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昌斌 《军事记者》2001,(11):30-30
立言必须有物,古人对此就有过颇深的见解。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朱熹也说:“大要七分事实,只有二、三分。”综观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全国各大新闻媒介所刊发的社论或评论,之所以大都能打动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了言之有物,做到了新、近、精、切。  相似文献   

2.
3.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散文尤其需要锤炼语言。最好每个字、每个句子都要反复掂量,仔细打磨,精心熔铸。要像老农挑选良种那样,小心选择。“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散文没有文采,不讲究语言,很难说它是艺术品。写作时切忌用熟语、套语、新闻语言。老套子、现成语言是散文创作的大敌。独特的感受要用独特的语言、独特的句式、独特的语势来表达,才能有独特的效果。我们看冰心九十岁以后的作品,于清新柔美之中增添了一股刚健方正之气。她的散文越来越短,用简约的语言表达精炼的思想,光芒四射。像她只有几百字的《我的家在哪里》、《霞…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写作不同报纸、广播。报纸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文字是给人看 ,广播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文字是给人听 ,而电视记者写作时 ,既要考虑看 ,又要考虑听。为眼睛而写电视是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 ,人们接受电视传媒的方式是通过电视屏幕收看。首先 ,观众用眼睛观看画面 ,在看画面的同时接受着声音的传达。很难想象 ,无声音的画面或无画面的声音在电视中传达的效果。正因为这种声画结合的特点 ,决定了电视写作为眼睛而写的基本规则。为眼睛而写就是遵循视觉逻辑。当记者提笔写作时 ,应该时时刻刻考虑到观众收看电视的接受态度和方式 ,这种方式对…  相似文献   

5.
王国祥 《军事记者》2003,(10):63-63
不知从何而起,文学作品也罢,文章也罢,近来学术研究也遭其染,频频出现“东施效颦”现象。“东施效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模仿改套。“链接”是自动数据处理的专有名词,本是指一种不必是连续的记录的存储方法。如今也被专业之外作“连接”借用,似乎什么都能“链”上,而其意却谬以千里。一条好的成语,如不将其篡改一下好像显不出水平;一篇文章不加一两句“时髦”语言,不搞个把“模仿秀”,不写一两句长句子,开头不饶几个圈子或不卖几个关子,仿佛就不与时俱进。你出“东北虎”,他出“西北狼”;你“登上新台阶”,他“驶入快车道”。一个版面上总…  相似文献   

6.
新闻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必须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然而,在如今一些报纸上.老话、套话。甚至发了“霉”的词句充斥其间。而陈旧的言词,犹如新鲜水果装进了破旧的筐子里,首先给人不新鲜的感觉。为准确地反映多姿多彩、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我们的新闻语言必须富有动感,新鲜活泼。而要提高新闻语言的鲜活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广泛吸起语言营养。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1日《无锡日报》3版以《普天同庆祖国华诞》为题刊出新华社9月30日发的由该社记者秦杰采写的一篇电讯稿,该稿劈头一句说:“普天同庆祖国华诞,众志成城高奏凯歌。”这标题和正文的“开场白”读来让人发懵。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新中国的“华诞”,怎会是祖国的“华诞”呢?显然,作者是将“祖国”与“新中国”这两个词“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事迹感人、写得不错、反响也很大的人物通讯。但其中一个细节,看稿时让我产生疑问。这个细节是说,通讯歌颂的这位“热血英雄”执勤时,与5名歹徒进行了8公里追击较量,5分钟生死肉搏。“……被激怒的歹徒唯恐他不死,临走前又用大砍刀朝他脸部猛砍一刀,致使‘英雄’9  相似文献   

9.
1 .1公开]曝光2.【此后]不久3.投人产出[之比】为5:14.……【等等15.[欲]对xx图谋不轨6.唯一的【一支】金牌队歹7.巧位同学【们]8.‘99t年19.〔仅仅】只有10.【大约]有十多万元1 1.超过20%【以上〕12.笔者【窃』以为13.此乃一商贾【之人]14.出乎意料[之外]巧.他[反复地]看来看去16.我们必须【要】17.[每次1一有动朴1 8.对能【否]有效益表示怀疑19.去年职工I年1收人20.众多的报名者【们]21.不仅……[而且]甚至还……22.【恶意】造谣中伤23.“三个一”([即]:)24.谁【难免】没有个难事25.【……】如此等等26.[唯一]合格的只有这一次27.走访职…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奢侈化”与语言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新闻语言“奢侈化”是指新闻作品过度使用语言材料的现象,它包括“非常”型、言不符实型和泥淖型。这种现象,在当前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还是较严重的。网络化信息化使写作成为极为省便的事,人们似乎可以毫不费力便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宏文  相似文献   

