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品德是由道德知、情、意、行等结合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更多地采取堵而不是疏,这样的做法,不菅是对显性教育或隐性教育都是要不得的.当疏导对隐性教育作用失效或效能降低的时候,我们要反思的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变本加厉地去实施“堵”的方法.本文所要关注的正是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处分的隐性教育功能,以期对隐性教育作更深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隐性教育及其内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直接对应的现代性德育概念,已成为当代德育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然而,学界对此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常与其它近似概念相混用。所以,如何科学界定隐性教育,把握其特征与规律,显著区别于其它概念,既是德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也有助于指导新时期德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德育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3.
隐性教育及其内涵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直接对应的现代性德育概念,已成为当代德育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然而,学界对此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常与其它近似概念相混用.所以,如何科学界定隐性教育,把握其特征与规律,使之显著区别于其它概念,既是德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也有助于指导新时期德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德育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正变得越来越显性化。在研究了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从隐性到显性变化历史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希望人们关注这种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未来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论隐性教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隐性教育是行为主体在某种环境中,有意或无意地获取非预期的某种经验的过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教育过程的随意性、教育结果的非预测性、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内容方式的隐含性和教育主体的自主性。信息的暗示方式和主体的心理需要是隐性教育的运作机制。教育应扩大教育领域,注重研究与运用隐性教育中的运作机制,并根据要求做好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7.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君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6):107-109
以"灌输式"为主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面对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教育对象,不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方法、途径和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刻不容缓。在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种基本的方法,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方法,而是应当将二者优势互补起来。将这种整合方式引入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到教育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10.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标和过程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教育接受的无意识性、教育过程的长期性等特征,这就使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消除受教育者的接受障碍;形式丰富多彩,给受教育者提供接受动力;内容客观可信,加快受教育者的接受进程;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强化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政治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1.
论隐性教育功能和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直接体验或潜称默化地获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这一过程中,教育适应个体身心条件,能动地利用环境影响引导学习活动的展开。隐性教育具有认知内化,品德养成,素质整合等功能,并通过舆论监督,环境暗示,情境陶冶,人际交往和情绪感染等方式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12.
传统普通话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教学内容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巧的训练,高耗低效。母语习得与"语感中心论"给普通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与启示,普通话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隐性教育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具有丰富性、隐蔽性、无逆反性、持久性、差异性等特征,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可从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的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灵活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过程的平等性、教育效果的长期性等特征,能够弥补传统显性教育的不足。因此,当前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显性课程的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发挥互联网隐性育人作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限于显性层面的知识传递,还包括各种隐性层面的影响,即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所谓隐性力量,就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和生活中,通过交往、体验而潜移默化获得的非预期的作用和影响。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量主要体现在知识、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在知识方面,知识具有控制力和再生产力;在情感方面,情感具有信号传递、感染、驱动以及控制的力量;在行为方面,教师行为对学生具有复杂力,学生群体行为具有同化力,教育制度具有规训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助学政策在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鞭策优秀学子努力挖掘潜质方面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但却鲜有笔墨记录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德育的方式分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种,而隐性教育的暗示性、潜在性恰好满足助学政策德育功能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发挥国家助学政策隐性教育功能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的隐性教育功能具有稳定性、主体性、灵活性等特征,挖掘校报隐性教育功能的立足点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基本原则要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寓教于乐”,基本保障是要加强办报队伍建设,只有不断增强校报隐性教育功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发挥其思政教育的最大成效。  相似文献   

18.
杨育智 《成人教育》2011,31(4):47-49
社会教育作为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列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众多社会问题的出现更使人们聚焦于此。于是,关于社会教育功能的研究也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明确社会教育功能的概念和分类,注重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综合功能的有机整合与相互渗透,可为实践层面的操作提供有力的论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制度安排是教育目标实现的保障。而教育制度的设计、完善和发展无不打上民族文化传统的烙印,这是各国教育制度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分析教育制度的民族特性,并不是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中教育制度的孰优孰劣,而是想建立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多样性资源。  相似文献   

20.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是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运作模式,即构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式和受教育者反映、选择、整合教育信息,将它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外化为自己行动的过程模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启示我们,为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效力,就要注意保持教育目标和过程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