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甘肃省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甘肃省大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最多的是解决问题,然后依次是合理化、求助、幻想、自责和退避。(3)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学院大一和大二90后的本、专科学生495人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自评量表的问卷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求助与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可能采取退避的应对方式;大二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3.
以53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波士顿情绪智力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性别不同和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各因子上差异不明显,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人际情商和情智教练四个方面都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应对方式方面,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太显著。情绪智力各个因子都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与SCL-90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和退避因子与SCL-90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人际情商、自我激励、自我意识、自责、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总分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线性关系,能够联合预测71.6%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新疆伊犁师范学院320名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国常模及本校同年级汉族学生样本进行比较,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问题比一般大学生严重;问题较突出地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偏执等方面;少数民族贫困生在解决问题、求助、积极应对因子上显著优于汉族非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消极应对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少数民族贫困生SCL—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总分具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总分无显著相关;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具有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具有显著正相关。为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营造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各种应激的能力,促进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察应对方式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压力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自编城管人员压力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417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城管执法人员的压力感主要来源于工作压力和人际压力;积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负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对压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增强作用。应对方式对压力感和心理健康症状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对82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应付因子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他因子无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应激有关因素与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58例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及145例非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包括90项症状自评量表、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总体幸福感问卷、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结果: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5);除恐怖因子外,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SCL-90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P<0.05)。精神质、神经质及功能失调性态度与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家庭内社会支持及总体幸福感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较非独生子女及正常人群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神经质、认知、应对、家庭支持、内向-外向及幸福感对独生子女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择业期内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采取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山西省境内三所高校随机抽取的120名应届本科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不同应对方式的选择对择业期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求助”这一应对方式可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调节心理健康水平,“自责”“退避”“合理化”三项因子和心理健康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择业期内大学生合理选择应对方式对保持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应对方式问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17名高职生及53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高职生六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高职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生源差异。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六种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相关。自责、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求助进入了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回归方程。结论高职生的应对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教师心理健康、应付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应付方式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提高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洛阳市、南阳市五所高中的2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他们使用最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高中女教师更多地使用求助和幻想的方式,老教师更多地使用合理化的方式;相关结果和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存在着高度相关,彼此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师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余欣欣 《高教论坛》2002,(5):120-123
该文主要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SCI-90三个量表对863名高师学生进行测量。提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以211名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高职学生压力应对问卷、情绪智力量表(EIS)、一般心理健康(GHQ-20)的特点倾向,并就压力应对、情绪智力、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研究发现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中多维度对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使用一般健康状况量表、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35名农民工和426名其他职业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并受学历和收入等因素影响,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在挫折应对方式上的性别差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挫折应对方式总体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引导大学生有效使用应对方式,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used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355 participant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xamine the status of their viewpoints of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s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graduates’ viewpoints of mental health in autonomy had a positive prediction of the problem-solving dimension of coping styles,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rate to be 12.1%; that the self-efficacy dimens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had a positive prediction of the problem-solving dimension of coping styles,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rate to be 35.1%; and that the self-efficacy dimension played a mediating role in undergraduates’ viewpoints of mental health in autonomy and problem solving dimension of coping styles, with the mediating effect covering 64.049% of the total. This research implied that undergraduates’ viewpoints of mental health had a positive prediction for coping styles, and that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played a mediating role  相似文献   

18.
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总结应对方式与性别、年龄和年级、应激源以及人格特点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状、焦虑情绪和其他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并根据相关因素,探索如何进行应对方式教育,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