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22年,苏联就设置了“观众心理研究所”。1935年,日本新闻研究所研究员、社会舆论研究所所长小山荣三在《新闻业》一书中已提到读者心理问题。1941年,我国新闻学家任白涛在他的著述《综合新闻学》中曾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论及新闻事业与心理的关系。1957年,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黎群也提出过“要研究读者心理”。随着传播学的兴起,对于传播心理的研究已成为传播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我国,“新闻心理学”作为边缘新闻学科的名称,出现在1979年底。当时,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徐培汀,对1978年来新闻理论界关于读者心理、采访心理等研  相似文献   

2.
一战后不久,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在《舆论》中再次探讨了新闻学研究的“元问题”,即新闻真实问题。本文以重访的视角考察了《舆论》被学界经典化的过程和意义。李普曼本人并非是“以学术为志业”的学者,《舆论》也并非一本诞生于大学院墙内的学术专著,但却被新闻传播学奉为经典。因此,挖掘这一经典化过程将为探讨新闻学研究的建制与划界提供线索性价值。《舆论》中关于新闻真实之于政治民主的讨论,具有“谜题”性质,帮助勾勒现代新闻研究的核心关切。数字新闻时代,描摹新闻业的探照灯隐喻已然发生变化,新闻业所能发挥的民主功能亦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编辑,是一门学问,这一点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但是,一些研究编辑工作的刊物,似乎仅限于出版界,而新闻业务刊物上虽也有涉及编辑的,份量却很轻;最近出版的《编辑家列传》一书,也只是记载了各出版社的主编、知名编辑。总之,新闻战线上那个“编辑”被冷落在一旁。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尽合理。也许有人要说,新闻学已把新闻界的“编辑”包括进去了。这是事实,因为新闻学不是“记者学”。但是,这不足以说明:研究编辑学应排除新闻界的“编辑”。很多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各科之间有很多交叉点,新闻学就是如此。新闻学不仅要研究新闻规律,新闻史、新闻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还牵涉到语言  相似文献   

4.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新闻界》2007,(1):60-61
童兵教授对军事新闻学做过这样的论述“如果说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军事新闻学则是一门专门研究军事新闻传播现象、军事新闻传播事业及其特殊规律的新闻学分支学科,即为新闻学的一个子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一文(以下简称《不是》)最初发表在1998年第1期的《新闻前哨》上,后来又被收入《浅论新闻发现》和《大江潮涌》两本文集之中。它的一再发表,使它的影响更为扩大。 《不是》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新闻学家不过是一些只懂得新闻学理论却不会做实际的新闻工作的人,“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新闻学家的行为目的是建立‘新闻家’的行为规范;而‘新闻家’的行为,却不可避免地要把这些规范打破”,“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学家与‘新闻家’就是一对矛盾,他们之间是立和破的辩证关系。这对矛盾不断…  相似文献   

6.
《新闻研究资料》从1979年8月创刊到现在,已经五周年了,这是十分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我国的新闻学刊物,如果从1927年创办的《新闻学刊》算起,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建国后的创刊《新闻战线》、《新闻业务》等刊物,也已出版近三十年。但是,还从来不曾有一份“以新闻史料和新闻史料研究为主”的刊物。《新闻研究资料》是这方面的第一家。在全世界众多的新闻学刊物中,它也是独一份儿。  相似文献   

7.
希望新闻学提出的背景 “希望新闻学”最早由《今日美国》的创始人纽哈斯于1983年提出.这个反叛了美国新闻业传统的先行者认为,“玩世不恭者从事的是绝望新闻学,陈旧的绝望新闻学通常使人们读后感到沮丧,或是发疯,或是愤怒.而希望新闻学则是喜忧皆报的一种手段,读者读后会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使他们自己能够决定什么值得他们关注”.①这个观点一经提出便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们将其扣上“快乐新闻学”的帽子,②报刊批评家更是将它翻译成“不报道硬新闻,只写垒球之类的故事”.③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闻?到目前为止,国外有上百种说法,我国也有诸子百家之势,众说纷纭。资产阶级新闻学颇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美国《纽约太阳报》已故编辑约翰·博加特的观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已故院长莫特:“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转引自戴邦等编著的《新闻学基本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9.
行为科学与新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闻学界对于新闻学究竟属于什么学科的问题,曾经有过种种看法。最早曾有一些人认为新闻学属实用科学,后来,随着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许多人倾向于把新闻学归属综合科学、人文科学。二次大战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新闻学界有越来越多的人热心于探讨新闻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从50年代开始,美国的《新闻学季刊》、《舆论季刊》等新闻专业刊物上,有大量的文章都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读者心理和研究新闻工具的效果的;有些新闻院校研究生的研究规划不是进行新闻工具本身的研究,而是致力于“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些新闻学著作则明确地宣称;新闻学已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0.
问:什么是边缘新闻学? 答:边缘新闻学指的是新闻边缘科学,是一种边缘性、交叉性的新闻学科。我们知道,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以客观世界为对象的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创立了一门门学科,分别研究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侧面。但是,客观世界是一个整体,它的各部分  相似文献   

