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运动时期,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体是知识界,即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首的维新派。他们是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的倡导者。他们当时充分运用了报纸、学堂和学会等新型传播媒介,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新学,致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与观念在中国得到了传播。本文主要探讨学会组织与维新派传播西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组织在西学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中学”与“西学”的论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后,维新派和洋务派根据各自的出发点,在“中学”与“西学”方面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思想论争。这场论争增强了人们向西方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加速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破产和崩溃,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留日学生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王奇生编者按:●王奇生神州学人·1998·1/21留学史话传统观点认为,早年留日学生的主要贡献在政治方面,其实不尽然,早年留日学生对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大量科学术语就是那时由留...  相似文献   

4.
西学传播与近代史学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鸦片战争时期发轫的近代史学,其80年行程中,在历史观、著述内容和体例形式上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原因即因西学的传播而推动形成的,这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和学术史的重要课题,以往尚缺乏系统的探讨。由于逐步吸收西方新学理,近代史学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各具鲜明的时代特点。鸦片战争前后在中西文化撞击中,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史家呼吁了解外部世界的广阔和先进性,撰成介绍外国史地的名著,突破了传统史学的旧格局。1860年至甲午战前,先由冯桂芬、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人物,从以前的"师其技"跨入到"采其学";其后,以黄遵宪撰成《日本国志》为代表,直接介绍外国制度文化,探讨其富强之由,为变法运动提供了借鉴。戊戌前后至20世纪初年,西方近代进化论在国内迅速传播,成为国人观察历史和民族前途的指导思想,由此结出《新史学》、《中国古代史》等硕果,因而宣告了严格意义的"近代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是西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具体阐述了近代来华传教士采取"科学辅教"这一方式的多层次原因,简要介绍了传教士传播西学所采用四大传播途径,即创办报刊、教会学堂、医疗慈善和译介西学,并结合国门洞开这一社会现实,分析了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学经历的三个时间阶段,从而在文章的最后,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墨海书馆及其出版的西书为近代中国的西学传播奠定了基础。虽然西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毕竟开了先河,对近代中国人视野的开阔、认知空间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随着欧美殖民主义的炮舰、鸦片涌入中国,其声势和规模远远超过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惊恐、困惑和省察之后,中国人终于从封建主义的闭塞蒙昧状态中挣脱出来,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审视、摄取和研究,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的历史潮流。西学传播就是这股潮流中的一条重要支流。西学在近代中国传播滥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士大夫的倡导。至19世纪60—70年代,西方自然科学得到广泛而系统的介绍,形成了传播的第一个高潮。从戊戌维新运动起,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介绍西方的哲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使西学传播别开生面。尤其在辛亥革命期间(1901—1912),新型知识分子对西学,特别是对西方社会科学作了大规模的介绍,西学传播出现了第二个高潮。毫无疑问,这个时期的西学传播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翻译史上,严复都有他自己特殊的贡献。特别在介绍传播西学方面,地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语言、科学技术和文化政治思想都逐渐传播到了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学校体制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教会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清朝的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翻译机构对西方书籍的翻译等几个途径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败后,由于张之洞与维新派在救亡和变法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双方进行合作。张之洞在合作过程中坚持为我所用的方针和“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由于在思想等方面的矛盾,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合作关系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11.
道光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绅士阶层与西学传播胡配军在近代中国道光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绅士阶层的活动引人注目,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宣传,并亲自实践,其活动构成了近代中国西学传播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粗加述评,不当之处,敬请斧正。一西学,对...  相似文献   

12.
林乐知在华传播西教西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是美国基督教南部监理会牧师。1859年他受监理会派遣离美赴华任教,从1860年到1907年,林乐知在中国生活近半个世纪,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西教西学传播活动。他先后创办《教会新报》和《万国公报》,设立中西书院及中西女塾,他曾担任上海广方言馆的西学教习,参加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工作。19世纪90年代,林乐知积极从事外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出版机构广学会的西学传播活动,他所撰写编译的文章、书籍,特别是《中东战纪本末》等书曾,经风行一时,产生了较大反响。林乐知曾因西书有功得到清政府赐予五品官衔的  相似文献   

13.
戊戌时期的西学传播与传统观念的近代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缩小中外差距,踏着前人的足迹,继续把眼光对准西方,执著而又真诚地从那里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焉揭开了新的篇章。与以前相比,戊戌时期的西学传播不仅有了量的变化,得到了空前广泛的传播,而且更重要的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各种传统观念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强烈冲击,在基础上发生动摇,开始向近代观念演进。从此,以新代旧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4.
传播的本质是多元化的 据说传播是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的,这也许有点夸张,但确是传播的本质。 我们人类更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  相似文献   

15.
黄豆 《小学生》2006,(6):I0003-I0003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的报纸也在不停地变化,世界上发行的报纸,各种各样,无奇不有,你相信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澳门独特的政治条件和地理位置,从事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澳门见证了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兴衰。  相似文献   

17.
数字传播背景下传统报纸遭遇严峻的生存发展困境,报纸的传播效率、品质与传播品格大幅滑坡。在内外多重流力的裹挟与挤压下,在报纸"失望论"的消极质疑氛围中,报纸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内容体系和报道格式,以内容开发为根基、以观点提供为主导、以公共思想为内核,重新塑造其作为主流媒体的独特传播风格,在资源的整合与协同中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8.
十七、十八世纪,在华耶稣会士通过文献传播活动,把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也把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西方。由此拉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架起了中学西传的桥梁。为中西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传媒作用。 (一)耶稣会士在华期间,无论是输入中国的西学文献还是输出的中学文献,不仅仅是宗教,还包括科技、文化、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多方面的内容。1582年,利玛窦等耶稣会士相继来华,正值欧洲新大陆发现和完成环球航行之后。他们克服语言障碍,利用文献信息把两种不同源头、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异质文化传入传出,进行交流,让中西双方通过文献相互了解,彼此借鉴,这无疑是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为中西文化开辟了文献交流的途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明朝末年,欧洲殖民主义者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在以后的百余年间,来华的外国传教士陆续介绍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西学当时并没有在中国植根,也未产生任何重大影响。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在华的侵略扩张,西学卷土重来,开始向中国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渗透,不断侵蚀、瓦解、改变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此,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