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男、女跳高都曾达到过世界先进水平,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近10多年来跳高运动水平的滑坡,其中运动损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以参加2009年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嘉兴站)男、女子跳高比赛的18名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损伤原因,为科学训练、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60名优秀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的调查,分析研究跳高特殊竞赛形式下,我国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变化的原因以及引起不同焦虑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性别差异、文化程度、运动水平、训练年限对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与国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一些见解,为我国跳高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两步的技术动作对跳高起跳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跳高运动员试跳中最好成绩高度和最终失败高度是两种极限高度。运用三维摄影解析和运动学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好成绩高度和最终失败高度最后两步助跑技术进行研究,并参照国际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存在助跑速度过低、失败高度倒1步步长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伯里采用背越式技术越过2.24米的横杆获得了金牌,从此这种与俯卧式技术完全不同的新颖跳高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跳高运动员采用,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更喜欢它。我国大概从1971年起才开始在青少年运动员中采用这种技术。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背越式跳高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目前男子跳高世界纪录2.39米是我国年轻的运动员朱建华用背越式跳高技术创造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跳高运动员成绩滑坡的问题,综合跳高运动专项能力构成以及相关的身体素质因素,对10名高校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成绩及身体素质检测,并借助选材学理论,依靠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的帮助,分析我国跳高专项运动能力的构成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跳高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会受到协调髋、膝和踝力量等因素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我国跳高运动50年代至90年代发展历史,比较21世纪我国跣高运动的现状,我国跳高的运动训练正处于低谷时期,其原因是跳高运动训练没有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协调,研究表明:跳高运动理论研究缺乏,运动员选材方式不当,运动训练规律研究落后,运动员培养体制过时是阻碍我国跳高运动竞技水平提高原因,并提出新时期我国跳高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我国女子跳高严重滑坡现象论述了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的重要性,进而明确了早期训练的任务,同时对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内脏功能、敏感期、支撑器官、体重和基本技术几个方面的早期训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跳高助跑起跳技术的文献资料,从影响跳高的因素入手,着重分析助跑速度、身体内倾程度、最后一步的步长、以及起跳时间与速度(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联系。我国跳高运动员的弧线助跑起跳技术逊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原因是助跑速度慢;从我国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助跑速度和力量等素质的匹配关系看,我国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其运动素质是相匹配的,有其必然性,但匹配层次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各省市田径队跳高教练员及2003~2004赛季全国男、女前20名跳高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训练经费、科学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因素是影响我国跳高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水平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参加中国棒球联赛6个队中的88名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出棒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肩、肘、腰、膝、踝、手腕部位为多,其中肩关节和肘关节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关系最为密切;损伤原因中以疲劳性运动损伤最突出。建议在训练中应重视医务监督,保证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发生损伤后予以及时治疗。主要对棒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中的损伤最为突出的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预防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棒球训练与比赛中,预防和减少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蛙泳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家队、上海、辽宁等21个游泳专业队的125名患有膝关节损伤的运动员调查,以探讨我国优秀蛙泳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特点、规律、原因以及预防与治疗的方法,这对于教练员、运动员在蛙泳训练中更合理安排训练、改进训练方法、预防和减少发病率,提高优秀蛙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部男女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以及愈后效果等.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以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滑囊炎、软组织挫伤为主;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踝、肘、腕和肩关节等;运动损伤发生于日常的专项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时期.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包括:运动性疲劳或运动量过大、专项训练过多、局部负担过重、自我保护意识差、心理状态不佳、带伤训练或比赛、准备活动不充分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研,对造成运动员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体操训练中防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创伤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探索了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部位以及导致伤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法,对参加广西梧州冬训的七支女子足球队的145名运动员进行了踝关节损伤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女足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率为33%。在踝关节损伤中,踝关节事韧带的损伤率为60.6%,且多发生在训练年限1~5年的运动员。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训练水平不足、局部负荷过重、技术动作不合理等。针对踝关节损伤的原因机理,提出康复和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术专项运动员常见损伤部位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然而,武术训练中常见的各种损伤却时有发生,我们通过对长沙市154名武术专项运动员常见损伤部位以及损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找到一般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调查与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2名青少年运动员损伤调查分析,显示柔道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膝、踝、腰、手腕部位为多。膝、踝、腰、手腕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有关。本文旨在通过对运动损伤部位分析,以及不同性质的运动损伤治疗方法总结,提出针对青少年柔道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合理化建议,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膝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半月板切除术的弊端 ,阐明了中医疗法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基因疗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