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工作机制改革是决定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工作存在的弊端,着眼于人才集聚、组织、开发、评价与融合等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全方位打造适宜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工作新机制。同时,要处理好"管"与"放"、"人"与"物"、"进"与"退"的关系,以凸显高校人才工作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林威 《成才之路》2022,(11):1-3
协同育人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思政教育理论中均可溯源,其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趋势前瞻.高校荣誉学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单位,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亦面临着管理主体间权责与工作机制不清、教学与思政间协同不畅、优质师资与院友育人资源的输入不足的发展困境.文章结合浙江大学荣誉学院的建设经验,提出开环...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是高校的神圣使命。为不辱使命,高校在内部管理上应理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现代高校管理体制,营造“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自律”的健康、宽松、宁静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4.
5.
行业特色大学是在与行业发展的互动中形成的,其发展走向与国家、社会在行业领域的重大需求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在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具有天然优势。但就行业特色大学近3年的协同创新实践来看,仍然存在性质定位未上升到办学理念层面,功能设定天然缺失、协同动力不足、深度合作不多、责任边界不清、忽视学术创新与应用等现象,甚至出现"有协同、无创新"怪象。优化行业特色大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必须创新学校发展理念,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组织创新,组建校际或产业联盟,凸显实际创新贡献并营造"育人为本"文化。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价值理念;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增强师生的自主能力,营造和谐自由创新环境;注重协作创新,自我评价体系的完善;构建和完善高校协同创新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提高我国高校教育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践育人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需要各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协调配合才能科学、高效运转。协同理论是研究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以协同理论为视角研究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可基于协同理论的"支配原理"、"协同效应"、"自组织原理",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实践育人机制建设;依托"实践育人共同体"健全实践育人系统建设;基于"学生获得感"设计实践育人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以航空发动机研制为合作平台,集成企业、高校人才优势,与地方高校建立联合开发、协同协作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加强高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高效利用,实现科技成果充分共享、合作共赢和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本研究以协同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协同创新发展影响因素,探索出了基于项目平台和人才共享机制的企校协同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高校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依据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可以构建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2012年至2017年山西省18所高校相关数据对高校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对协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的3所典型高校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多数高校经历了从低度协同到一般协同的转变,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会影响高校协同创新整体发展水平;外部协同创新有序度是影响高校内外部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自身的先赋性基础对内外部协同创新的有序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的政策理论和组织实践形式,对中心责任使命的有限性、体制机制改革的适度性、协同主体利益的相关性这三点做了深刻思考,集中反映了协同创新中心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不可回避但是有限的责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注意克服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风险,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最终达到推动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2011计划"的实施,协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人事人才管理机制作为高校协同创新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需在招聘、选用、激励、考核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等学校既是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创新科技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河南高校应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及时发现自身在人才协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改革,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人事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协同创新的视角下,高校人事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还需关注学科交叉融合、团队合作等,不断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首先阐述了协同创新的概念及其在高校人事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其次指出了高校人事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人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面协同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大学全力推进协同创新,可以为科技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北京交通大学通过跨专业协同、校企协同、本研协同、师生协同、文理协同等方式,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对胡锦涛总书记"协同创新"理念的生动阐释。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北金融学院保险学专业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能力递进,课程对接"的课程体系,以保险岗位设置为目标,建立"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分阶段递进式的实习实训体系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会计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校企协同培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通过校研企行共同协同培养、加强校研企行协同培养力度、发挥政府在协同培养中的指导作用等措施,使协同各方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实现会计专业人才的供求一致。  相似文献   

17.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如何依托协同创新,面向社会需求,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造就一批学术英才和创新高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的一个全新领域和课题。这需要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各地方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文章在协同育人的视角下,针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选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体现了团队内部从事创新活动的实施效果。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典型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研究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评价提供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20,(2):111-1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和企业用人标准的提高,会计人才的供求矛盾日趋突出。会计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校企协同培养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供求矛盾。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中存在着协同培养主体单一、协同方协同不够以及协同培养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协同培养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对此,应通过多主体协同培养、加强协同各方协同培养力度、发挥政府在协同培养中的指导作用等措施,使协同各方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实现会计专业人才的供求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