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方主义的一个重要支点在于东西方关系的二分法上,具体来说就是先进与落后、优与劣之分。美国华裔女作家为了融入美国主流文化,获得美国作家的身份,通过不同的言说策略,不自觉地成为美国东方主义的同谋。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华美女性文学的源头水仙花的命运开始追溯,并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的多部文学作品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笔为剑,透过文字,一方面表达对性别、种族身份的政治诉求,一方面应对来自族裔内部的批评,透过作品平衡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梳理中国文化与白入主流文化的关系、华裔女性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之间的关系、华裔内部民族中心主义者的批评等一系列与身份政治相关的问题,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文化政治身份重建过程中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天赋。  相似文献   

3.
美国毕裔女小说家在美国华裔文坛上占有突出的领先地位:水仙花是用英语进行创作的第一位华裔作家,王玉雪被称作美国华裔文学之母,汤亭亭是美国华裔作家中最受评论界注目的一位,谭恩美在美国华裔作家中拥有最大的读者群.她们的作品凸现了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少数族裔意识,将对父权统治的悖逆和对种族歧视的反抗紧紧地结合起来,显示出美籍华裔女性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文化选择.美国华裔女作家同她们的男性同行们一起,在西方殖民主义霸权话语日渐瓦解的背景下,创造出了美国华裔文学这一美国文学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从后殖民的视角梳理了美国主流话语中的华人刻板形象,通过分析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作品《灶神之妻》中的母亲形象,指出其塑造的新型中国女性形象颠覆了华裔女性沉默、柔弱可怜的刻板印象,对华裔自身在西方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读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探索华裔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挣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维环境之问,揭示华裔女性在两种文化中成长的困惑和艰辛.探讨了在"男尊女卑"的华人社会和白人主流社会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在经历了性别和种族歧视后超越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成功地建构了独特的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任璧莲的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对中西伦理文化进行了反思.作为美国第一代华裔的拉尔夫、海伦和特蕾莎不忘弘扬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同时在西方异质文化的影响下,对母体文化有不同程度的颠覆与反抗.身处西方世界,“他者”身份的华裔无法以借鉴主流文化的方式获取成功.他们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整合与重构中西伦理文化,由此重获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邓微 《海外英语》2014,(17):183-184
通过对家族三代女性生活历史的回顾与挖掘,及对民族、文化及人类生活状态的反思,作者别具匠心地采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载体——毛笔、墨汁、汉字书写来为华裔女性赋权、辩白,以此探究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揭示处于封建男权社会及西方主流文化双重打压下的华裔女性的生命境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家族三代女性生活历史的回顾与挖掘,及对民族、文化及人类生活状态的反思,作者别具匠心地采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载体--毛笔、墨汁、汉字书写来为华裔女性赋权、辩白,以此探究华裔女性的自我身份,揭示处于封建男权社会及西方主流文化双重打压下的华裔女性的生命境遇。  相似文献   

9.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吴雪玉 《海外英语》2015,(9):190-191
汤婷婷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展现了华裔女性在美国面对性别、种族与文化的多重创伤下寻求自我身份的挣扎与探索。该论文准备从创伤理论视角切入,揭示文中华裔女性面临的沉重创伤,及新一代女性走出创伤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