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州"遗爱湖公园"的建成,激起人们学习研究《遗爱亭记》热潮。1992年,黄州修建休闲公园。笔者受苏东坡《遗爱亭记》、《满江红》、《醉蓬莱》等诗文启发,以"遗爱湖公园"称谓命名之。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有些读者、研究者在描绘、欣赏、评论"遗爱湖公园"时,也出现了对《遗爱亭记》内容、作年的错误解释。为此,笔者做出考辨正误,力求还原"遗爱亭"与《遗爱亭记》的原貌与本意。  相似文献   

2.
乌林,在黄州赤壁附近。乌林战斗,是仅次于赤壁战斗的关键战斗。《三国志》所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是解决"赤壁战役主战场"问题的关键,只有团风乌林才是赤壁战役的乌林。王粲《英雄记》所记赤壁在江北、在汉水入江口的下游,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江表传》所记"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是"黄州赤壁说"的重要支撑点。庾信身在武昌(今鄂州市)钓台能"望赤壁而沾衣",这赤壁只能是黄州赤壁。中唐建中年间(779—783),朝廷把黄州州城迁至邾城旧址,晚唐黄州刺史杜牧确定赤壁在黄州。团风乌林一带有古代神秘的小街;王家坊在团风乌林的西部。  相似文献   

3.
长时期以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词)词已成为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当然就是这首词的主旨。 写《念》词时,苏轼至黄州贬所已经二年半了。"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导致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所遭受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选读理由】归有光的文章在高中课本中只选入一篇《项脊轩志》,而归有光又是明代散文唐宋派的代表作家,故选读此篇作为补充;再者,文中提到"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一事,也可勾联《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快哉亭记》等课文。  相似文献   

5.
《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流放黄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他在政治上失意彷徨,行动上不自由,精神上孤独苦闷的时期。然而苏东坡毕竟胸怀旷达,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在老庄佛禅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富有哲理,凝聚着非常深沉和丰富的人生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下狱而又捡回一条老命的苏轼来到了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黄州。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写出四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一篇就是今天我要谈到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短的月下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但即兴偶感,随性为之,却颇为人所喜爱。全文抄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相似文献   

7.
苏轼黄州诗中的《庄子》化用内涵丰富,寄予深厚。主要表现为人物化用、语词化用和寓言化用。苏轼黄州诗《庄子》化用蕴藏着道家生命观念,其中包括对《庄子》中生死问题、时命问题和养生问题的体悟。文中分析了黄州诗《庄子》化用的主要原因,这与苏轼自少年起在思想上一直倾向于《庄子》,以及其在黄州时期现实处境和由此造成的精神苦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梁敢雄《黄州故城考》据明人卢濬之的弘治《黄州府志》,提出宋代黄州为三个城门、东城门称向日,而据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等记载,宋代黄州城有四个城门,东门曰怀化门。梁文认为宋代黄州城有主城和子城,子城是一座单位的小城,并且与主城相距二三里远。此说也经不起推敲。笔者认为宋代黄州城是一座孤城,所谓子城,是大城中的小城,并非单位矗立的另一处城。  相似文献   

9.
鄂东地域,古称蕲黄。自宋代黄州府兴建河东书院以来,各地书院、学宫相继问世,教育发达,文风鼎鼎,名儒硕彦,代不乏人。《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等五大古典名著均与鄂东结缘,实为文坛趣事,享誉古今。一、《三国演义》与黄州赤壁战场公元208年爆发的赤壁大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战略格局的基础。这场震撼古今的大决战的战场,历来有黄州赤壁、蒲圻赤壁等各种说法,向无定论。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罗贯中在他创作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全力主张鄂东黄州赤壁战场说。《三国演义》用…  相似文献   

10.
苏东坡黄州《浣溪沙》五首墨迹的重现,不独是苏学界的幸事、国人的幸事,也将是令整个世界瞩目的大事。苏东坡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但令人饱我愁无",其境界之高尚,使得这件作品无论是从艺术层面还是从学术层面上讲,绝不亚于"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二首》。  相似文献   