11.
蔡巍巍 《记者摇篮》2006,(11):19-19
心理学与新闻学的内在关联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中有过深刻地论述,他认为“,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精彩,即吾心理上之产物也。”1923年,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先生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曾专门论述过此问题。由此可见,在我国新闻学研究一开始,一些学者就已经意识到新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正确将心理学运用在新闻采访中,将对新闻采访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产生新闻敏感的心理基础新闻敏感即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素质。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敏感,它是记…  相似文献   

12.
哲峰 《新闻界》2001,3(3):26-27
理论思维的正确性和体系性,是新闻学建构的基点,也是这门社会科学成立的前提。如果新闻学是一门学说、学术的话,必须有坚实的理论研究成果,否则新闻无学的戏说就得到有力的支持。使戏说彻底破灭,最终有赖于新闻理论的不断创新,在思维上产生飞跃。一、学术思维的枯竭在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上,一位同行说得爽快:"现在报考新闻学研究生的人很多,外专业本科生特别踊跃。他们认为新闻学很浅,各门教科书自学得懂,不像经济学、政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那样艰深。新闻理论浅显明白,看几遍就记住了。新闻学理论味不足,揭示新闻工作规律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闻学界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有着众多的讨论,本文试从李普曼的一些新闻思想中寻找相应的关联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专业主义。李普曼是从新闻业与民主社会的关系入手来分析新闻业的。在成书于1920年的《自由与新闻》中,李普曼认为只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繁荣。两个十年,变化显著。从数量来看,新闻研究机构、团体从无到有。从一九七八年八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成立以来,目前各地已有七十五个新闻研究所、室;从一九七八年二月北京新闻学会成立以后,至今已有七十一个各类新闻学会;全国性的,除中国新闻学会外,还有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新闻学刊、著作从少到多。“文革”前夕,公开出版的新闻学刊只有《新闻业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新闻业进步与成熟的尺度,然而,以发行量和收视率为代表的市场导向正在形成某种单向度的媒介话语,冲击并消弭新闻学的标准,成为制约新闻职业化的隐形障碍.实际上,新闻业要想成为一门受人尊敬、高度自律和成熟的职业,必须坚持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化的新闻学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论文,并从新闻研究元问题、新冠疫情下的新闻报道的媒介建构、新闻从业者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平台逻辑、新闻接受者研究、嬗变的新闻真实性、中国新闻业转型研究、新闻职业伦理的多维视角、中国新闻场域中的地方实践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等十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新闻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理论研究注重对学科范式与经典新闻观念的持续反思;二是,研究者们在平台逻辑与新闻业转型的双重语境下聚焦新闻生产的多元行动者,其中新闻从业者研究尤其凸显,体现了数字技术迷思在学术场域中的祛魅;三是,新闻史研究着力凸显以报刊实践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注重对报刊的社会话语建构、报界边缘群体以及报刊空间实践等议题的开掘与深耕。  相似文献   

17.
读完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高继辉的新作《珍视理性》一书,感受颇多,其中景主要的一点是: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就必须加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本书的作者从大学新闻专业毕业,从事新闻工作至今35年的实践和认识正是佐证。新闻业既是一项政治性很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操作好难度较大,不是像有的朋友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有文化,会写文章就行了。”因为新闻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性,且较为复杂:一是新闻有新闻的规律,新闻工作有新闻工作的规律,新闻事业有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8.
南迅 《新闻记者》2003,(7):25-25
南京大学新闻系丁柏拴教授的两部新闻学新著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分别由新华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丁柏栓主编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一书,是由他主持的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体系”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由他主  相似文献   

19.
我在《新闻大学》1988年夏季号发表《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后,卢惠民同志在冬季号发表了与我商榷的《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简称“卢文”)的文章。卢惠民同志与我商榷的主要之点是:我在文中,列举的全国二十所大学联编的《当代新闻学》关于“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的定义,是否包含着唯物辩证的观点?《当代新闻学》对新闻价值的表述,是否比较恰当?鉴于“卢文”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观点,就有必要对“卢文”的、“商榷”进行再商榷。  相似文献   

20.
孙健 《新闻记者》2014,(8):86-90
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理论研究伴随着新闻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客观性作为西方媒介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亦为民国时期的新闻学研究者所关注。本文认为,民国时期的研究从新闻业的社会地位、新闻报道的方式与职能、新闻从业人员培养等多个视角对新闻客观性进行了学理上的探讨,并对当时的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