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纸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形?”“这个长方形有几个面?”使她所料不及的是,大部分学生回答:“有两个面。”怎么一个平面图形有两个面呢?教师叫一名学生上讲台,让他把这两个面指给大家看。这名学生指了指...  相似文献   

2.
我校有两个五年制教改班(一年级),一百名学生。在学期开始时,由于我们缺乏教改经验,因而在这两个班中经常出现知识“夹生”现象。例如学过的生字不巩固:有的搬一下家就不认得,有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十分重要。为落实这一思想,我进行了“内阁式”班队干部组建的尝试。“内阁式”班队干部队伍的组建,是在班级现有干部“编制”的基础上再“复制”出一套干部队伍,人选由学生自荐和同学选举产生。这两套干部队伍分别是由两名中队长担任组长,由他们在每个职务上的两名队干部中自由选择并组合一名小干部,小队长也均等地分到这两个管理队伍中。干部队伍的“执政”任期一般为两周,每两周就换另一套队伍来“执政”管理。当然,如果在“执政”周期里,能够赢得同学们的高度信任,可以…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5个国家启动了“气候就绪”试点项目(Getting Climate-Ready pilot project),帮助“联合学校项目网络”(Associated Schools Project Network,以下简称ASPnet)成员校参与减少气候变化影响的气候行动。该项目历时两年(2016-2018年),惠及全球约20万名学生和1.2万名教师。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加拿大10所ASPnet学校采用“全校参与方法”(whole school approach),努力将气候行动纳入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培育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学校所做的一切都将进一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两所学校听过两位教师上《做风车的故事》这篇课文。上完课后,我们立即用“牛顿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一问题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书面测试。前一个班共有四十五名学生,其中有四十三名学生回答“牛顿小候是个喜欢做手工的孩子”,占全班学生数的百分之九十五点  相似文献   

6.
学习“月相”知识很自然联系日食和月食这两种天文现象,因为我们知道日食出现在“朔”,月食出现在“望”,那么为什么有很多的“朔”和“望”不出现这两种天文现象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明白两个轨道:一个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黄道),一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白道),这两个轨道没叠合在—个水平面上,而有5°9′的交角。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二年下半年,我接受了一个基础很差的五年级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是由这样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一是从一所丧失了办五年级条件的大队学校“搬”过来的一个班,计25名学生。二是本校三个毕业班未考上初中的22名学生,另加五名转学生(其中3名是特差生),共52名。这是全乡一致公认的教学起点最低的班级。这个班学生平均年龄超出平行班一岁半,平均身材较高,体力较强,在体育上更是人材济济,参加乡、县、市小学生运动会的主力队员,大多在这个班。而这些运动员的学习成绩几乎一贯“挂红灯”,人们称他们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接下了这个班。经过一学年坚持不懈的艰苦探索,使这个基础很差的班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描述】张老师执教《坐井观天》时,请一名学生将“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板书在“小鸟”的旁边。学生板书时,教学流程继续进行,谁也没有注意学生写在黑板上的四个字。“大家看看,这两个‘无’字有何不同?”张老师指着刚才学生板书好的“无边无际”问大家。我一看,咦?这两个“无”字没什么不同啊!这个字才四画,每一个笔画不是都交代得很清楚吗?哪里错了?  相似文献   

9.
案例:1、2两班是某文科系新招的学生,每个班都指派一名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两年后,两个班都有明显进步,评选“先进班集体”全系师生都将目光集中在这两个班。经过比较,大家发现这两个方面工作都做得很好,不相上下,最后因2班一名学生上年度期末考试时作弊,而把“先进班集体”荣誉拱手让给了1班。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冬,我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天津实习时,看了河西区第三幼儿园大班与小班混合的一次体育活动,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活动内容是做两个游戏,一是“请客”(邀请舞),一是“切西瓜”(竞赛性游戏)。大班的小朋友对这两个游戏都比较熟悉;小班的小朋友只接触过“请客”,对“切西瓜”很生疏。做请客游戏时,两班的小朋友大小间隔地拉成  相似文献   

11.
有 两个 年 轻的 女教 师 愉快 地走进 各自 的 教室 ,一 个发 现黑 板上 画 着 一 个 人 头 像 , 上 面 写 着“×× (老 师的名 字)遗像 ”四 个大字;一 个 发现 教室 的 墙被 涂成 了黑色。 看 来, 一场 暴风 雨 就 要降 临在这两 个教 室里了 。 A 老 师 面 带 笑容 , 对着 画 像欣赏 了一 下,转脸 环视 全 班,平静地说 :“ 画 得很 像 我 ,字 也 写 得 不错,可 是 多 写 了 一 个 字 。”当 她 从学生 的表 情上 认 定画 像是 王 小虎的“ 杰 作 ”之 后 ,点 名 提 问 了 他 。王 小 虎 回 答 ,多 了 一 个“ 遗 ”字 。“ 为 什…  相似文献   

