前就认识他们。  相似文献   

13.
来华接受“中国式”疗法 2004年9月1日,30多名恐怖分子冲进俄罗斯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000多名师生和家长劫持为人质近3天.造成包括172名儿童在内的331人死亡,700多人受伤。人质危机后,包括中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为幸存儿童提供了治疗,这是“一场硝烟后,和平世界与恐怖主义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银装素裹的南国原野,焦急而充满期待的旅客脸庞,在雨雪中通宵执勤的武警战士,冰凌里鲜红的辣椒,在凳子上坐着睡了三个晚上,一次次摔倒又爬起来追赶汽车……回想起春节前到粤北灾区采访的经历,这些难以忘怀的场面又一一浮现在脑海。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的话:又是一年入职季,新闻界也即将迎来“新生力量”。近年来,机器人写作、无人机拍摄等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编辑部变得更加多元,同时,也有越来越多非新闻科班的“萌新”选择进入新闻行业。“非科班”的新闻人在“入行”之初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进行自我提升?本期“茶座”,我们邀请了农村日报和农村大众两位“非科班”出身的新闻人,分享她们的新闻从业故事。  相似文献   

16.
5月12目14时28分,这是每一个还活着的北川人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时刻。一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尘土弥漫,巨声隆隆。那一刻,亲人没了,家园没了,档案馆没了,一座美丽的羌寨县城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晚报的忠实读者都知道,每周日有一个“京味报道”专版,专门报道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老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历史掌故,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哲理性兼备,风格独特。广大读者喜爱“京味报道”专版的主持人兼撰稿人刘一达。多年来,刘一达创作出20多部、9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人虫》已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胡同根儿》、《北京爷》、《百年德行》、《故都子民》等正在改编过程中。加上新闻报道,刘一达的作品已超过1000万字。1995年,他被评为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在南极的冰雪中,在北极的荒原上,在中国南海的热风里,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从海外异域到神州大地,都曾留下他采访的足迹。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的位子上一干就是16年半,他认为“总编辑”就应该总是在做编辑;他又是一位“老记”———总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在《东西南北中》、《大江东去》的大型系列报道采访中,在人大、政协“两会”的会场内外,在悉尼和盐湖城奥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他不倦的身影。他就是《我在现场》一书的作者李仁臣。他认为当“老总”和当“老记”并不矛盾,主张“红笔蓝笔”兼…  相似文献   

19.
《我在现场》,是眼下军报部队新闻版开设的一个专栏,刊登的都是来自部队火热一线的目击新闻。身处信息发达的多媒体时代,对一名军事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我在现场”4个字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亲历中深入,仍是采写鲜活新闻的一把“金钥匙”。下面,我结合近些年的采访体会,谈几点具体感受。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就要求我们采访时,多获取第一手资料。如果偏听偏信,那就无异于盲人摸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