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杰在《南方周末》撰,以他中学时从不认真上语课而进入“作家”行列的成功事例,把语教学批了个一蹋糊涂。余杰固然是功成名就的大名人,以他的例子来批评“语”,而且又是现身说法,正确性还容人怀疑吗?可是,也还有比他更权威的名人,比如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他就倡导,不仅科学生,理科学生也要学好语。也许余杰会说,他不是说不要学语,是不要像现在语  相似文献   

2.
在语教材之外,留心一下民间口头学,引导学生关注、理解,不仅能够实现“生活之中学语,学好语为生活”这一“大语”观的教育目的,更能帮助学生廓清思想认识,理解各种社会现象,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3.
语篇分析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篇分析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现存问题的分析,探讨了语篇分析教学的理论依据,着重阐述了语篇分析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4.
语课内学习应贴近生活,还原生活。教师要把课内语学习变成学生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用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语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如把呆板而单调的复述课变成说评书、分角色讲事故、导游、推销、广告等;把单纯的读书  相似文献   

5.
语智课,是我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新增设的课目,它不仅丰富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有显著的效果。现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开设语智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联系性语智课应与语文课有密切的联系。语文课中的字、词、句、篇、点、读、说、听、写、书等各项训练都可搬进语智课课堂。如高年级强调学生作文对字、词的锤炼、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6.
开学初,一看到教务处下发的日课表,我就激动异常,因为这学期我除了上六年级语课之外,还被安排了上三年级四个班的美术课。我觉得教美术比教语有意思,不仅能够欣赏到学生作品中的童趣,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学生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共同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7.
语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价值、人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显然,这种弊端不只表现在语课上,而且目前学校的通病,只是在本应最具有人性的语课上,这种畸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8.
在语教学中,教师完美的范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的理解、感受和领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朗读技巧和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用语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能力。”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既强调了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又强调了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其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  相似文献   

10.
王岱 《现代语文》2001,(2):38-4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英国的一所学校的教学时说“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教育学生,学校变成了屠场。”这里的“屠场”我想大概指的就是扼杀学生个性的屠场吧。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报告说:学校可以成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以成为扼杀学生个性的场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从学科教育意义上说,语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教育一定要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当前的语教育却不能令人满意。其实语教育的问题并非一日形成,纵观我国当代语教育,可以说积弊已久。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改革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机械的课分析这一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语教育的整个领域已经根深蒂固了。机械的课分析,费时费力,非但起不到启迪思维培养语修养的作用,反而禁锢学生思想,扼杀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修订版《小学语教学大纲》指出,学习语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拓宽语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用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同时强调:学习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学习的需求,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2.
语课应该是美的,它不仅要展现本固有的美,而且要发现、领悟、创造美。面对美,就要美教。要让语课以一种优美的姿态站立起来。这就需要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然后引领学生逐渐融境、悟境,甚至再进一步创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用语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凡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语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师生的“激情”在语教学中确实是太重要了。语课堂没有激情,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学生学语没有激情,也很难进入所学本之中,更谈不上深入研究本并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语能力。那么,怎么使我们的语教学情感激荡,让学生带着激情去学习呢?下面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谈一谈我的感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与生活同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语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化语学习环境,拓宽语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用语,丰富语知识,提高语能力,获得基本的语素养。因此,我们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把他们带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6.
《山东教育》2004,(26):60-61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侧重理论、侧重书本,而且是侧重少数几门“主科”。仅以目前小学的课程为例,语、数、外三门课不仅占据了最大量的课时,而且这三门课的作业也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中小学阶段主副科的划分,以及在课时分配上各学科之间鲜明的主次地位,构成了学科的等级化,这种等级化课程教学的结果,必然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建构以及各类知识间的平衡,也会影响学  相似文献   

17.
语既是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一种化载体,语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性,语教材中许多课都涉及到人格,意志,情绪等问题,结合作品,分析人物心理,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不断改进语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示语学习的魅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通病:教师独霸着阐释课的话语权力,且滥用技术分析,把自己对课的拆解、分析当作范式,不但限制了学生对开放的、多义的、具有多种解读可能性的本的理解,而且消解了学的生动性和审美功能,泯灭了学中的人主义光辉、背离了语教育的本。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徐龙年 《教育探索》2003,3(6):63-65
叶圣陶从年轻时就着眼于语教育的整体改革。他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古代和国外名教育家的先进理论,批判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提倡把学语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他十分注重语教材建设,并亲自编写了大量优秀的语课本。他反复侣导“预习一讨论一历练”的三段教学理论,主张教师要变“讲”为“导”,学生要养成学习语的一系列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课前3分钟”口语训练风靡课堂,乃至成为语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独占语课之“首席”,被诸多教师奉为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至宝。然而,现实状况又是如何呢?在笔听过的课中,大部分都不少这个环节,但大多情况下,它已经流于形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