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爱东 《考试周刊》2007,(52):18-19
语文学习中的知识迁移就是利用已内化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去影响和促进新知识、新的理解,掌握和沟通新旧知识、技能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以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  相似文献   

2.
迁移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特征。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郑金宾 《天津教育》2007,(10):52-52
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迁移能力是学科能力的重要方面。按照过去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对新的学习产生的效果,可将迁移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对新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后者对新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迁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按照过去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对新的学习产生的效果,可将迁移  相似文献   

5.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知识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6.
王彦领 《广西教育》2013,(2):79-79,82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对于另一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新的学习产生有利影响的迁移称为正迁移;相反,对新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进入初中,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物理知识,但小学的自然知识与初中的物理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初中教师要把握小学自然知识和初中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正迁移的产生,避免负迁移的出现,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掌握的知识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产生影响的心理现象。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起促进效应时,便是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先前的学习妨碍后来的学习,产生抑制效果时,便是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事实上,各种知识技能是有机联系的,它们之间都有着某些相同的因素。先前的学习与后来的学习过程中,相同的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发生。而且正迁移和负迁移往往还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学习迁移并不是玄妙莫测、不可捉摸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认知结构就是经过学生头脑加工而形成的数学知识结构。它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和作用。迁移有两种:一是...  相似文献   

9.
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蕾 《云南教育》2003,(35):6-7
学习迁移(transferoflearning)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张奇《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又会对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产生影响,学习迁移就是指这种新旧学习间的相互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要经过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及运用四个阶段。以往,人们认为理解是其中的关键阶段。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在表现。迁…  相似文献   

10.
迁移是“在一定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James M.Sawrey)。”迁移能力是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新的学习的能力,是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系列活动进程,只要有学习活动就会有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快速到来和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培养学生“具有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1.
促进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运用智慧技能学习原理.促进智慧技能学习和迁移。运用反省认知理论,促进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相似文献   

12.
迁移是指将以前在学习或问题解决时获得的经验及知识应用于新情境。它是一个复杂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过程。迁移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文章通过分析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以及正迁移现象,使对外汉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利用正迁移最大限度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元认知迁移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认知策略知识对应的元认知迁移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迁移理论的新发展,其基本思想在于强调认知策略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元认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数学技能教与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有3个因素影响着数学技能的掌握与类化,这就是知识的理解水平,练习的感悟水平和认知策略的迁移水平,而传统的技能学习在这几方面均存在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除了重新认识数学技能的内涵外,还须改进数学技能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比如,控制训练的量与度,在变式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反思,让学生自我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吉林教育》2009,(4):46-46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作了如下提问:1.求三角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确切地说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得影响。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目的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于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知识激增和信息革命的今天,知识的迁移更有着它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智力和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促进知识、技能的广泛而积极的迁移,以提高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下有效教学原理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璐 《教书育人》2007,(11):94-96
近年来西方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理论,为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远景。即:学习是个人的事,其中包含着点点滴滴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通过许多直接的传授和有指导的实践,就能促进这种学习,而且运用恰当的奖赏就能激发这种学习。但由于“有效教学”研究是建立在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以及人类与学习的文化观之上,所以不同的文化因素对“有效教学”的实践有着不同的阐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爽 《河南教育》2005,(12):28-28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的迁移。看成是先前学到的知识在后继学习中的运用.并促进新的学习:其中“促进新的学习”这一点更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学生记住了某一概念、规则.或方法、技巧.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陈述它.甚至说得头头是道,但一遇到不同的问题情境往往会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9.
马春维 《学苑教育》2023,(35):40-42
有学习必然会有迁移。教师要将知识迁移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实现主动有效的知识迁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要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理论,探讨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并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和灵活迁移,注重基于化学事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的化学知识概念和原理。  相似文献   

20.
陈正璋 《福建教育》2006,(12A):53-5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对于他所要认识、获得新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即”认知迁移“。迁移可分为两种类型:“正迁移”。表现为个体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的认识产生积极推进作用。有利于促进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表现为已有知识技能干扰着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对个体认识新知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中,诱发学生产生“负迁移”的因素与教学对策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