11.
《记承天寺夜游》一是苏轼在1083年(元丰六年)贬官到黄州(令湖北黄冈)的第四年写成。当时他身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实际上是以罪人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  相似文献   

12.
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间有五年之久。自从北宋以来,人民对他有着广泛的同情。元杂剧中有关苏轼黄州生活的戏曲,至今还流传两本下来,都是同情苏轼的。其中,一本叫做《贬黄州》,一本叫做《醉写赤壁赋》。前者为费唐臣所作,后者不知名姓,俱收入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另  相似文献   

13.
李郁 《语文天地》2013,(10):45-46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创作的散文名篇。乌台诗案后,当时的苏轼已被贬黄州四年有余。身为黄州团练副使的他有位无职,终日闲遣。此情此景,通过对月夜景色精妙的描述,真实记录了其当时生活的零散片段,体现了他与挚友的深情厚谊、知音甚少的感慨和随缘自适的豁达胸怀。全文所述,无外乎一个"月"字,但  相似文献   

14.
清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经陈迩冬先生校点,前不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先生在《后记》中所说:洪氏评宋琬“毕竟后来才士少,诗名数到宋黄州。”其实是评宋荦而不是评宋琬。按琬、荦都是清前期的诗人,琬比荦年龄略大一些,故荦称琬为“玉叔兄”。因荦作过湖广黄州通判,文人们称他为“宋黄州”。其实,这在《诗话》的本文中就已说明这里评的是宋荦而不是宋琬。洪氏说.“康熙中叶,大僚中称诗者,王、宋齐名。宋开府江南,遂有《渔洋绵津合刻》”事。渔洋即康熙间主盟诗坛的王士祯,绵津即宋荦。同时,王的答宋诗就有“谁识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句,只要稍加查对,就不难看出宋黄州就是宋荦。为了进一步弄清问题,不妨将二宋的简历略作介绍。《清史稿·宋荦传》载:宋荦,字牧仲,河南商邱人,权(按:即大学士家权)子。顺治四年,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年十四。康熙三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二十六年,迁山东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三十一年,调江苏巡抚(即开府江南)。四十四年,攫吏部尚书。五十三年卒,年八十。《清诗铎》说:荦号漫堂,以大臣子入宿卫。攫选通判,历官至吏部尚书。有《绵津山人诗集》。很明显,绵津山人即宋黄州。据最近出版的《听雨闲谈》记载,荦的著述还有《筠廊偶笔》。王应奎的《柳南随笔》又说他还有《筠廊二笔》。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时,有学生提问:为何苏辙在快哉亭就是"西望武昌诸山",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却是"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都在黄州赤壁一带,同看武昌,为何会出现东西两望呢?这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有同学猜测是不是因为苏轼和苏辙所站的方位不同,所以出现"东望武昌"与"西望武昌"的不同;也有人  相似文献   

16.
苏轼在黄州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像《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后《赤壁赋》等,而《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也是千古佳作,全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苏轼研究学会,继一九八○年在四川眉山召开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之后,于今年十一月在湖北黄州召开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举行的。参加大会的代表有一百五十人,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也近百篇。全国研究苏轼的著名专家、学者云集黄州。代表们以大会或小会方式进行学术交流,瞻仰了苏东坡在黄州著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满庭芳·  相似文献   

18.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次贬谪,是苏轼仕途和人生的低谷,却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黄州5年间他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黄州三绝"更是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情感变迁的见证。本文拟从此出发,探究其谪居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9.
苏轼生活的北宋仁宗至徽宗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理想高远、才华横溢的他在政治上始终处于党争的夹缝中,被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都视为异己,因而屡遭打击,仕途坎坷。1079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就是在他被贬后的第三年(1082年)游览赤壁时所作。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嘲讽之语,但黄州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  相似文献   

20.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东坡乐府》。这首词是1082年(元丰五年)7月47岁的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稼轩长短句》,是1204年(嘉泰四年)秋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这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在作品题材、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真是"同是怀古别样情"。相同之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