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巨婵 《广西教育》2023,(34):115-1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语文教学应坚持知识学习与道德教育融合,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攻坚克难精神、责任担当精神、诚实守信美德和热爱劳动的品德,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2.
"一二·九"精神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承传"一二·九"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是对"一二·九"运动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内在耦合,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高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丰富内涵;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占领爱国...  相似文献   

4.
"红色资源"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的真谛所在;"90后"大学生是新兴的一代青年,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及新的教育对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论述了"90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背景,阐述了"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对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对"90后"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则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和实践。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发扬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深度挖掘传统的爱国主义内容和题材,采用新颖的形式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另一方面,培植和孕育民族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全部门共同努力、分工协作,方可实现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以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地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坚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精神深植在中华民族人民的心中,为人民团结一致提供精神支撑,不断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民族之栋梁,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筑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育理性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同感;最后通过提高自我修养、勇于躬身实践,明确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中学思政课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课程,要发挥其价值引领和塑造功能,就要在全面理解和阐释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和价值意蕴上下功夫,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内容和效果上下功夫。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逻辑,探寻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积淀;遵循理论逻辑,领会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遵循实践逻辑,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发展,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统一,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一个近代概念,但作为文化传统,它早已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实践。爱国主义精神是晋商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祁县的乔致庸是晋商翘楚,也是明清晋商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以乔致庸"灾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筹借粮草,平息叛乱"、"出巨资,赎矿权"和"疏通茶路,货通天下"等故事为例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一二·九"运动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它以全民性、坚定性、理智性、实践性的特点诠释了中国近代史上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当代大学生,作为对"一二·九"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应了解自己的祖国、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应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应理智应对各种挑战、自觉维护祖国安定团结,应掌握服务祖国的本领、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江西省中小学全力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更是青年群体立强国志践报国行的精神滋养。传承千年的仪式礼仪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源,具化了爱国主义理论内容,有效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日益成为培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运用仪式礼仪推进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过程中,对其认识不足,加之其本身形式单一、内容单薄等问题影响着传递爱国报国精神的效度。为此,运用仪式礼仪培育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引导青年群体加强爱国信仰认同,坚定正确价值选择;创新仪式礼仪表达形式,合力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丰富仪式礼仪自身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纵观我国历史长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民族灵魂的深处。如果说民族精神是承载着我们民族代代前行的航船的话,那么爱国主义就是这艘巨轮的舵,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课的永恒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让爱国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有淡化甚至被批判的趋势。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形成"爱  相似文献   

17.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最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文明5000年,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新中国70年,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生发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  相似文献   

18.
温志旺 《下一代》2013,(5):45-47
红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精神与品质的教育。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倡导红色精神,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德育生命力的触发器在于重体验,重感受。实施"红色文化进校园",充分利用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孩子们在特定的"红色经典世界"中去触摸,去感悟,进而受到熏陶感染,立德修身。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和基础。鸦片战争博物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发挥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古遗址这一优质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该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形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两种方式,积极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平台,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家风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供有机土壤。通过研究家风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含义、关系及问题,探析以家风建设为着力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旨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进而把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