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兵:来信谈到对公开课的看法,我深有同感。多年来的各种公开课已经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一堂优质的公开课必须是“完美”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他乡作客的人们总要落叶归根?为什么人们总要训典祭祖?为什么人们要在传统节日不顾一切返乡回家?无论是“归根”、“祭祖”还是“回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寻根”;为了寻找那个让人不胜回望,寄托感情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安顿自己的灵魂。其实那个地方就是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减负”,在报刊杂志上和电视里喊了几年,喊得精疲力竭也并不见改善。可现在的教师的“难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头上的“紧箍咒”越念越紧。大有“受不了”之势。表面看课改已经是轰轰烈烈。殊不知,为了转变角色,为了校本教研,为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的实施,教师是参与者、扮演者、指导者有很多难处,人们在议论“导演”就那么容易吗?人人都能成为“导演”吗?可这个角色的能力和素质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4.
陆瑞喜 《广西教育》2007,(5B):45-45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网络”正在以强劲的势头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学生一有时间便在家里或网吧“上网”和“冲浪”,学生中的“网虫”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知识、结交朋友、了解时事、发表议论和休闲娱乐等活动有许多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而因特网深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浸润,比较重视经济效益,为了寻找“卖点”,追求“视觉冲击力”,适合一些“网民”的口味,在有色情、  相似文献   

5.
徐静 《辅导员》2011,(1):21-21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23课《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两句话: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想办法。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有学生认为这里用错了,应用“降服”;老师们认为“降服”和“降伏”都对,回去后我仔细查阅了资料,认为此处用“降伏”是准确无误的。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24日,是“人民作家”赵树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赵树理学馆”在赵树理家乡山西省晋城市开馆。晋城市联党组书记郭国光说,建“赵树理学馆”是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个来自农村、了解农民、热爱农民,并用自己的笔写出了农民的爱和恨的人民作家,是为了在新时期继续发扬赵树理精神,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使人们能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的准则,对受教育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一系列道德影响的活动。它同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活动一样,是提高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体制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道德要有新的变化。旧体制下的“仁义”、“平均主义”、“同情弱者”等的道德观念与新体制下的“等价交换”“竞争”、“强人”等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与矛盾。在道德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出现了不协调性时,社会进入“道德规范不定型”阶段,使人们价值取向呈现出重新定位和多元选…  相似文献   

8.
在时下的教育实践中,“极致景致”已经成为一种不断蔓延的育人现象。人们总习惯于忽略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而盲目地追求“精益求精”、“多多益善”的极致教育:有的家庭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不仅要让其登上城乡小舞台练练胆,  相似文献   

9.
黎思丹 《小学生》2011,(3):16-16
1认清原有学习方式的弊利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靠书本,二是靠实践。书本知识是人类的间接经验,实践可以获取直接经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学习的方式就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工作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大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和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专业教学方法,使专业知识的教育、综合能力教育、学习技能的教育相统一,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谈"男士"的用法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先生”在指称成年男性上的缺位现象,人们仿照“女士”而造了“男士”这一称谓语。“男士”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弥补“先生”的缺位,但“男士”的使用要区分具体的场景。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07,(2):12-12
近年来,为了吸引生源,一些中职学校“改弦更张”,或设立“高中班”。或与普通高中联合招收高中生,或在中职类学生中一边开设专业课程。一边开设高中课程。中职学校“高中化”现象的出现,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3.
“思想”是海德格尔后期所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他认为形而上学、科学这二者都不“思”,现代人们在精神上处于困境中,为了使现代人摆脱精神上无家可归的状态,他力图用反逻辑、反价值的“思”为技术时代人们的生存探寻一条解救之途。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一个多么庄严神圣、高贵诱人的字眼。为了她,陈毅吟出“取义成仁今日事”的绝命诗,陈然唱出“我愿把牢底坐穿”的动人曲:为了她,毛泽东叩问“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主宰,抒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如今,历史进入了新时代,“自由”给予人们更多的思考。郑培民为山区村民的生存自由积劳成疾,鞠躬尽瘁;任长霞为登封百姓的安居自由殚精竭虑,以身殉职;当然,也有人因纵权而失去自由,有人因贪欲而囚禁终生。于是,珍爱“自由”这一严肃的话题又摆到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03年底,“薪资联盟”和“零工资就业”两个新名词赫然闯入人们眼中,也在各类媒体上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薪资同盟”一词出自于去年12月重庆某高校的BBS上,原贴如是:“为了我们多年的寒窗苦读,为了抵制某些黑心公司的趁机压价,让我们联合起来组成薪资联盟,低于2500/月的就业协议,坚决不签。”  相似文献   

16.
王雨欣 《初中生》2009,(11):60-61
提起汉语、英语之类的广播电台,人们都不会奇怪。但提起“鸟语”广播电台,则极有可能让你感到意外:因为“鸟语”广播电台鲜为人知。为了驱散鸟群,保证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现在不少机场都设立了“鸟语”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群众参与打击犯罪,福州市鼓楼区大街小巷近日挂出“有奖抓贼”的宣传横幅:抓“贼”一个,奖励一千。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的驿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亭子。这些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停”这个字,即“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所以,“亭”是供人们停顿、歇脚和休息的地方。驿道,是用来让人们赶路的,而亭子却是供人们停下来歇脚的地方。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这不是有碍于人们赶路吗?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进人们的食欲,厨师们便努力在食物的“色”、“香”、“味”上狠下功夫;而人们去品评一利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权利滥用的本质,曾存在有各种学说。无论如何,“权利不得滥用”已得到现代许多国家民法立法、学说与判例的承认。回顾历史,“权利不得滥用”法理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是在近代以来,但它并非发源自近代。人们选择“权利”作为法律思维的工具,成功地实现了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但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也必然面对权利话语所产生的缺陷——利益失调。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权利不得滥用”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