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想是个什么人? 他不是海归.甚至连像样的大学都没进过。但关心互联网、关心职业发展.关心成功创业的人对其已不陌生。他靠自己的力量.打造出了第三大IT中文专业网站。在别人眼里.李想已经是个成功的人.但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负责任的人.除了投资.他最想把钱花在帮助有潜力的年轻人上:他乐意把自己的成功与思考与大家分享.所以不管是70人,80后还是90后.请关注这个栏目吧.你会从中受益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名字,猜猜看,会带来什么麻烦? 名字是说明谁是谁的最简洁、最方便、又最亲切的方式。 名字还有个好处是——人总是在变,但名字一般不会变。你出生后取名叫李想,你上学后叫李想,你老了以后还是叫李想。  相似文献   

3.
嫉妒与竞争     
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嫉妒”比如说两个人跑步,—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这个人现在最好让石头绊一跤,然后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致的基础上。可是反过来,如果后边的人想,我要使劲儿跑、超过他,我一定要超过他,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5.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其实不是。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48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40年中.  相似文献   

6.
张国文不愧为一个成功的父亲:他不仅千方百计地把女儿引上成功、成材之路,更以自身的言行为女儿诠释了做人的根本:关心和热爱别人.在自己的人生历史上,留下一个无愧于生命的大写的人字!  相似文献   

7.
他是知名上市公司UT斯达康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包括PCP0P、李想的汽车之家、方三文的雪球财经以及杜子健的华艺百创等多家名企的天使投资人;数十年成功的企业经营经验和投资经历,奠定了他在投资圈内毋庸置疑的前辈地位——他就是有着中国天使投资第一人之称的薛蛮子。在多个投资领域纵横捭阖的薛公,这一次把投资的触角延伸到钟表领域,竟然说是纯属偶然。话虽如此,但事实上,手表之于薛蛮子的一样,亦绝非把汽车当成代步工具一样简单。在2013巴塞尔表展上,薛蛮子代表万表网与11家国际手表品牌达成了合作意向,事实上,老牌淘金客薛公已经再一次做好准备,他期待在手表版图上筑起属于他的新领地。  相似文献   

8.
关心     
什么是关心关心说的是把爱和注意用于与你相关的人和事.对人的关心表现为说有助于人的话,做有助于人的事.对事的关心表现为尽全力做好它.当你关心某些人时,你对他们付出你的注意,对与之相关的事物表现你的兴趣.你的关心表明这些人和事确实与你有关.你关心自己,也关。C他人,关心一个小宠物,也关心某个别致的物品.当你在照看一个生命时,你必须全力o赴关。C他的需要.对事的关心表现为谨慎。耐。C、认真,既不要添乱,也不能坏事.尤其是做一件仔细的事情时,必须竭尽你的全力.关心来自内心,表现为爱\尊重和注意‘具有关照之…  相似文献   

9.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10.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专题六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课文后面附了一则较长的译文,如下:我们爱好美好的东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柔弱。我们把财富当做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做可以自己夸耀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沈茂德,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省特级教师、劳动模范。认识他的人大都会说,这是一位充满了理想与热情的校长,与他交流,总是被他的梦想与热情所包围;熟悉他的人则会说,这是一位执着追求的梗长。他把全部的身一心融人了他挚爱的事业,他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校圆和学生;深知他的人说.这是一位理性的校长,他用智慧和艺术在演绎着教育和学校生活的美丽。而他自己则说,“读书、思考、写作’,使自己“守住了宁静的·心田”。当然,守住宁静的心田并不妨碍他执着追求自己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弦子在天一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  相似文献   

13.
自己的成功     
从前有三个人和许多人一起参加一项声势浩大的马拉松比赛。在这些参加比赛的人中,不凡一些非常出色的运动员。最后,虽然这三个人都很努力地跑出了自己最好成绩时,金牌仍与他们无缘。这个结果是否意味着这三个人都是失败者?绝对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参加比赛的。第一个想通过比赛检验一下自己的耐力,他做到了,他的成绩超过他的预料;第二个人想提高自己以往的成绩,他也达到了目的;第三个人一辈子没跑过马拉松,他的目标就是跑完全程,到达终点,他也做到了。得到金牌固然是成功,但没得到金牌也未必是失败。由于这三个人…  相似文献   

14.
正这年冬天,我见到了李想。两年前,他还是我的学生。李想是个"笨学生",15岁的大男孩,转到我们学校时才读四年级。老师们大都不喜欢他,也包括我。他的数学很差,每次考试成绩都在25分左右。语文课上,他发言总是很积极。开始看到这样上进的学生,我也甚是高兴,便经常向他提问,可他每次给出的答案总叫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5.
兴趣班     
海西 《山东教育》2005,(33):48-48
教师A:兴趣班,顾名思义,是孩子对某种活动感兴趣,于是成人给孩子报个班,让他能有更好的成长空间。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家长并不是给孩子报兴趣班,而是给自己报“兴趣”班.让孩子去上。把自己的遗憾转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生活中的压力转到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6.
袁宇迪 《师道》2014,(6):26-26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他在生活环境中一些细微末节的事情息息相关。一个孩子的成功成长需要家长的关心,更需要学校老师多一个心眼.留心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呵护其成长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李想的理想     
孙蓓 《少年月刊》2012,(19):4-6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名叫李想,他就读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三小学六(4)班。年纪小小的他拥有很多荣誊:曾被评为榆林市"三好学生";在"龙人杯全国儿童美术书法大赛"中获铜奖;在"少儿电影配音大赛"陕西分赛区中获三等奖……在大家看来,化秀的李想未来不是企业家也肯定是书法家或主持明星,但令人意外的是,小李想心中早已为自己种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并一直在悉心地培育它、浇灌它,希望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你想知道这颗种子是什么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教师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这是当代教育学者朱永新在《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一文中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有个同学平时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不错。每次考试后,他对成绩特别关心,不仅打听自己的分数.还四处打听成绩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的分数。他的行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后来.经过观察和交谈,老师了解到,他和别的同学比成绩,是因为只有当他的成绩超过了别人时,他才会感到满足。感到高兴;要是被别人超过。他就要千方百计在下次考试时把别人甩在后面。  相似文献   

20.
李步良 《中国德育》2007,2(11):47-47
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你和你的好朋友到书店买书,出来后发现你身上只剩一元钱,你朋友的钱已经全部花光。两个人坐公交车回家一元钱不够,而天又快要黑了,这时,你是把钱给你的朋友让他乘车先走,还是选择自己先走而把朋友留下?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善于揣摩老师心理的学生会说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把钱给朋友,让他先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