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认识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分析和把握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的动力,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证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不仅是传统文化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不仅有利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徐华 《华章》2013,(18)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的必然性和新格局的特征,并提出了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的过程中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4.
刘娜 《华章》2011,(2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文化现代化是实现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问题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反之则阻碍文化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是必然之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现代化与五四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概念的产生,旨在说明15、16世纪缘起于西欧并传播至北美与欧洲其他地区,继而席卷世界的变革过程,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之间的互动过程”。①“现代化”如同“文艺复兴”等概念一样,只是给人类社会某段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进程命名。它有其始点,也终将被其他社会进程所取代。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往往源于一系列冲突而引起的内部自发变革(如在英、美等国)或对外部刺激或压力所作出的反应(如在欧洲大陆与欠发达国家),其初衷及最终目的与其说是为了追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转型"变革时期,是一个传统文化架构不断蜕变、新质源源创生的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可以看到其具有以下特征:崇尚敬畏和服从,反对怀疑、张扬和自主;崇尚均平主义,反对物质利益追求和利益差距;崇尚群体的仁义道德、血缘伦理,反对契约和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自由;崇尚人格上的隐忍、内敛,反对竞争和冲突;崇尚性情上的内省、包容,反对从个人存在出发的价值指涉与生活态度。这样的文化景观与当前扩展了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整体上的不协调、不匹配甚至不和谐现象,因此需要在大的社会变动格局中审时度势,作出恰当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发展繁荣与永续的必然性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不断显现出了其走向现代化的潜质与动力。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精髓特质就是其走向现代化的内在活力,而西方文化的传播与冲击及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化推进。要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正确理解现代化的本质含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特别是从中国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扬长补短,走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文化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又是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选择,历来有国粹主义、全盘西化论、中西调和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理论。但这三种文化理论都有其局限。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应该选择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内生或内启方式。这种内动力重启的依据在于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普世性(普适性)。这种普世性使其很容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契合,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心理素质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基础。社会现代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消除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心理异常,培养国民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过程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又是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迁过程。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程中,可以发现经济现代化有四个重要因素,即人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政府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不但应该看到这四个要素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应该对这四个要素的任务和方向进行具体的研究和确定。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功能观的转变,顾明远先生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这个学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教育现代化"思想体系。顾明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具有平等性、终身性、生产性、个性性、多样性、信息化、开放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过程,其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时,必须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正确对待外国教育思想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问题以理性精神为核心,具有“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问题的发展演进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明确的逻辑主线。以现代性问题为理论基础,我国法制现代化所面临的现代化与西化、法的现代性与法律传统、法治与德治等许多问题都能得到的有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特殊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无可替代的动力因素之一。本文从特殊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出发,得出了人的现代化是殊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的结论,并在分析中国特殊教育现状的同时提出了克服阻碍的个人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关键因素,它不能仅靠理想和思辨来达到,而要靠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来实现。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大力推进地理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未来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社会已经重新定义知识,重新定义学习,重新定义教育,重新定义培养目标。应对未来变化,国家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修订体现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面对未来社会,家长应该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立足长远的教育理念。应对未来变化,学校要实现目标现代化、课程现代化、教学现代化。目标现代化包括情意目标、智能目标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现代化,从群体式课程走向个体式课程;从分科式课程走向整合式课程;从闭合型课程走向开放型课程。教学现代化,技术撬动教学变革,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实证性教学;从标准化教学走向个性化学习;从传统式教学走向现代化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旗帜和灵魂。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坚持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现代教育思想,努力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以此引领整个教育现代化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目的 ,因此可以说是社会现代化之魂。但社会现代化也影响和制约人的现代化程度。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指导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避免走别国付出沉重代价的老路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事实,当今的全球化赋予了社会现代化更丰富的内涵,现代化的人是全球化的主体,全球化又促成现代化的人的生成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目前发展战略来说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成为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