11.
凌大 《新闻记者》2004,(3):54-54
某晚报2004年1月12日第22版题为《另辟蹊径》的文章中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从此他便开始系列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的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拾。”另一家报纸2003年12月19日题为《报人作家张恨水》的文章中也写道:“……他先是小试牛刀,后来竞一发不可收拾。”其实,上述两例中的“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新闻媒体在播报新闻、特别是播报突发性事件新闻时,经常出现不交代具体时间的“XXX(书记、市长、领导或记)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到记发稿时……”、“截至记发稿时……”这类语言形式。对这种语言形式,笔有点武断地认为:大为不妥,不该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研究和把握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于提高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写作水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组成,除了画面语言,最吸引人的就是听觉语言,也就是解说词。本文力图对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编后是编者对稿件编辑加工后所产生的联想、议论及感受等的一种表达形式,目的是深化稿件的主题,指导读者的阅读方向。从形式上看,编后是稿件的延伸;从内容上看,它是稿件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的升华。笔者结合十几年的编辑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编后写作的粗浅看法。 选好角度 角度是文章的切入点,写编后同样也需要选准角度,这是写好编后的关键。编者从哪个角度入手,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使文章的思想价值得到升华,这是编后写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角度选好了,主题也就自然产生了。编者可以抓住稿件中的实质性问题,直截了当地阐明编…  相似文献   

16.
田伯韬 《新闻界》2004,(1):67-67
细读报纸、杂志,常发现有一些赶时髦的花哨词句。诸如:“大火无情人有情”,“爹娘无情党有情”等等,不妨将此简单地列为“x无情y有情”的公式。当年,自从国家女排夺得“三连冠”,不知哪位高明的记者巧用了一句“奋力拼搏”之后,不少人便接二连三地跟着“拼搏”起来。有人用了个“红星在烈火中闪耀”,随后就出现了“红星在浪涛中闪耀”、“红星在硝烟中闪耀”。你瞧,“打造品牌”刚一露面,紧接着就诞生了“打造形象”、“打造实力”等等。翻开某报一看,单是一个“道是无情却有情”标题,就看到不下十处。诚然,写好新闻稿件,佳句的运用无疑是至…  相似文献   

17.
易于逊 《视听界》2004,(2):87-87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模糊评议的概念上理解,模糊评议似乎与新闻评议格格不入,而事实上新闻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排斥模糊语言。因为语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许多客观事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反映这些客观事物的语言必然是外延含糊的。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物存在着模糊状态,我们的新闻语言就很难回避模糊语言,在众多新闻传媒中广播的一些特质决定了广播更应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以下仅就模糊语言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作一个浅析。一、使用模糊语言增强概括性中央电台获2001年度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中一段“经过  相似文献   

18.
与“一道……风景线”相类似的一个套子是“一道……风景”;“风景线”改用“风景”。例如: (11)随着京西旅游河道的开通,北京的旅游服务行业又添了个新门类——水上导游。9位刚刚跨出校门的小姑娘,则成为了京西水上游的又一道风景。 (12)广场上值勤的武警战士英姿飒爽,成为一道风景,游人纷纷与他们合影留念。 (13)本报讯 将军走进大学课堂,最近成为北京科技大学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14)对时代精神的讴歌,是去年国产影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时代精神在电影人的理解中,已不再是个抽象的词汇…… (15)从1998年中报分析,中报业绩滑坡是近期大市低迷的内因,尽管如此,上市公司中仍有每股业绩0.25元以上者109家,占上市公司总数12%,同时有较好的分配方案出台,成为中报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新闻作为一种直接面对大众的媒体,不论是报纸、通讯、广播、电视哪种方式,在语言上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准确无误,分寸得当,严谨而无罅漏,平正而不偏颇;其次要求明白显豁,让人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力戒隐晦曲折,令人难以捉摸;再者要求新鲜生动,贴近生活,使用大众喜闻乐见、形象鲜明的语言,报道大众所关切的刚发生的事件,新发表的言论,等等。以上这几方面都很重要。但对新闻语言最根本的要求是规范化。规范化是  相似文献   

20.
易水 《新闻知识》2000,(5):35-36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朴实多于文采,不免粗俗.文采多于朴实,又不免虚浮,朴实和文采要配合适当,才可以称得上君子。写新闻何尝不如此?光有材料.五要素也具备,却缺乏文采,就难免枯燥乏味,而文辞华丽,却没有实际的内容,就像给丑女浓施粉黛,只能给人虚假的印象,同样不受欢迎。只有“文质彬彬”,才能称为好的新闻。 过去,由于“四人帮”的破坏,以及新闻队伍素质不高,“质胜于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八股文、大话、套话、材料语言满天飞,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孔子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