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目的具有社会目的和大学自己的目的两种形态.其中的社会目的又可分为纯粹的社会目的与政府目的两种.社会目的多变、复杂的性质,使其与大学本质和宗旨难以契合.大学以自己的目的为目的,才能保证大学的理念、制度一体化,产生大学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实现大学目的的置换,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内外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大学的后发性和移植性特征,造成大学内部本土教育思想与域外教育思想既相互吸收、又相互隔膜的复杂化形态,其活动目的也长期坚持以社会目的为目的的原则.而长期以社会目的为目的,则使大学缺乏体现自己本质和特性的主体意识和核心价值观,本真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严重抑制,其引领社会文明和发展的功能难以发挥,大学自身的品格和形象也受到影响,因而有必要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大学制度创新显然不是指对现实的大学制度进行修补或完善,而是应该创立一种新的、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大学制度.这种大学制度可能与现行的制度有联系,可能继承了现行制度中的许多合理内容,但与现行的大学制度无疑是不一样的,应该比其更接近大学本质,更符合大学规律,更体现大学的特性,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文明潮流,能够得到大学教师们由衷的认同和真诚接受.这种制度可以使大学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亦即"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促进国家的文明和进步,甚至引领国家的文明和繁荣",发挥大学对国家文化、科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促进或引领作用.这种制度在创新方面有两重内容:一是改传统大学中的"人治"为"法治".二是改传统大学中的"治事"为"治人".以伟大的大学建设伟大的国家,是为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作为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千多年中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社会机构。根苯原因在于其活动的主旨与人的心灵、精神需要相一致。大学教育目的中强烈的政治性意蕴,可能遮闭大学教育培育人心灵、修养人健全人格的本质,使大学无法发挥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坚持培育高尚、健全人格的大学教育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大学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学实现本质性进步必需的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大学制度改革作为人类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这一基本特征。分析与探讨有关改革目的问题构成大学制度改革研究的出发点。分类是研究大学制度改革目的的主要路径之一。本文分别从目的制定者、目的来源、目的内容的性质作为划分依据,指出大学制度改革的不同目的。分类研究可以使我们从理论上加深对大学制度改革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大学作为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千多年中被完整保存下来的社会机构,根本原因在于其活动的主旨与人的心灵、精神需要相一致。坚持培育高尚、健全人格的大学教育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大学的制度和文化,是大学实现本质性进步必需的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学文化对推动大学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中层,它既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又对大学文化的建设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大学制度建设,才能够体现大学文化、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知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主要的大学观念,这两种大学观念前者以促进人心灵和品格的健全发展为目的,后者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两者都既有意义又有缺陷.我国大学由于在创办初期面临的"救亡图存"压力及"富国强兵"期待,几乎是"一边倒"地崇奉政治论的大学哲学,但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权力自律的相应条件,大学逐步堕入政治功利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泥坑,需要国家对大学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日渐失落,不仅使大学面临日益严重的信仰危机,而且使大学屡遭社会诟病,面临社会信任危机.重建大学精神,必须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处理好大学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强化大学的文化使命,充分发挥校长和教师在大学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大学教育的目的进行反思,大学教育目的的功利化、工具化倾向,是造成当今大学问题的重要原因。惟有纠正这两种倾向,将教育的目的转向人,关注人的成长,才能使大学教育焕发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