12.
《今日快报》2001年4月9日曾刊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坐位”“座位”能否通用,小学语文教材有错误?》。文章说,一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让学生分别用“坐”和“座”、“做”和“作”组词,并加以区别。有一名学生组词“坐位”,于是,同学们有的说错,有的说对,说错的同学称应该是“座位”;说对的同学称书本上是这样组词的,互相争执不下。为此,记者找到了新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课本(试用修订本),见到了习题中的“坐位”一词,并就此电话采访了该教材编著室的负责人。该室负责人称:“座位”和“坐位”两个词都正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坐”与“…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设计引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学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开头,既能成功地导入新课,又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始教学“相遇问题”时,我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和右侧,听教师喊“走”之后,两名学生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喊“停”。问:“这两名同学怎么了?”同学回答:“相遇了。”老师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又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我让一名学生上来给前面三名学生分苹果,先给一个学生切二分之…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一开始就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辨认几个等圆中的扇形(如图1—4),提问:“这四个等圆中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是随着什么变化的?”然后让学生辨认两个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如图5—6),提问:“这两个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又是随着什么变化的?”通过上面两问,使学生初步了解扇形面积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有关,为分散教学难点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扇形面积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15.
量词可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名量词,除度量衡单位外,在上古汉语中是很少见的(大约只有“匹(马)”、“乘,两(车)”、“张(幄幕)”、“筒(矢)”等少数几个),唐宋时名量词才发展起来。它可分为三种:(一)以度量衡单位来充当的,如“尺”、“寸”、“升”、“斤”等;(二)专职量词(即为表量专造的量词),如“笺(鸟)”、“卷(书)”等;(三)兼职量词(即由其它词性的词兼表量作用的),如“杯”、“车”,本是普  相似文献   

16.
某校初二新来一名转学生,姓“解”(xie),班上同学错说为“jie”;作为人的姓,像“查”(zha)、“单”(shan)等,中学生常常念错;写出“万俟”(moqi)让注音,学生注“wansi”,全错,不知道这是复姓。最近,我们从“3500常用字”中挑出几十个字让高中一年级学生认读。这些字,有的是初中语文课本没有的,有的是多音字,初中课文有这个字的某一个或几个读音,还有的读音没出现,学生认读错误率高。在初三毕业会考考查的课文中出现的“非常用字”,试卷反映出,错误率不低,兹列出几个字:“颀、箧、荼、矍、铄、罅”,这是1993年以来几个省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中的字。  相似文献   

17.
庞荣瑞,常州市武进正星辰实验学校校长。他治校的突出经验是“三不管”与“三管”。所谓“三不管”就是指财务报销不签字(不管经费),不参与教师的招聘工作(不管人事),不安排学校的经常性工作(不管常务)。所谓“三管”,就是“管宏观”“、管微观”“、管难管”。他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我的“三不管”是有客观原因的。对于有两个独立法人,3个校区,7000多名学生,600多名教职工的集团式学校的校长来说,我是的确管不了这么多的。就拿经费的签字报销一项,我每到一个校区,肯定首先会有许多等待多时的教师要我签字。这不仅浪费了我的许多宝贵时间,还难…  相似文献   

18.
1.一位化学老师走进教室,吸了吸鼻子后问学生:“今天上午食堂在炒什么菜啊?”“炒腊肉。”“你们怎么知道的?”“风吹过来,我们闻到腊肉的香味。”老师笑着说:“这叫分子的运动,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一位数学老师上“方差”一节是这样开场的:“要从两名体育平均成绩完全相同的学生中选一名参加县田径比赛,这两名学生争执不下,‘官司’打到学校领导那里,领导也不好确定。最后,一名数学老师公正地作出了裁断。数学老师是怎么解决的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方差’问题。”在上述两则开场白中,教师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实…  相似文献   

19.
事有凑巧,我同一天在两个年级的语文课上看到了一道相同的练习题:一年级教学《日月潭》(二册21课),由于课文中有一句话——“一边象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象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于是教师设计了用“象”造句的练习。五年级教学(《凡卡》(十册19课),也因为课文中有“它身子是黑的,象黄鼠狼那样长长的……”一句话,教师也要学生用“象”造句。同一个“象”,两个年级都要求“打比方”,造出“什么象什么”的比喻句。课堂练习时,一年级学生虽然经老师反复指点,但造句是那样的吃力。除了说“共产党象太阳”这样的现成话,其他就说不上什么;而五年级学生未经任何启发,许多比喻句即脱口而出。相差四年的两个年级进行着同样要求、同样形式的练习,这在数学学科大概是不会有的,而语文课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复劳动?翻阅这两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才知课本上本无这样的练习,原来是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师从学生实际出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一堂开放性的问题解决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7月笔者在日本参加PME—17会议期间,参观了筑波大学附近的一所初级中学——吾妻中学,这是1992年4月建立的一所新校,有20名教职工(8男,12女),246名在校生,其中70%学生的家长已取得研究生学位,正在做政府资助的研究工作和教育工作;有15%的学生是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留学生的子女。教学设备是崭新的,有一个完全现代化的计算机学习中心,两个科学实验室,一个家庭经济室(用来实习烹调和缝纫),一个工艺中心,一个图书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