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多年前,一部书的诞生征服了整个世界。至今它仍像一个活的灵魂,游走于各色人群之间,令人们为之折服,倾倒。这正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之著《飘》。《飘》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可以说它拥有了一切  相似文献   

2.
本期上架:《飘》作者:[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译者:李美华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月每每去图书馆借书,总不会去看《飘》,它很显眼但让我很害怕,因为它的厚度。第一次决定让《飘》离开书架是在观看了电影《乱世佳人》之后,近4个小时的电影正如其近千页的著书,只要你开始迈入,开始欣赏,其长度或者说厚度便让你的胆怯之情消失殆尽。我向来最怕看外国名著,难记的人名、多线的人物关系以及复杂的故事情节,总是让自己放弃接受外国著作熏陶的机会。不过,《飘》是除《巴黎圣母院》之外,又一本让我喜欢上  相似文献   

3.
《飘》,在研究领域备受冷落,是因为其传达了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但它对旧南方文明的缅怀,对新南方秩序的迷茫却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无论从文化文本性,还是小说文本性来研究,《飘》都是一部经典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4.
标题趣谈     
一《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最早的名称是《石头记》。人们觉得《石头记》这名称不动听,就给它改名字,前前后后改了很多个,最后才定名《红楼梦》——这名称不错,既能囊括全书,也契合小说的思想内容,同时它又有揭示主题、暗示贾家由盛到衰的作用。美国名著《飘》,按其英文直译是《随风而逝》。如今你若问文学爱好者看过《飘》吗,我相信他们都会点头;如果你问他们《随风而逝》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我们这个世界现有的文学书籍中,除了《圣经》,则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的销量,恐怕是超过了其他任何书籍的。20世纪80年代初,米切尔的传记人、《飘》的续篇《陶乐》的作者安妮·爱德华兹公布过一组数字,说到1980年为止,《飘》的精装本在美国已售出600万本,在英国销出100万本,而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字的译本已出售近1000万本。即便如此,《飘》的销路仍然看好: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仍可继续出售10万本以上的精装本;而且,每年还可销出25万本平装本……安妮·爱德华兹由此感叹道:“也许,一本小说的销路,并不能说明它的文学价值,但是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材分析《兰亭集序》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兰亭集序》可谓"书文双绝"。它既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又在语言上、思想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二十个之,之之不同"等,足以说明它的书法艺术的欣赏价值;而清新洗练的语言、流传下来大量的成语和意味隽永的名句,正是其语言经典性的体现;一代"书圣"王羲之的深重的生命意识渗透在美文的  相似文献   

7.
《飘》中女性和自然表现出惊人的同一性,二者在气质上都具有母性气质,命运上都处于"他者"的地位,并且关系密切、水乳交融,互为力量之源,表现出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而《飘》的两个女主公面对男权社会的压抑,一个在压抑中认同,一个在压抑中反抗,从而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8.
活动一:语言《秋叶飘》教材简解:语言故事《秋叶飘》是一首十分优美的内容,它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描述了秋叶飘动的情景,秋叶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已形成了天然的契合。丰富多彩的树叶又给幼儿提供了想象、探索、发现和表达的空间。树叶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熟悉的。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在这种情趣化、生活化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发  相似文献   

9.
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吴慧敏 《文教资料》2007,(31):19-22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轰动世界的著名小说《飘》在中国60余年的译介和接受是一个历经坎坷的过程。从1940年傅东华先生首次把《飘》译介到中国以来,《飘》在中国经历了从一部通俗反动小说到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从傅东华的译本主宰50年到如今十几种译本竞争市场的过程。这一切变化并不是偶然发生,本文旨在以美国翻译家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反思《飘》在中国的重写史,透视相关的文化历史语境,考察不同时期各种形式如何通过"共谋"(collusion)完成重写,揭示其中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制约作用,从而更好地阐释现象,深化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解构了西蒙·波娃《第二性》中的女性是"被动之我",是男人附属品的论断。认为女人不是一朵被供之花、一个待摘之果,女人是自己的主人,是追求自己理想与幸福的"主动之我"。  相似文献   

12.
唐萍 《现代语文》2007,(12):77-78
本文运用勒菲弗尔"三要素"理论对傅东华《飘》的译介进行分析,指出人们应该把傅译本的《飘》放置于客观历史文化大背景下了解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以使人们对傅译本有个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思嘉与江青     
三十年代,美国曾流传过一部反动小说《飘》,此书在美国蛙噪了一番之后,早就被扔进故纸堆里无人问津了。孰料到了七十年代,江青却从故纸堆里把它翻了出来,在接见一个美国反动女记者时说:“从《飘》形象地看到了当时美国的南北战争”,对这部反动的小说进行了无耻的吹捧。  相似文献   

14.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5,(12):14-14
人教版高中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人教版国标本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中也有一句:“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这两句中的“飘”都是别字,应改为“漂”。 “飘”和“漂”虽然读音相同,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15.
《飘》的社会轰动效应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飘》的社会轰动效应探究韦建国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这位喜好历史的美国妇女,晚上睡觉时尚不为人知,第二天早上醒来却成了美国第一号名人,原因是她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飘》的出版发行。《飘》(又译《随风而去》)1936年出版,...  相似文献   

16.
阳光姐姐"嘉年华"系列第三辑(《飘在天空的果冻》《最美的夏天》《依兰花女生》)新鲜出炉咯!《飘在天空的果冻》一书里讲述了单细胞女生猪豆酷爱美食和童话,她的邻居兼死党木木温厚、善良,正在烹饪学校学习.在猪豆遭遇一系列烦恼的过程中,总是有木木和他做的美食在默默支持着她……考完试后,便是无聊的暑假,猪豆要怎么度过呢? 睁开眼睛,闻到枕头上有口水的气味,my God,是我在睡梦中流出来的涎水哦! 唉,糟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网消息,一本名为《时间的针脚》的西班牙畅销书3月19日首发,作者玛利亚·杜埃尼亚斯亲临中国推介自己的处女作。著名女作家徐坤将该作誉为"西班牙语的《飘》"。《时间的针脚》在西班牙销量超过150万册,在这个只有40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百二十七页在叙述王羲之的书法时说:“东晋的王羲之吸取魏晋诸家书法的精华,创立了独立的风格。他写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他还善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意思是说王羲之的字象浮云那样在天空飘荡,象受惊的龙那样矫键地舞动。如果仅从字面来看,似乎很贴切。其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并不是赞美王羲之的字。因为: 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一语出自《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从“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出处就可以看出,它是作者用来赞美王羲之的笔势,而不是用来赞美他的字的。在中国书法理论中,笔势和字是有根本区别的。“笔势”一词中的“笔”是指用笔;“势”  相似文献   

19.
回家的路,即是个人的成长之路。《飘》历来被看作一部爱情小说,但它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女性成长的故事。小说多角度展现了女主人公斯佳丽处在新旧女性蜕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家园意识与女性成长的内在关联是理解《飘》的情节发展和人物个性的重要切入点,斯佳丽正是在重回家园的渴望和努力中,在独立性、依赖性和自恋这三重个性与现实的冲突中,一步步迈向成熟、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20.
读《飘》     
第一次读《飘》是为它的名字吸引《Gone with the wind》随风游荡,那是自由,顽强的精神,更是令人心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