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6,(7A):12-17
站在社会的转型期,面对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行为的冲击,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尽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下,每个人的理解与实践也不尽相同。 为期两天的“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落幕,来自苏浙沪三地的12位嘉宾校长相聚上海,与近百位校长代表、专家学一起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题下,围绕“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四个单元的讨论也许谈得还不够透彻,但它至少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育需要回归,需要走向朴素与纯粹。[编按]  相似文献   

2.
周谷平 《上海教育》2006,(9B):58-59
社会本位、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一是相互制衡的,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来决定其偏好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这一对矛盾运动推动着教育改革不断向前。[编按]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为本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革新》2005,(4):31-31
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新时代中,如何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我们认为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培养和造就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红波 《现代教学》2007,(10):40-41
课堂教学效率在学校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二期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成为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究的重要课题。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自身所持的思想观点而决定的,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抛弃功利观念,净化自己的教育动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始终把自己定位在“我是一名学生,我的发展需要语文学科为我提供什么”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全部教学行为,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真正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左卫星 《现代教学》2009,(12):46-47
自上海二期课改推行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俨然成为热门的话题。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在实践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因此,在上海二期课改推进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王占宝 《上海教育》2006,(9B):46-47
实践教育、研究教育、评价教育应该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优良的传统,把握教育的科学走向,根据教育的具体环境,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教育的系统中来。[编按]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来中学成立于1994年。十多年来,来中学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校教职工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努力实践着仇忠海董事长倡导的“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全面发展,人见长”的办学特色。来中学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成绩不仅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市区教育专家的认可,也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8.
黎灼辉 《广东教育》2007,(7):100-100
"重视每一个学生个体"是英国一项意义非凡的议题,纵观英国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时下,教育界人士常把“以学生为本”挂在嘴边,写在经验中,更多的学校则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当然,以学生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认可,是教育进步的表现。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如何以学生为本,怎样去做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切切实实地把学生当做人来看待,多数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未必清楚和明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几点看法。指出“以学生为本”是今后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尊重、服务学生两个方面;强调“以学生为本”的过程中,不能放松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最后强调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1.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是教育的本质所在,而生命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教育共存。生命教育理念是关于生命教育未来发展的理想的观念,是未来生命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和终极的范型。生命教育理念包括:尊重生命的理念、完善生命的理念、体验生命的理念、忧患生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关景双 《上海教育》2007,(12A):56-57
当我们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视角来审视诊断性考试的时候,对于考试为了诊断、为了改进、为了激励、为了重构校园教与学生态等认识也就渐渐清晰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育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转变。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转型”是概括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价值诉求的最恰当的词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从育人观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课程观看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从教学观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学习观看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融会贯通,就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性之一就是人本化。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存、引导人生、使“人”成为“人”的活动,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活动。“以学生为本”是人本思想在学生管理中的体现,其理念就是重视人性,把学生视为学校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和境界,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高校办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然而,目前我国的不少高校在办学上,片面重视“以教师为本”,而对“以学生为本”重视不够。因此,高校教育要切实做好“以学生为本”,并且从四个方面着手,即:要培养学生全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在情感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使学生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一个辩证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金辉 《上海教育》2006,(9B):58-58
狭义地讲,素质原来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天生的禀赋,后来被泛用了,以至于现在我们不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素质的差异性在各个方面都能表现出来,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地球的唯一,从素质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从素质本身来讲,它的发展也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个体差异性,这在教育学里也属于常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吕爱军 《现代教学》2014,(12):50-51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以学生为本”已逐渐成为教师耳熟能详的热词。毫无疑问,我们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考虑到学生因素,不可缺失了学生立场。但是,“以学生为本”不等于一味地顺从学生意愿,一味地看学生“脸色”,那样很容易让我们的教育“跑偏”。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像树木一样自然生长 教育以学生为本。这是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教育要义。虽说是“要义”,其实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我们至少要弄明白几个看似早已明白、其实似是而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